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贵州旅游资源与发展生态旅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高原属于旅游条件好,区位条件差,经济基础欠发达的地区。其旅游资源具有独特性、原始性、古老性和丰富性,但其生态脆弱性也是不容质疑的。喀斯特地区环境稳定性较差,抗干扰能力弱,环境容量小,生态平衡很难恢复。一些掠夺式的开发和不文明的旅游行为,不仅损害了环境和生态资源,而且也不利于旅游业的持续发展,针对这二问题和当前因环境问题所引起人们对回归自然的要求,贵州旅游应建立在“生态旅游”的目标上。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旅游业在我国发展迅猛,行业发展前景一片大好,正成为我国重要的朝阳产业。但随着我国旅游从少数人群逐渐走向普通大众,从精英化逐渐走向普及化,我国旅游业发展也开始进入到全域旅游发展时期,无论是在国内旅游市场,还是国际旅游市场的游客数量开始井喷式增长,给原有的景区景点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各种不文明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屡禁不绝,游客攀枝折花、乱丢垃圾、乱刻乱画、破坏景区设施等诸多不文明旅游现象大量存在,本文基于我国全域旅游背景下,对我国景区景点不文明旅游主要问题进行归纳,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试图找到破解不文明旅游现状的有力之策,探索一条全域旅游背景下文明旅游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寻六盘水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基于生态文明视角,通过模糊数法建立六盘水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收集六盘水市2011—2020年10年间的相关指标数据并进行一系列数据处理。结果表明,2011—2020年六盘水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情况:强可持续发展的隶属度值为0.2596、较强可持续发展的隶属度值为0.410 9、一般可持续发展的隶属度值为0.144 6、弱不可持续发展的隶属度值为0.145 3、不可持续发展的隶属度值为0.039 7,较强可持续发展的隶属度值为最高位,说明六盘水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态势良好,呈持续稳定的增长趋势,但在研究结果中不可持续占有一定比例,表明应注重寻找影响发展的原因。根据六盘水市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坚持目标一致性、坚持利用生态科学技术、坚持树立正确发展观、坚持生态文明下的品牌营销、坚持注重绿色开发、坚持以文化为导向等策略促进六盘水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南京夫子庙景区为例,运用了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统计分析法研究了旅游者对夫子庙景区常见的不文明行为的感知.研究发现:(1)被调查的游客对夫子庙景区的不文明行为感知度均不高,其中在公共场合吸烟,触摸、倚靠景区文物以及随地吐痰,扔垃圾这三项不文明行为在夫子庙景区发生的频率较高;(2)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学历的游客在对夫子庙景区常见的不文明行为的感知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3)不同年龄、收入、职业的游客在对不文明行为的感知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珠海市国内游客旅游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行为研究是旅游开发的重要前提。经过对抽样调查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合旅游行为的有关理论,总结珠海市国内游客所具有的个性行为特征(性别、年龄、户籍、职业、旅游目的等)、空间行为特征、旅游组织方式、时间行为特征,进而可揭示出珠海国内游客旅游行为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6.
实现文明旅游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大挑战,其解决方法的根本在于着力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现阶段提高国民素质与国家形象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配合,共同努力,将此项工作作为工作中的重点项目去抓,完善规章制度,对公民产生一定的约束力,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树立正确的旅游观,让公民对其具有深刻的认识,并且反思自己的行为举止有哪些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为全面提升社会公民整体素质水平,树立国家良好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做保障。  相似文献   

7.
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旅游产业化的核心要义,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出新绩的必要步骤。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建立六盘水市旅游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CRITIC-TOPSIS模型测度2012—2021年六盘水市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显示:六盘水市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间有阶段性波动特征,增速平缓;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较为理想,是促进六盘水市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开放发展相对滞后且发展不稳定,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提升较为缓慢,是六盘水市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为促进六盘水市旅游高质量发展,要优化现代产业体系,加强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增加旅游资源和人力资本积累,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推进对外开放改革,升级旅游基础设施,吸引投资资金,推动旅游经济开放共享发展。  相似文献   

8.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以我国世界遗产地为例,对“生态文明”战略机遇期我国体育健身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创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世界遗产地具有丰富的体育健身旅游资源,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为发展体育健身旅游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但在世界遗产地体育健身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过程中存在重开发、轻保护;重基础设施建设、轻科学研究;制衡机制失衡;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基于此,课题组从实现我国世界遗产地体育健身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和谐统一的研究视角出发,提出实现“生态文明”战略机遇期我国世界遗产地体育健身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创新的发展策略,即:构建世界遗产地体育健身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机制、世界遗产地体育健身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行政依法治理保障体系、世界遗产地体育健身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行政管理体系和世界遗产地体育健身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我国世界遗产地体育健身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创新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建设因为能改善和提高生态环境,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从而对我国休闲旅游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样,休闲旅游因为公众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力大等特点,又必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与休闲旅游的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且需经历生态旅游、生态休闲旅游和绿色休闲旅游这三个低、中、高发展阶段,最终实现“生态休闲”、“文明旅游”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0.
秉持生态文明理念,加快乡村旅游建设的步伐,是党的十九大对统筹生态文明和美好乡村建设给出的明确方向。文章在铜陵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调研基础上,结合生态文明理论,探究了铜陵市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并为铜陵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