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是促进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主要载体。在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建设"智慧型"校园,不断推进以学校为主体的教育信息化进程,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数字校园的缘起、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智慧校园的五个基本特征和定义,认为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的高端形态,是数字校园发展的理想追求。文章最后提出了支撑智慧校园建设的五种关键技术,即学习情景识别与环境感知技术、校园移动互联技术、社会网络技术、学习分析技术、数字资源的组织和共享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一直以来,校园的安全以及管理都备受关注。近年来,南宁市大力推进中小学"智慧校园"教育管理云平台建设,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安全撑起了一把信息化的"保护伞"。为了更好地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南宁市各级教育管理机构和中小学校以宽带网络为支撑,充分共享信息和知识资源,逐渐应用了数字校园校园通、网络远程教育等项目,促进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南宁市各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目前南宁市各中小学校园的信息化应用高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3.
魏波  吕中秋 《成才之路》2014,(17):58-58
随着电子科技技术的发展和快速应用,校园网络建设也在不断进展。校园网络的建设对学校发展意义重大,它关系着师生网上活动的正常进行,必须对校园网络安全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智慧校园是现代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必然方向。通过优化"云技术",能够不断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资源的创生、关联、集结、优化,从而形成高品质的智慧教学,建设高品质的智慧校园。智慧校园将教学、科研和管理融为一体,从而为个性化教学服务,有助于培育智慧型学生。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与校园网的连接,各个学校都掀起了建设校园网的高潮。校园网络是指学校校园内部信息设备互相连接运行的局域网络。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也促进了高校校园网的进一步发展。校园网的日益健全,应用范围的扩大,逐渐成为学校的门户窗  相似文献   

6.
<正>无锡市育红小学把智慧校园建设作为学校品质提升的“金钥匙”,以智慧校园示范校创建为契机,积极探究信息化应用,高水平推进智慧环境建设。科学建构,架智慧“立交桥”。目前,学校已建成覆盖全校的校园网、无线网络、多媒体教室等;全线开通智慧课堂教学支持系统、智慧学习系统等电子校务平台;建设完成校园安全工作应急反应系统、网络信息安全系统和校园监控系统、智慧校园超享资源系统等,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多主体提供高效的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小学校园网建设在学校总的资金投入中占有较大比重,但另一方面校园网实际应用较少,校园网的"高投入低回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从分析校园网络到底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入手,总结校园网建设中的经验,强调校园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校园网"三分技术,七分管理",校园网建设应适应中小学教育教学发展应用的需求,校园网必须以应用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校园网的效益,走出"高投入低回报"的怪圈.  相似文献   

8.
校园网安全架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网是学校建设的基础设施。随着校园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应用的普及和深入,由于网络结构带来的网络安全问题不断显现出来。本文结合VLAN技术和NAT地址转换技术,给出了校园网络科学架构设计和优化策略,以满足快速、高效、安全的校园网络要求。  相似文献   

9.
葛白帆 《江西教育》2006,(10):24-24
实施“校校通”工程以来,各地区和学校纷纷进行“校园网”的建设。校园网络的发展之快、普及之广、应用范围之大,对推动我国计算机教育教学的发展起到一个促进作用。但随着校园网络的广泛普及。校园网络的性能和效用问题也逐渐显现得越来越突出。本文拟以中学校园网的建设为例.谈谈如何从实际出发获取校园网的合理性能和最佳效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作为网络技术下的产物,对社会各个领域发展都有着积极影响.在"互联网+"背景下,智慧校园建设也面临着挑战与机遇,为了能够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我们必须要实现"互联网+智慧校园"模式,让网络技术和智慧校园深度融合.基于此,本文全面分析"互联网+智慧校园"的立体建构以及应用,旨在推动我国教育领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 促进学校管理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各学校从提高办学效益和增强学生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的培养方面考虑加大校园网络建设,数字化校园网络悄然走进了中小学校园。我校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数字化校园的优势,做好学校管理工作。一、数字化校园的应用教学资料的积累查阅、多媒体课件的共享、教学资料与方案,可以通过网络发往教室的电脑以  相似文献   

