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实现法治已成为我们的共识,可对法治的认识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以推动法治实现为指导思想,以对法治概念、法治思想、法治实践为切入角度,运用哲学视角审视法治,指出对法的认识应该包含突然与应然两种角度,法的权威不仅在于其国家派生性,更需要法的内在品格的生成;法治不仅仅是对一种秩序的追求,关键是对人自由与尊严的保障;并结合中国法治建设的实践说明法治乃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韩非和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进行了比较分析。对二者法治理念的异同之处予以梳理、阐释,并从各自不同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结构中进一步剖析东、西方法治观念不同走向的产生缘由。认为是独特的地缘环境、农耕经济、宗法制度、文化传统造成了中国古代法哲学与西方法哲学迥异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真正从哲学意义上阐述法治思想的当属《周易》。《周易》的法治思想对历代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从明慎用刑,及时果断;中正判讼,惩小戒大;安于"正理",失律则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期望对依法治国战略提供一点理论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古典自由主义法治思想是西方法治国家理论的核心与基础,为人类社会法治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在今日全球充满现代性的背景下,古典自由主义法治思想亦陷入了一定的困境,主要表现为法治理想与现实社会的冲突等;通过从自由至上向注重公平正义等的制度设计帮助其走出困境,实现其原初的法治理想,是当今法哲学界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人性善恶论对中西法治影响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文教资料》2009,(28):102-105
人性是哲学中的概念,也是法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人性论是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有什么样的人性论就有什么样的法律思想。性恶论是西方法治建立、发展的必要性理论前提:传统性善论对中国法治的影响有积极因素,但更多的是消极因素,延缓了法律发展的进程。本文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人性善恶的预设并不绝对,我国法治建设应以“人性趋恶”为假定前提,并发扬人性善的一面。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具有丰富的法治思想。其中,关于法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思想奠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关于法的职能与价值的思想奠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理论基础;关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思想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确立提供了基本思路。探寻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法治思想的本源,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科学地回答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本文就江泽民继承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法治理论;依法治国是当代中国的必然选择;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依法治国的指导方针等命题进行法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被誉为中国启蒙思想家的李贽,虽然在法哲学的视角上不常被提及,但在与柏拉图的比较视域下,或可发现:李贽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和他"至人之治"的政治理念,实际上都蕴含着法治思想的要素。这无疑为我们在法治现代化进程中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换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同时对当代"法治中国"的建设也应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在法治领域的集中体现,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立足习近平法治思想教育的入脑入心入行和实效长效高效,回答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必要性;以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历程为参照,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内涵和核心要义、学懂弄通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回答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可能性;对应性路径探索和“三元二体一选”路径框架搭建,回答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时代产物,是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法治思想进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法治知识学习,提升学生法治素养。透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修订变化,以专题式教学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基本精神与核心要义展开丰富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相似文献   

11.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法理学史上至今没有定论的难题。自然法学认为二者存在必然联系,因此主张"恶法非法";分析实证主义法学认为二者无必然联系,因此主张"恶法亦法"。两家各有其片面性。道德与法律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共性在于它们都是关于社会行为应该如何的道德价值,道德是道德价值的道德表现形式,法律是道德价值的法律表现形式;区别主要在于法律有国家权力保障而道德则没有。道德与法律在社会中是一种交叉关系,既有相同的规则也有不同的规则,因此就会出现合法不合理或合理不合法的两难情形。在传统人治时代,由于二者都没有权威,对该问题的处理最终取决于统治者的意志;而在现代法治国家,法律具有至高地位,则应当在法律体制内解决该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依法行政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县级政府在依法行政意识、基础、奖惩、人员素质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整个依法行政的实施进展。造成这种现实困境的关键性缘由是其依法行政动力不足。笔者从县级政府与依法行政的内在关联入手,认为依法行政的动力构成为利益型动力和内压型动力。以动力作用机制为突破口,提出提升县级政府依法行政动力作用对策及建议:深植理念、改进评估和实践机理。  相似文献   

