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1篇
教育   199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文章提出了采用哈佛案例教学方法运用于电大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过程的设计方案。在教学中通过对计算机专业应用水平的调查,发现学生的学习水平普遍偏低,水平差异较大。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学生的专业知识及专业课教学效果与操作应用水平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在《软件工具与环境》课程中,依据学生的学习实际,运用软件设计案例教学,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水平,在协作与竞争、任务设计、评价、沟通互动和软件设计等方面来设计和支持网上学习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科专业发展的教育生态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问题的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美国学者马丁·特罗 (MartinTrow)于1973年6月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召开的“关于中等后教育的未来结构”国际会议上提出的一个概念。他分别将15%和50%作为大众化和普及化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根据我国政府在2001年公布的《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 ,我国将在2005年实现高等教育入学率15%的目标。这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的过渡阶段。但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仅仅有“量”的增长是不够的 ,还需要“质”的变化 ①。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作为“质”的…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教育”是推动教育变革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互联网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有利于实现区域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但这要求中小学校长要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和综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校管理的能力。开展相关培训是提升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的一种有效方式,基于对“三区三州”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的调查分析,通过基于设计的研究活动,开展云南怒江州、四川凉山州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提升研究。遵循可适性、设计性、调节性和总结性原则,构建了中小校长信息素养提升模式整体架构,以期为今后的中小学校长信息素养提升培训提供参考,助力区域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和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论”的基本内容,分析了两种理论的特点、发展过程和背景以及对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我国有各级各类学校51.88万所、专任教师1672.85万人、在校生2.76亿人,教育系统在疫情防控期间面向全国亿万学生开展大规模在线教育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创举,在全球也属首次。我们可能正在经历一个全球最大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和一个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培训工程,一次全球最大的信息化教学社会实验和一次开放教育资源运动。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各级各类学校在线教学开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基于网络研讨会的专家观点和校长、教师和局长对一线在线教育实施情况、困难、经验和建议的分析,本文从超大规模互联网教育组织的视角出发,围绕流畅的通信平台、适切的数字资源、便利的学习工具、多样的学习方式、灵活的教学组织、有效的支持服务、密切的政企校协同七个要素,论述了在线教育如何有效支撑“停课不停学”,以期为政府及各级各类学校制定相关政策方针提供理论依据,为一线教师和学生开展在线教学提供操作指南,为相关企业、家庭、社会等多方参与和支持在线教学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教育信息化助力当前教育变革: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结合解读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教育信息化的描述,借鉴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以及笔者十余年相关工作经历和研究,综合分析了教育信息化的持续推进给我国当前教育变革带来的机遇,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的本质、当前阶段的发展重点和教育信息化的历史使命;同时结合实际指出了教育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十大挑战。  相似文献   
8.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爆发式发展引起了全社会的持续关注,以GPT-4为代表的大模型被认为已初具通用人工智能的雏形。智能技术链式突破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模糊性与风险性引发社会对教育系统变革的普遍担忧,迫使人们对人才定位、教育诚信、核心素养、科技伦理与技术治理等问题进行深刻反思。新一代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及其影响将全面引发教育观的改变,包括众创共享的知识观、智联建构的学习观、融通开放的课程观与人机协同的教学观等。应对智能技术对教育领域的持续渗透,学校应着力提升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培养智能时代的学习能力;鼓励教师积极拥抱智能技术,发展人机协同教学的能力;开展学校人工智能社会实验,营造智能时代教育教学环境。只有不断提升师生智能时代的生存力与适应力,并持续优化学习环境的联通性与智能性,才能规范而有序地推动学校高质量且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六、基础教育信息化之管理就“教育信息化之管理”这一问题,我们对“2004年全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调查问卷”的五套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从校园信息化经费投资情况、信息化规划、信息化安全、信息技术培训等方面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一)校园信息化经费投资不容乐观1.绝大多数学校信息化建设经费不足从统计中看出,许多学校反映出信息化建设经费不足,甚至是非常短缺。经费充足和非常充足的学校很少,仅占8%,经费短缺和非常短缺占很大一个比例,占67%。城市、县镇、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经费情况都是处于短缺状态,城市地区经费短缺(包括非常短缺)的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