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理念】“看望生病的同学”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课,属于“交往”系列之一,是小学生在日常交往中必然会遇到的事情。学生通过这类话题的学习,应该具备这样的本领:在同学生病时能送上问候,并能代别人转达问候。口语交际作为一种生活交往活动,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教学时教师应模拟生活实际,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生动有趣的口语交际演练,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口语交际,在听与说的双向互动中,培养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交际欲望,让学生学会当同学生病时能送上问候,…  相似文献   

2.
口语交际课堂上,不少学生“金口难开”“惜字如金”,那是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有的学生怕而不说;有的学生会说,因缺乏兴趣而不愿说;有的是准备不足,而无话可说。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如何紧扣“活”字,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下面结合我对新课程的学习和理解以及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有多种途径,口语交际的内容及形式也多种多样。王老师的这节人教实验版第一册《语文园地一·口语交际》专门的口语交际课,从定目标到内容,到形式,到组织什么活动,完成什么任务,都为我们提供了可参照的操作策略。】片段一:师:请小朋友们自读“口语交际”的要求,小组讨论“教学要求”并说一说自己准备展示的内容。(学生讨论口语交际的要求及自己的准备)师:请说说你准备展示的内容。生1:我把找到的春天画成一幅画。生2:我找到了一些关于春天的图画。生3:爸爸帮我照了几张春天的照片。生4:我找了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  相似文献   

4.
设计理念《:看望生病的同学》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属于“交往”系列之一,是小学生在日常交往中必然会遇到的事情。学生通过这类话题的学习,应该具备这样的本领:在同学生病时能送上问候并能代别人转达问候。因为口语交际作为一种生活交往活动,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听与说的双向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交际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创设说话情境,激发交际欲望,让学生乐中说,说中乐,让口语交际生动起来。教学目的:1.创设情境,激发交际欲望,让学生学会当同学生病时能送上问候…  相似文献   

5.
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为实施这个目标,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一些做法:一、创设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人们为什么要说话?就是为了交流思想,不然说话就没有意义了。口语交际是从生活的实际出发,为实际生活服务的,这种说话训练有很强的实用性。所以在教学中,我精心创设情景,把生活搬进课堂。五年级的第二学期,班上有一个学生在拖地的时候不小心把脚扭伤了,针对这件事,我进行了一次“看望同学”的口语…  相似文献   

6.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如何让低年级儿童都能说会道呢?这必须要靠我们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想讲给同学听,把做与说结合起来,使他们不仅有兴趣说,也有话可说,促进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口语交际”教学任务繁重,意义深远。但从教学实践中感觉得到,许多同学怕与人交谈,害怕参加口语交际训练。有的同学想说,可又表达不清,不断需要别人提醒和帮助。那么,我们于口语交际教学中,如何落实课标精神,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我认为口语交际教学应立足生活,走向生活,激励交际。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并专门编排了“口语交际”课。这不仅是提法、教材的改变,更是内涵的丰富、观念的更新、教法的改革。通过一年的口语交际实践使我意识到,口语交际课要特别关注交际话题的情境设置,恰当地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真实地进入角色,在具体的情景中完成交际。可以说创设交际情境已成为口语交际的必要条件,它为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能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和欲望,鼓励学生大胆地与人交际,使学生心情愉悦,乐于思维,敢于表达。那么,在口语交际课上如何创设情境,找准情境点呢?我试着用分类的方法把第一…  相似文献   

9.
五(1)班第二小组的张平同学因病两天没来上学了,同学们都很想念她。小组长李桂珍对全组同学说:“今天下午放学后,咱们去看望看望张平好不好哇?”大伙都说:“好哇!”李桂珍说:“光去看望还不够,还应该帮她办点实事。”她说话像个大人。有人提议帮张平补习功课;有人提议帮她家搞卫生。李风云说:“张平昨天被评上‘红花少年’了,我给她戴上小红花……”她还没说完,大伙就鼓起掌来。  相似文献   

10.
对于课堂教学 ,开始就是教学中所谓的导入环节,在新版小语第二册教学单元中 ,我是这样设计课堂导入的。一、导入所致 ,兴趣使然。教学口语交际《爱吃的水果》一课时 ,我准备许多水果实物 ,上课铃一响 ,我就吃着水果进了教室 ,学生都很惊奇 ,有的笑 ,有的议论 ,有的甚至叫了起来 ,我没有回应他们的信号 ,而是煞有介事、津津有味地继续品尝各种水果 ,然后我又站在台上问 :“×× ,你想吃什么?”××同学说 :“苹果。”于是我故意拿了梨给他 ,同学们都笑了 :“老师 ,那不是苹果 ,是梨子!”我故做惊奇 :“哦 ,梨子和苹果是不一样的啊 ,哪里不…  相似文献   