13.
法的特征是法哲学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法的特征分为两种:形式上的特征和内容上的特征。一般法学理论注重对法的形式上的特征进行概括,而缺乏对法的内容上的特征进行系统性的论述。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独特的重要的人文产物——法律,在内容上是特定人文价值指向的体现和弘扬,具有特定的人道内涵而非兽道内涵,从内容上认识法的特征先在地必要和重要。与道德的“肯定性”相对应和对立的“否定性”,正是法律在内容上的根本特征或者形象地说是法的品格。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除法律所禁止以外的领域人皆具有自由;二是法律只是为了避免人对他人伤害的较小范围内才严格地限制人。法律与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彼此独立而又关联的两种客观存在。其一,二者是对立的,不能互相替代的,不能踏入对方作用的领域,混淆二者的对立就会产生社会恶果。其二,二者在各自发挥自己独立品格的前提下而形成互补,道德以发挥自己的“肯定性”品格而使人间存有温暖,法律发挥自己的“否定性”品格而使社会的基本秩序得到维持与保证。总之,道德因为肯定性品格而走非强制性作用的路线才有效,法律因为否定性的品格而走强制性作用的路线才有效。  相似文献   

14.
法理学的定位与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理学与法哲学和部门法哲学本是相通的,都是研究法的本体、本质、理念,解答"法的根本难题"的学问,不止阐释法是什么,更在于追究"应当是什么"和"为什么"。强调它们的区别是基于我国过去法理学和部门法学的理论基础薄弱而产生的中国独有的问题。法理学不要自命不凡,它不是部门法学之上的法学,倒应是源于其中和超然其外,为部门法学提供基本理论的支持,并曾担当为法学界披荆斩棘、遮风挡雨,进行法学启蒙等特殊任务。但部门法学也不要对它有过高的"实用化期待"。文章还略述了当前法理学面临的危机和法学家的政治与道德责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15.
董必武是新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法学家,他科学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宪政语境下党法、党政关系,对中国宪政的内在特有品格给予了科学的界定,并亲身进行了一系列开拓性的探索与实践。他所倡导的"依法办事"、"党政职能分开"思想,为我党过去和现在正确处理和规范党法、党政关系指明了方向,具有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16.
研究部门法哲学具有深远意义,探讨行政法哲学实际上就是探讨行政法的理论基础,探讨行政法发展的基本思想脉络。"政府法治论"是一种具有全面性、开放性、系统性、动态性的行政法哲学思想,与其他行政法哲学流派相比它具有自己的优势,可以成为我国建设法治政府的有用的指导思想。政府法治论的核心思想由五句话组成:即政府依法律产生、政府由法律控制、政府依法律治理并为人民服务、政府对法律负责、政府与公民法律地位平等。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法律所确立的混合型行政强制执行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立法者所期待的积极作用,但其在实施和运行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文章从理论和现实出发,结合行政强制执行权的属性、行政强制执行的目的和我国行政法发展的传统与政治哲学理念阐述了行政强制执行权应当交还给行政机关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以来,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征的研究,主要包括了五个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性、民族性、时代性、创新性、开放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的外在表现,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征,对于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楚廷《教育哲学》较好地解决了教育哲学应当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即:“为什么有教育”或教育的存在与起源的问题,“教育是什么”或教育的本质与性质的问题,“怎样实施教育”或教育的实践层面的问题。其教育哲学是从教育自身规律出发的、从人出发的、从中国现实出发的教育哲学,具有独特的写作语言与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中国法律近现代化的进程深受大陆法系国家的影响,而对普通法系的关注则相对不足,事实上,以和缓、平稳、渐进为主要特色的普通法系法律发展模式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注意的是,保守主义对普通法系法律传统的形成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但与此同时,保守主义政治哲学与普通法传统之间不是一种单向的影响关系,而是存在一种积极的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