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有客观存在的空间与物质,也有经由人的主观心理知觉,去感知客观空间之存在的事实。“空间”至少包含这两个空间形式:一是物理空间──实体上的空间,二是心灵空间──感知上的空间。该文以中唐时期著名的贬谪文人柳宗元为研究对象,探索他对于生活空间的书写。对于主要生活时间在中唐安史之乱以后的柳宗元来说,长安曾经是柳宗元居住过的地方,这里原本是他的物理空间,等到他流放到永州和柳州以后,回望长安的姿态很形象地传达他对君王的眷恋之情,这就形成了他很独特的心灵空间。他有丰富的语言从异地山水反衬出“长安”这个符号,这里面蕴含着上下阶层的权力之别,也预示了人生祸福的象征意义,这样的符号意义乃是柳宗元诗文的一大特色,值得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2.
(一) 柳宗元被贬永州以后,政治态度发生改没改?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他被贬永州以后的政治态度没有改,他在永州的十年是继续坚持斗争的十年;一种认为他没有坚持自己原来的政治态度。对于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的态度,他在被贬前后是判然不同的,先是积极参与,事后却加以贬斥否定。孰是孰非?要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要弄清楚他在长安时期的政治态度是怎么的,然后考察他贬永以后的政治态度究竟如何,这样通过比较,才能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柳宗元在长安时期度过了三十三年。早在少年时代,柳宗元就向往国家统一,反对藩镇…  相似文献   

3.
一、柳宗元的生平和思想柳宗元原籍河东,故有柳河东之称。长安大概是他的出生地,尝自谓“吾长京师三十三年”,可见他在长安度过了大半生。他的从曾祖  相似文献   

4.
真正的朋友是可以患难相助的。刘禹锡和柳宗元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当刘禹锡因写玄都观观桃花的讽刺诗得罪当权者被再次贬到遥远之地时,柳宗元考虑到他有八十多岁的老母,于是自愿代为前往。虽然皇帝没有批准柳宗元的请求,但也更改了刘禹锡的贬谪之地。十四年后,当刘禹锡再次回到长安时,好友柳宗元却已过早离开了人世。柳宗元去世前,曾将自己的手稿全部交给刘禹锡,还把儿子交给刘禹锡照看。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是有唐一代倍受争议的一位文学家、哲学家与思想家。因永贞革新失败而被逐出长安,贬谪永州,从此过上了被荒废、被抛弃、千万孤独的囚徒般的生活。但是,也正是在这种生活心境中却成就他文学上的辉煌与思想上的造诣。骆正军教授的《灞亭柳》以柳宗元从永州回长安的路上,夜宿灞亭为故事的起点,对柳宗元的心路历程与跌宕生活进行了非常细腻的描述,尤其是大量采用“时空闪回”的叙事方式,打破了原有历史小说的固有写作模式,有较强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6.
<正>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当时贫病交迫,老母病故,居处遭火,加上谤毁兼至,他满怀羞辱、忧惧与悲愤之情,籍山水以排解。西山,化解了柳宗元久解不开的心结,抚慰了一代文士受伤的心灵。柳宗元精神上真正得以解脱,自西山之游始。  相似文献   

7.
内格尔作为意识经验问题的理论先驱之一,其思想虽屡被提及,但仍有进一步深入挖掘和讨论的广阔空间,特别是其"双面理论"。内格尔关于主客、身心的双面理论重点论述了主观的心灵何以位于客观的物理之中,对此他主张一个单一的事物能同时拥有物理和心灵两种互不还原的本质特征。但与此同时,该理论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泛心论的困境,并难以确保意识的统一性。不过内格尔并没有因此否认其理论构想,他指出心灵与物理很有可能在某种更深层次的理论中得到非还原的统一描述,这是其意识理论的最终指向。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的文化名人对于现代社会有特定的意义,柳宗元值得千年之后的现代人们纪念和表扬,也正因为他是有巨大实践意义和有重大理论价值的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他的"民本"思想继承了先秦以来的"人本思想",认为决定社会发展的是"生人之意",为政之道是"利民",官吏是"民之役",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仍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柳宗元是我国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的中坚人物,是著名的具有进步思想倾向的文学家、思想家。对柳宗元的政治态度有个正确的了解,对于更确切地认识他的作品的思想价值是很有意义的。“四人帮”横行时期,大搞影射史学,给柳宗元恶意地加上“著名的法家”、“尊法反儒的斗士”等头衔,妄图实现他们篡党夺权的罪恶阴谋,这是应该批判清算的。但如果因此就对柳宗元加以贬低,这也不是实事求是的。有的同志在论述  相似文献   

10.
柳宗元在被贬谪期间,曾多次写到渔翁意象,可见渔翁意象是作者的悉心创构.中国文化中渔翁意象从始至终都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因此也成为中国古代士人的文化符号.本文以《江雪》《渔翁》两首代表作品分析柳宗元笔下的渔翁意蕴.渔翁形象的塑造,不仅对于我们了解柳宗元的人格理想具有深刻意义,也体现出作者在孤独抑郁中追求心灵自由的心路旅程...  相似文献   