11.
在口语交际课上,老师往往会遇到因冷场让教学无法顺畅进行的烦恼。其实,只要处理得当,完全可以甩开冷场的尴尬,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症状一:参与面不广口语交际课的教学中,往往是少数喜欢表现的学生乐于侃侃而谈,而绝大多数学生总是处于“倾听者”的角色,且年级越高,越是“金口难开”。这种学生参与面不广的问题,需要教师在交际过程中灵活地加以调整与指导,促使口语交际课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言堂”。对策:丰富互动。由于口语交际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以言语为媒介的互动行为,因此,口语交际教学时应有“对象”意识。即让学生在多个连贯的互动情境中展开多种形式、多个对象的口语交际。在教学《夸夸我的同学》时,可以根据大屏幕上展示的一幅学生做好事的真实画面,安排学生向教师汇报这件好事的交际情境,引导学生把一件事说具体,实现师生间一对一的互动;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夸夸自己心目中想夸的同学,实现群体互动;也可以请学生离开座位,大方地走到最想夸的同学面前真诚地夸一夸,实现学生与学生个体间的自由互动;还可以请学生或教师扮演记者采访被夸奖的同学,实现“记者”与学生的互动……这样,通过对象广泛的口语交际,使学生的语言应对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得到多角度、全...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作为一种新的课型,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使语文课程更加贴近生活,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够和生活联系的更加紧密,可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语文老师却为了能够快速地完成教学任务,却把轻松活泼的口语交际课当成了学生轮流发言的“说话课”,使课堂气氛脱离了自由轻松的氛围,口语交际环境变得紧张严肃,学生对口语交际逐渐失去了兴趣,也对和同学之间的口语交往失去了信心。针对这种情况的出现,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口语教学智慧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口语交际是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一项重要手段。新大纲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低年级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最佳时期,教师要有意识地把口语交际贯穿于教学之中。   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口语训练。 (1)从拼音、识字中进行口语训练。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潜质。教师要热情地鼓励学生自由地去想,积极地发音。如教学“花”这个字时,为了让学生认识、理解、培养创新能力,我让学生给字找朋友,再用组合的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要求学生说话时态度要自然、大方。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修订版“大纲”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 ,明确提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我从十几年的低年级语文教学中 ,深深体会到 ,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下面把我的点滴做法介绍给大家。一、在教学中创设情境 ,训练学生的口语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 ,依据教材 ,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 ,无拘无束地自由表达是口语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例如 :学习《丑小鸭》一课时 ,我首先配乐范读 ,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使学生首先…  相似文献   

15.
徐丹 《教学与管理》2006,(12):68-69
设计理念:《看望生病的同学》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属于"交往"系列之一,是小学生在日常交往中必然会遇到的事情.学生通过这类话题的学习,应该具备这样的本领:在同学生病时能送上问候并能代别人转达问候.因为口语交际作为一种生活交往活动,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听与说的双向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交际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创设说话情境,激发交际欲望,让学生乐中说,说中乐,让口语交际生动起来.  相似文献   

16.
学生未能完成作业,就把他赶出教室,这是一种变相体罚。这样做,对教学无益,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害。我曾和一些同志去访问过工读学校,一位老师告诉我们这样一件事:当她给工读生们讲到“尊师爱生”时,有的学生竟自言自语地说:“我最恨,最恨,最恨……”问他“恨什么?”  相似文献   

17.
“口语交际训练”贯穿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在现代社会必须具备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待人接物能力。怎样让口语训练更贴近社会生活,更具时代气息?下面简单介绍我在平时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一些方法。首先,要激发兴趣,增强学生口语交际的信心。口语交际训练时,学生大多嘴巴“紧”,不愿说。究其原因,一是学生胆怯,害怕说错;二是长期以来老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变传统的“要我说”为“我要说”。在说话训练上,让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尤其要多给害羞的学生说话的机会,并适时给…  相似文献   

18.
设计理念“看望生病的同学”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课,属于“交往”系列之一,是小学生在日常交往中必然会遇到的事情。学生通过这类话题的学习,应该具备这样的本领:在同学生病时能送上问候,并能代别人转达问候。  相似文献   

19.
《过新年》是人教社小学语支第.册教材的第8次口语交际训练。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两幅图。第二部分有两个提示性问题:“你是怎样过新年的?”“把你最高兴的一件事说给同学听。”这次口语交际训练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高听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3.感受新年的快乐,增强热爱生活的情感。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当学生心理处于自由的状态时,才会引发想象,激活创新思维;才会脱口说出精彩的语句。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如何在“口语交际”教学中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一、让学生自由提问——唤起创新意识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有每事问。”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口语交际的特点,鼓励学生自由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进行双向交流。这是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