12.
从上世纪末学校开始建设校园网至今,学校信息化的发展经历了十余年。在这十余年里,从开始争论什么是校园网,到讨论校园网的管理和应用,到信息化为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服务,再到提出数字化校园的概念,我们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入的。目前,对数字化校园的认识还在不断地讨论,这也是正常的学术问题。不过,现在可以明确的是,数字化校园不是仅仅指某种网络或某项应用,而是学校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一种必然教育形态——这种教育形态以计算机技术、  相似文献   

13.
邓华  周凯 《教育技术导刊》2016,15(7):161-163
随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将日新月异的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融入智慧校园建设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基于互联网应用中的第三方应用授权登录、云计算平台中的虚拟网络等技术,提出了基于虚拟网络的智慧校园上网解决方案,对校园网的网络建设、上网方式等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浪潮中,作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校园网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学校内部网络与外网是独立分开的,运用VPN可以有效实现校内外之间资源的共享,构建一体化网络。本文分析了VPN在校园网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阐述了VPN在校园网应用中的各种类型和协议,对适合应用于当前校园网络的两种VPN方案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校园应用中数据、语音、视像多媒体的传输需要的逐渐增加,校园网建设正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校园网用户对三层交换应用的需求激增,多媒体教学、数据安全保障、高速网络交换以及未来网络扩展等等都成为新一代校园网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建设一个满足学校现状和未来应用需求的高效网络,成为提高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整体投资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谈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化应用,我们便有必要先了解如今高校网络发展的大环境.我们进入了互联网时代,除了看新闻、收集资料以外,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应用等等也逐渐流行并日趋成熟.在全球网络化的环境中,我国高校校园网建设自1993年开始以来,发展极为迅速,尤其在2000年后商业网站的发展热潮推动了校园网的高速发展和不断完善.校园网内局域网和广域网迅速扩大、健壮、完善,促进了网页和网站的建设,进而网络平台上运行的应用系统,如远程教育系统、多媒体点播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电子图书馆系统等,也逐渐推广应用.我们可以想象,如今校园网的建设不再是简单地将学校"接入"网络,而是尽可能地将学校的运作"搬"到网上来,实现校园教学、科研、后勤等各个领域的"数字化".  相似文献   

17.
校园网就是以现代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Internet技术等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计算机网络,一方面联结学校内部子网和分散于校园各处的计算机,另一方面作为沟通学校校园和外部网络的桥梁。校园网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办公、信息交流和通讯等提供综合的网络应用环境。校园网建设应以满足现有的应用系统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会出现的应用系统的需求为目标,使有限的资金为学校提供实际而有效的服务。  相似文献   

18.
王睿 《考试周刊》2013,(79):128-128
为了响应“校校通”工程的号召,我们对于校园网络的建设也是深入实施。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二十一世纪.网络已经成了校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用来评价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校园网承担着学校与外界沟通的作用,是学校教学软件更新的主要途径,对学校教学活动有很大影响。目前,校园网络建设还是存在许多安全隐患。随着校园网的深入使用.我们必须对校园网络的安全性进行管理、尤其是在信息共享方面。本文从校园网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着手。着手于校园网络安全建设,对如何开展校园网安全防御措施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信息化建设已迈入智慧校园阶段。建设共享数据中心,解决“烟囱式”系统建设、“信息孤岛”等问题,实现应用资源、信息资源的集成和共享,是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基础之一。在对目前高校数据中心建设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设计了高校共享数据中心的总体架构,应用虚拟化技术整合基础设施资源,研究了学校统一信息标准建设,详细分析了数据交换与清洗平台及数据中心建设,提出了业务系统接入共享数据中心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教育信息化》2004,(3):15-16
随着校园应用中数据、语音、视像多媒体的传输需要的逐渐增加,校园网建设正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校园网用户对三层交换应用的需求激增,多媒体教学、数据安全保障、高速网络交换以及未来网络扩展等等都成为新一代校园网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建设一个满足学校现状和未来应用需求的高效网络,成为提高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整体投资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