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闻     
<正>2019年9月29日~30日,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编辑部在福建厦门第三中学举办了"第三届全国初中道德与法治卓越课堂观摩及研讨会",这是本刊继扬州和杭州之后的又一次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盛会。来自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00多名教师代表参加了大会。大会邀请来自广东、山东、浙江、福建、江苏5省的6位教学名师开设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二框"增强生命的韧性"和八年级  相似文献   

2.
信息     
<正>2019年9月29日~30日,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编辑部在福建厦门第三中学举办了"第三届全国初中道德与法治卓越课堂观摩及研讨会",这是本刊继扬州和杭州之后的又一次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盛会。来自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00多名教师代表参加了大会。大会邀请来自广东、山东、浙江、福建、江苏5省的6位教学名师开设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二框"增强生命的韧性"和八年级  相似文献   

3.
<正>2019年9月30日,在第三届全国初中道德与法治卓越课堂观摩及研讨会上,李老师执教了一节观摩课——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二框"增强生命的韧性"(以下简称"本课")。我认为本课教学存在容易造成学生价值观混乱的问题,有必要及时澄清。李老师在"辨析挫折"环节是这样教学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现状,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二框"做更好的自己"为例,探索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三为"课堂策略,为落实初中思政课"情怀要深"要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国庆前夕,我来到海滨之城厦门,参加第三届全国初中道德与法治卓越课堂观摩及研讨活动。短短两天时间里,我有幸聆听了两位专家的报告和六位教师的课。第一天"同课异构"由李若宁、梅慧民、陈骞三位老师共同演绎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九课"增强生命的韧性";第二天"同课异构"由李兆云、程波、刘夏丹三位老师共同演绎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七课"关爱他人"。我用心聆听,感受颇多,收获满满。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明显存在表层化问题。这在平时的课堂上能看出来,在各级公开课上也能不同程度地看出来。所谓教学表层化,即教学缺乏深度,教学活动处于表面,难以达成预期教学目标。教学表层化,如同水中浮萍无根基,恰似空中楼阁不扎实。下面以刘夏丹、李兆云、程波老师所执教的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关爱他人"同课异构为例,分析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表层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书快讯     
<正>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编辑部精心策划、中原教学名师胡邦霞及其团队悉心编写的《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七年级》日前正式出版。本书立足《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关要求,针对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教材进行研究,形成了对每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共41篇。其中,七年级上册10课21篇,七年级下册10课20篇。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参加某大型教学展示活动,有机会观摩同行两节道德与法治课,其中一些环节设计与教学处理触动了我的敏感神经,回味初心,细细揣摩,感触颇深。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有一个重要环节是落实孝敬父母的行动。在教学初备时,教师环节安排如下——[探索]把爱心、孝心化为行动,无须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让父母高兴  相似文献   

9.
<正>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共设四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第三单元"师长情谊"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其中,第一单元共设三课:第一课"中学时代"、第二课"学习新天地"和第三课"发现自己"。下面,笔者对第一单元的基本内容加以教学解读。第一课中学时代第一课设两框,由"中学序曲"和"少年有梦"组成。第一框"中学序曲"设两目:"新的起点"和"成长的礼物"。  相似文献   

10.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提供了启迪。本文以《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第一节"感受生命的意义"为例,指出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做科学精神的学习者;遴选教学素材,做科学精神的引领者;优化教学目标,做科学精神的崇尚者;细化教学过程,做科学精神的践行者;善用课堂评价,做科学精神的捍卫者。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立足课堂教学,帮助初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将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素养贯彻落实到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正>思辨力即一个人的辨别思考能力。培养学生思辨力,对于他们理性思考人生价值和启迪行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道德与法治学科强调的思辨力,是指基于初中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状况,对生活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论证、价值选择和自我校准等综合性思维能力。现以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关爱他人"为例,探索在传授教材知识的同时,设计思辨问题、创设思辨情  相似文献   

12.
《教师博览》2018,(9):90-91
有人认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课无关,这实际上是一种偏见。"探究与分享"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重要栏目,以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中学序曲》为例,在"探究与分享"活动中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努力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有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培育政治素养的教学探究越来越多,各位专家学者对如何有效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如何培养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等提出了许多切实有效的策略。“板块式教学”是培养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最早在语文教学中提出了“板块式教学”,并逐步形成其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本文将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分为“尝家味”“品家味”“传家味”三个板块,各个板块间用红线“家味传承”进行“串联”,研究用板块式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政治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4.
<正>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贯穿价值观教育,并把生命教育视为价值观教育的个人基础和青春成长的底色。七年级新教材专门开设生命教育学习单元"生命的思考",设计了"探问生命""珍视生命""绽放生命之花"三课。该单元最后一框"活出生命的精彩"是生命教育也是整个七年级上册教材的落脚点,从与自我、与他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三个维度,带领学生寻找、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在探讨生命关系的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笔者曾组织一次道德与法治教学研讨活动,其中  相似文献   

15.
<正>道德与法治新样态活动教学,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创设真实情境,以教师、学生、教材、学习活动等诸要素协调和谐为本,组织真实讨论,进行真实探究,实现真正学习,促进学生真正成长。本文以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二框"增强生命的韧性"为例,阐述心理层面的本真课堂教学建构。[课例回放]实验项目:折枝。实验要点:呈现带给学生的"礼物"——一截枯枝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12月4日—5日,济宁市道德与法治教学研讨会在市实验初中成功举办。在本次教学研讨会期间,我们以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深深浅浅话友谊"和"守护生命"两节新授课为例,开展了以"新教材、新挑战"为主题的沙龙活动。我们有幸作为此次活动的主持人和参与者,组织教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9月29日-30日,第三届全国初中道德与法治卓越课堂观摩及研讨会在美丽如画的鹭岛厦门成功举办。这是本刊继扬州和杭州之后的又一次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盛会。大会由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编辑部主办,福建省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政治科、福建省厦门市第三中学承办。来自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00多名教师代表参加了大会。29日上午,大会在厦门三中学术报告厅拉开帷幕。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9月29日-30日,第三届全国初中道德与法治卓越课堂观摩及研讨会在美丽如画的鹭岛厦门成功举办这是本刊继扬州和杭州之后的又一次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盛会。大会由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编辑部主办,福建省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政治科、福建省厦门市第三中学承办来自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00多名教师代表参加了大会。29日上午,大会在厦门三中学术报告厅拉开帷幕。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  相似文献   

19.
<正>"家的意味"是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包含"生命的居所"和"中国人的家"两目,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认识家的内涵和意义,了解中华孝文化,增强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导入幻灯片播放《回家》。学生放学回家,老师下班回家,在外打工的父母回家,传统佳节来临前汽车站、火  相似文献   

20.
<正>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共设四个单元,即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第三单元"师长情谊"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其中,第三单元"师长情谊"共设两课,即第六课"师生之间"和第七课"亲情之爱"。下面结合课标要求,对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加以简略解读。第六课师生之间本课共设两框,即"走近老师"和"师生交往"。第一框"走近老师"设两目,即"了解教师职业"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