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扬弃异化劳动,追求劳动正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劳动正义是人的本质的现实的生成。劳动正义是劳动者的“应得”善和非劳动者的“应得”善的获得的统一,是劳动者的“配得”善和非劳动者的“配得”善的获得的统一,是人的自由自主的劳动与人的本质的现实生成的统一,是人的劳动的内在关系的和谐和统一,是个体的人与社会的人的统一,是个人发展与社会共享的统一,是劳动部分正义、充分正义与完全正义的统一.是现实诉求和永恒追求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何以可能、为坚定共产主义思想信念提供科学理论范导,在多维哲学视野里对人的本质进行哲学反思,应当遵循“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相统一的路径,才能引出新的正确结论。在经济哲学和社会哲学视野,即从人的发展的外在关系考察,人本质是“经济动物”和“政治动物”的统一体;在科学哲学和文化哲学视野,即从人的发展的内在关系上考察,人本质是“经验动物”和“信息动物”的统一体。人的本质表现为追求利益和权力的外在本质与追求成熟和知识的内在本质的统一。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相适应,是追求意义及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罗高福的“人类发展文化本质理论”认为,文化作为人们社会生活的生态环境,在人类发展和学习中具有无所不在的作用。从该理论出发,重新审视教师的发展,就会看到,文化生态是影响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发展是与文化进程相互建构的一种“参与中转变”,因而应该将教师发展整合到文化和社会情境中来考察和分析,以更深入地理解文化和个体发展的内在关系,尤其是教师作为人的发展的文化本质。  相似文献   

4.
我们普遍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去阐释马克思的“世界文学”理论,但这种阐释方式存在诸多局限。马克思的“世界文学”理论作为诗学理论,与浪漫主义思潮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浪漫主义对差异性、非决定性以及一体化与个体化统一的有机整体原则的尊重,深刻地影响了马克思的“世界文学”理论的知识形成、本质结构和形态特征。“世界文学”本质上代表着人们对未来社会生活的一种价值理想,这种世界主义的价值理想与浪漫主义的精神特质内在地融合起来,构成我们所试图理解的马克思“世界文学”理论的本质内涵。浪漫主义的价值理想、有机整体原则以及独特的辩证法思想,是我们理解“世界文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思想资源和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5.
科学实践源于对自身合理性的认识论反思,是科学内在秩序和外在价值的统一。科学教育符合科学实践的认识论逻辑,并在科学与生活交织的文化场域中指向人的生命存在意义。然而,对世界存在方式的不确定性假设衍生出内涵迥异的认识论范式,致使科学教育形成差异性的发展路径和异化形态,表现为“机械—还原”论造成科学教育的无人危机,“形式—符合”论形成科学教育的真理强权,“有机—连贯”论导致科学教育生命观的泛化,“语境—实践”论易使科学教育陷入多元化的虚无。实际上,科学产生于人类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充盈着人性价值且具有普遍意义的“地方性文化”。文化场域中科学教育的价值规律和实现机制遵循人之发展的内在逻辑。在路径上,以彰显人的文化生命价值为导向确立教育目标,融合科学文化的“真、善、美”选择教育内容,回归人的生活世界开展教育实践,基于科学文化自觉施以教育评价。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对文化之人的塑造和养成。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是研究现实社会关系的内在关系体系,“共同体人论”是其价值核心。“共同体人论”是对“社会关系人论”或“实践人论”的现实化的升华,是对“异化人论”的超越,是对“全面人论”的深化,是当代人生存和人学理论发展的指向。长期以来,“共同体人论”被置于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和价值意义研究的视野之外。  相似文献   

7.
生命、生存和生活的内在联系和不可分割性,构成了人的一生,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人的生命在本质上是生命、生存和生活所构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的内在规定,决定了以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为基础的“三生教育”必然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三生教育”把教育与人的本质、人的生存和发展联系起来,已经反映和遵循了教育本质的内在规定性。因此,“三生教育”的本质也是一种完善人的生命,促进人的生存、生活与发展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诗的内在结构决定了诗之为诗的本质意义。从柏拉图到卡勒,西方批评界对诗歌本质结构进行了漫长而深入的探索。20世纪之前人们对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外在功能结构给予了过多的思考,从19世纪末开始,结构主义、俄国形式主义和英美新批评派着眼于诗歌作品本身,最后的卡勒站到了在两种极端的中心点,把读者的接受因素引入对诗的本质结构的把握。但从历史的文化惯性而言,西方人似乎更愿意享受端坐高跷板的快感。  相似文献   