11.
柳宗元的历史地位柳宗元是我国唐代坚定的政治革新家,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也是杰出的文学家。柳宗元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在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政治腐败的黑暗时代,敢于坚持革新,以“根据具,言人所不敢言”(陈衍《石遗室论文》卷二)的斗争精神,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大中之道”,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他的这种精神与成就,对他以后的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有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于柳宗元而言,永州应该是他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地方,他在思想和文学方面的成就主要是在永州的十年贬谪期间取得的;对于永州而言,柳宗元则或许是其八千年文明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一位历史文化名人,永州也因柳宗元而名闻天下。因了这种缘故,永州的柳宗元研究活动一直开展得比较活跃,而翟满桂女士的专著《一代宗师柳宗元》就是这当中的一项引人瞩目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3.
柳宗元一生交游的河东裴氏人物近二十人,这其中有姻党、上司和同年,也有僚友、父执和国相。裴行立是柳宗元做柳州刺史时的顶头上司,也是柳宗元死后为他出资归葬万年的恩公。在柳宗元生命的暮年里,裴行立显然是其重要的交游对象。柳宗元笔下的裴行立形象与许多历史文献的记载有不少大相径庭的地方。以裴行立为中心的裴氏人物还有裴行立之兄、裴叔猷之长子以及裴度,所有这些裴氏人物都对柳宗元晚年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在一些文章中谈到了刚柔关系,如“刚以柔通”,“刚柔无恒位”等等,这是柳宗元的刚柔观。刚柔问题,主要是讲品行修养问题,目的是为了期待末来和启迪后人,以行其道。在他被贬以后,又提出行世之道,要“方其中,圆其外”。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有益于行于世。”这是柳宗元的方圆说。柳宗元以自己的刚柔观和方圆说来阐明他的立身行世之道。  相似文献   

15.
中唐时期,士族家庭在婚姻上依然保持着门第观念,而在仕途上,则已经风光不再了。士族出身对士子的仕宦生涯所发生的影响渐小,他们能够守住的是“婚”的底线和优美的家学家风。无嗣之忧与柳宗元的士族出身有直接的关系,这关涉如何传宗接代以继承家学门风。对于柳宗元本人来说,建功立业已经遥不可及,而以著述传世尚可。这就需要有传人,所以他在与年轻人的交流中传播自己的文学观念。家族教育的兴盛、文学教育的看重本就是河东柳氏的传统。没有子嗣意味着家学难以为继的局面。对柳宗元的文学活动做一番考察,就会发现,这是他文学创作最为活跃的一个时期。柳宗元对自己身后事的处理中同样存在无嗣之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有位老师执教柳宗元的《钻鉧潭西小丘记》,在简单地疏通了课文以后,便一股脑儿地抛出几个问题:柳宗元笔下的小丘很独特吗?他真的喜欢这个小丘吗?如果不是,那他喜欢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心灵涂鸦     
这很矛盾,对于作者,也对于编者。对于作者,明明知道物理很重要,却讨厌它。对于编者,明明知道这有失偏颇,却选择它。可是,仔细想,哪有那么多矛盾呢?物理不好,挤出点时间好好学;有失偏颇,只选略有同感的那一段。只不过是一段心灵之语,只不过是一段自由言说,听听就好,读读就罢。文学心事Wenxuexingshi夜空,灯光闪耀。我就这样坐在桌前,摆弄着手中的笔,望着面前那它认识我,我不认识它的物理练习题。“物理满分是90分呢!”我自言自语。我敢说,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讨厌物理,也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痛恨自己讨厌物理。可是我必须控制自己,努力…  相似文献   

18.
《小石潭记》是唐代文人柳宗元冷峻心灵的独特风景,是作家经受灵魂洗礼的忠实记录。从“兼济天下”到“独善其身”,从救世立业到被贬永州,儒教文化在柳宗元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官场失意,寄情山水,他从大自然中寻到了一个静美的诗境,掬起澄明的灵潭之水清洗受伤的心灵,悲苦的心,暂时有了解脱。  相似文献   

19.
台湾学者南怀瑾说,道家是药店,平时人们是不会理会它的,但到了生病的时候却非找它不可.对山水自然,似乎也是这样.一般人附庸风雅,游山玩水,可能都只能自娱于"××到此一游"的境界,而未必真正从山水中解读出特别的含义.柳宗元却是一个能真正读懂山水的行家,从他的山水游记中,我发现,他之所以能够读懂山水,在于他在山水中读到了自己,借山水之灵眼烛照出心灵之路,让他走出了人生认识的某种困境,这就好比是吃了一帖药,医治了心灵的创伤,走出了心理阴影,踏上了前行的征程.  相似文献   

20.
一代文宗柳宗元一生交游广阔。但是,在这些交游之中,有一个向来为世人忽略的视角,那就是柳宗元与河东裴氏家族的交游。据考,柳宗元一生交游的河东裴氏人物近二十人,这其中有姻党、上司、同年、僚友、父执以及国相。这些人在政治上的地位、立场、成就与在文学上的地位、创作、理论以及他们的做人原则和生活情趣等等无疑都对柳宗元产生了浸染、发明和推动的作用。研究柳宗元同裴氏家族的交游无疑对解读柳宗元的内心世界和文学作品大有裨益。同时,这对于研究唐代的文学创作、婚姻制度、世族制度以及裴氏文化也同样具有很大的作用。裴是柳宗元的姻党,以他为中心,柳宗元与之交游的圈子里有六人。通过经史互证的方法对柳宗元笔下的这些裴氏人物进行了探析,可以还原几个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