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体育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我国体育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认为体育类专业毕业生乃至全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并非高校扩招一方面的原因,而是体育教育体制、教育扩招引起供需矛盾、体育教育课程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体育类专业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对自身定位不够准确、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存在地区差异以及体育类专业学生自身素养上存在不足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以上原因,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在相关管理机制对体育应有所倾斜,社会更加关注体育类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改变传统观念,正确认识体育类专业招生;继续课程改革,调整专业设置;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提高体育人自身素养,为拓宽体育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缓解体育类专业学生就业压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由于一些客观和主观方面原因,造成了目前就业现状严峻的局面.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加强专业建设、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毕业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及就业指导体系建设.对学生的就业和体育院(系)今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近五年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考研总体情况的文献整理、数据统计及趋势分析发现,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在逐年增高,考取人数也相对增加;选择报考和考取综合类院校的人数逐年增加,选择报考和考取体育类院校的人数逐年减少;不管是报考率还是考取率,历届女生都远远高于男生.针对近五年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考研趋势与特点,作为高校和教师应该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成才观;鼓励和支持体育专业毕业生考研;加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以及更新学生就业观念,促进学生多元化就业.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就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分析——以体育专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梳理法、调查分析法、实证研究法等方法,对影响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高校应向体育专业毕业生提供就业能力培养与服务,毕业生自身应积极做好就业准备。高校应提高专业培养质量、切实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重视和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实现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江苏省2008届、2010届、2011届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分析,江苏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以事业单位和企业就业为主,学历层次越高事业单位就业占该学历层次总就业的比例越高,学历越低企业就业占该学历总就业的比例越高.据此建议:教育管理部门要合理布控各体育专业,调控学历层次;各校应根据学生就业现状,研讨社会人才需求,突出办学特色;更新专业教育课程,实施大专业教育.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重庆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以及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分类指导管理模式,拟对进一步促进重庆市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工作提出整合发展思路,为推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创业教育与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实施创业教育,加强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将会对毕业生的就业起到积极作用,有利于体育院系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受学生观念和自身素质、用人单位的就业歧视、学校培养方面的不完善、国家就业政策限制等因素的影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流向的分析,明确其有利因素及存在的危机.并且针对其不利因素提出整改建议,促使作为重要社会资源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9.
刘晓文 《文教资料》2006,16(26):30-31
2006年全国有百万高校毕业生,高师体育专业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问题尤为严峻。中学对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创新素质、创新思维、身心素质和社会素质”特别重视,毕业生自身的综合素高不高直接影响着就业情况。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只有通过加强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才能提高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目前河北省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韭形势较为严峻,为改善目前就业困境,应采取以下举措:一是要完善社会体育服务体系,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二是要完善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三是要加强毕业生就业教育,倡导自主创业,鼓励灵活就业;四是改革课程设置,重视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与社会工作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1.
从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趋势论人才培养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趋向和就业状况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要着重解决下列问题:1.严把生源关,提高生源质量;2.继续深化体育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3.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4.完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2.
张晖 《教育与职业》2007,(35):182-183
文章对2004年至2007年河北省高校体育院系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后认为,河北省高校体育院系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有压力和危机,其原因在于高校体育院系的培养目标、专业结构、课程设置已不适合当今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要,以及体育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偏低,不能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进而提出调整培养目标、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强择业观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福建省2006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进行调查,剖析影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改善就业状况途径的意见,其目的是为今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如何适应市场需求,拓宽学生就业途径,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其特性,根据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特点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湖北省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提出环节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和研究,发现综合素质是影响其目前就业的一个主要因素.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尽快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全面提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品质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不仅对缓解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压力有促进作用,同时对体育院(系)的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皖北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及探讨,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为提升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率,促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改革提供理论支持,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调研、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贵阳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0-201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统计,并对工作期间的能力需求进行调研.研究认为:1.贵阳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质量较高,拥有较好的就业率;2.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这5年间始终是毕业生最主要和最稳定的就业渠道;3.专业技术能力是从事体育教师的毕业生首要的能力需求;4.人际沟通与合作和语言表达是毕业生普遍认为重要性较高的两项基本能力;5.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应当坚持“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策略;6.课程设置应当围绕两个核心展开,一是体育专业技术学习;二是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河南省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体育教育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的设置已经突破了原来仅仅局限在体育院校师范类院校的局面。随之而来的就是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人数大幅增加,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逐渐成为各培养高校关注的焦点。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才能扩大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已经成为大部分开设体育教育专业的高校面临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河南省2008届体育教育毕业生公开资料的收集整理,针对高校体育专业就业渠道狭窄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为深层次地了解当前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从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就业意向,毕业后就业情况等方面展开调查,从课程设置、社会需求及就业现状三者的关系和用人单位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角度,分析学生的就业现状与社会需求的关系,旨在为进一步挖掘体育教育专业人才供需的社会规律,为提高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尽快走出就业困境,对毕业生毕业前求职的认知及行为进行调研。结果显示:毕业前求职日渐成为毕业生的一致认识和主动行为,对于提高初次就业率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毕业生大多存在专业理论基础不扎实、实际应用能力不强、心理准备不足、求职主动性不够等问题。建议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专业理论教学,全面拓展学生知识面,提升就业竞争力;引导学生采取主动策略,利用自身优势和一切可能的渠道,力争毕业前求职成功,为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