9.
试论"异化劳动"理论的时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早期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理论,其主要内涵: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的行为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人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只有积极扬弃异化,才能实现对人本质的真正占有。“异化劳动”理论在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中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扬弃“异化”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0.
论卢梭对郁达夫人文精神的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文化语境的相似,情感,心理,性格和生命表态的相近,以及现实的期待,为郁达夫与卢梭进行心灵对话提供了依据,人性善的观念,内在宇宙的敞开,文学的主情倾向以及回归自然说,构成了卢梭对郁达夫人文精神塑造的主要内容,受到“先见”和“此在”因素的影响,卢检验思想进入鬃达夫文化心理结构时既“同化”又“异化”,其间是“和而不同”的关系,但“和”是主要的,“不同”是次要的,卢梭的人文精神通过郁达夫等人的薪火相传,已成为中国现代化人文精神传统的内在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人性论历来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性善还是性恶的观点上争执不一。孟子提倡"性善论",认为人性生来是善的,要保持并扩充这个"善",要靠教育的作用。于是,在"性善论"基础上,构建起以"明人伦"为最终目的的教育学说。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传统文化在5 000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思想精华,是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的力量源泉,为中华民族的现代化提供了智力支持,给人们提供了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与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同时植根于有5 000年历史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它从传统文化中吸取思想精华,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升华,因而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3.
吴越 《安顺学院学报》2012,(2):35-36,57
雷锋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我党我军优良传统沃土。"诚信"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华。"诚信"美德是雷锋精神的重要内涵。雷锋精神的"诚信"内涵体现在:雷锋时时处处要求自己"对党对人民要忠诚老实";时时处处激励和鞭策自己"做人民最忠实的勤务员";时时处处做到"用阶级友爱的精神关心每个同志"。  相似文献   

14.
雷锋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我党我军优良传统沃土。"诚信"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华。"诚信"美德是雷锋精神的重要内涵。雷锋精神的"诚信"内涵体现在:雷锋时时处处要求自己"对党对人民要忠诚老实";时时处处激励和鞭策自己"做人民最忠实的勤务员";时时处处做到"用阶级友爱的精神关心每个同志"。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人性学说主要以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性恶论为代表,他们的人性假设蕴含了丰富的道德教育思想,在道德教育方法上分别提出了“内求说”和“外砾说”,这些教育思想和方法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其中积极的充满教益的东西对于今天和谐社会背景下的高校道德教育仍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民本思想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传统,其重民、利民、裕民、亲民、从民、信民等主张,闪耀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光辉。毛泽东立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从古代民本思想中吸取了大量精华,并加以扬弃和综合创新,提出了人民本位论、人民利益论和人民民主论,形成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使传统民本思想体现出其现代价值,创造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7.
中华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基础。中华民族应当以中华文化为主体,中华文化应当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儒家文化应当以孔子思想为主体。中华文化继承与创新的主体,是对外文化交流的主体。维护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实质上就是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主权,保持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慧命,维护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与价值体系,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8.
人类文化教育存在“水”、“火”两种意象,即有软、硬模式之分,其中水的功能兼具软、硬。中国文教传统的主流是软模式,强调柔能兼刚、柔能克刚,其实质是教(育)兼(胜)政(治)。“德”育是“得”育,也就是生命教育。要传承中国文化精神命脉,自然离不开“化”字。儒者的特性恰是点点滴滴的濡化之功,“化”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正体现出水的基本特征。传统中国人在自然界寻求秩序与和谐,并视其为一切人类关系的理想范型。儒家试图通过修礼来达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从服从规律中转而驾驭规律,这是中国教育的大智慧,水的教化意味蕴涵的是理想境界:“人我和谐”与“天人合一”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人的本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对人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科学的研究。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对马克思早期的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研究也曾经深受二者的影响,但马克思思想在不断成熟的过程中超越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为我们揭示了科学的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人的本质问题是马克思思想中的核心理论,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人的问题,这一契合点把二者紧密联系起来,从社会学层面、本体论层面、目标层面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进行简要剖析,以此为基点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深刻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