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杨林燕 《海外英语》2014,(15):190-192,209
《乌鸦》是埃德加·艾伦·坡的著名诗篇,爱伦坡以他独特的视角创作了这一首诗。这首诗通过"美女之死"表现了美的极致,体现了作者与众不同的审美。哥特式是这首诗的另一主题,主要表现在诗歌的背景和形象中。《乌鸦》的魅力还体现在朗朗上口的诗句上,诗人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使这首诗歌简单易读。埃德加·艾伦·坡的种种努力促成了这首诗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第一板块(激情导入,指导学法)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这首诗——《明信片儿师生情》,猜猜是谁的大作?生:(从老师的神态上,学生猜出是王老师,异口同声地)王老师——师:对,这是我于2000年1月10日发表在《运城日报》上的一首诗作。同学们读一读,谁能说说这首诗的背景以及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学生情绪高涨。)生1:老师写这首诗肯定是元旦来临之际,收到学生的贺年卡有感而发。生2:从诗的最后一节能看出,这首诗表达了浓厚的师生情。师:很好,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刚才对老师这首诗的认识和以前学习诗歌的经验,讨论如何理解一首诗歌。生1:朗读是理解诗歌…  相似文献   

3.
张敏 《现代语文》2010,(2):19-22
本文以功能文体学理论为基础,以威廉姆·布莱克的《老虎》一诗为例,利用功能文体学理论的情景语境、文化语境以及有动因的突出对这首诗进行了深层分析,旨在发现这首诗的文体特征如何服务于主题表达。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探讨这首诗的文体特点,通过主题、语音、词汇与句法特征、修辞手法等客观标准分析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5.
吴国珍 《学语文》2012,(4):53-54
《越人歌》(见卷首)被周迅在电影《夜宴》中用古筝弹唱后,就广为人知,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对于它的本事与意蕴众说纷纭。而专家的观点也不尽一致,比如在对这首诗的性取向上,有的根据转述这首诗的语境的语境认为诗反映的是同性恋的故事,是古越地男风的体现。这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是,如果这样解释这首诗的话,故事一下子就僵硬了;而如果纯就这首诗的诗句来说,说是越女(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越人)与王子的一段感情的表白,似乎更具一种宛转之美。诗本身是译过来的,以楚辞译越语,这中间的添  相似文献   

6.
刘琳 《语文天地》2012,(6):33-34
《雨巷》这首诗作于1927年夏,于1928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这首诗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因为这首诗,戴望舒有着"雨巷诗人"的称号。当时的戴望舒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法国象征派的特点是极富象征色彩,意向朦胧含蓄,戴望舒的这首诗运用象征这一表现手法,传递着一种浓郁、阴柔之美。同时作者也深受中国传统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相信未来》是食指的代表诗作,也是当代中国朦胧诗的发轫之作。这首诗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固然因其深刻的思想内容,但笔者以为更因其鲜明的美学特征提升了诗歌的艺术境界,提高了诗歌的艺术品位。下面就着重谈谈这首诗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The Road Not Taken是美国著名的现代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一首广为传诵的诗篇.象征主义在诗中的运用将生活中一个极普通的意象赋予了诸多的内涵和人生哲理,极妙地道出了诗歌的思想主题.此外,在写作风格上,这首诗也很好地体现了作者"旧瓶装新酒"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9.
有一节语文课,我捧着一堆讲义,走进教室。这节课的内容是高考诗歌鉴赏复习,我预备讲三张讲义,大概有十多个诗歌鉴赏的题目。可是,在讲到第二个题目时,我遭遇上了唐代诗人杜苟鹤的《山中寡妇》一诗。尽管在备课时已经接触了这首诗,并已经把题目、答案和解题的要点都思考了一下,但在课堂上再一次向学生讲述这首诗时,我还是感到灵魂被深深地撞击而不能自已。这首诗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0.
杜甫是一位极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的诗风以沉郁顿挫、悲凉慷慨为特征。不过,人们常以《秋兴八首》、“三吏三别”那些忧国忧民、感慨良多的篇什为其代表作,而对这首写春雨的诗,总觉得它与心目中的杜诗不相符,或者认为这首诗体现了杜甫的另一种优美柔婉的诗风。问题是,这首诗果真没有体现杜甫的一贯风格吗?或者说,从这首诗中,我们真的会发现另一  相似文献   

11.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千载传诵的写离愁别绪的抒情诗。这首诗描写了春天江边月夜下的美景,抒发了思妇和游子的相思之情,生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思索。闻一多评价此诗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被誉为“孤篇横绝全唐”。这首诗主要写唐人的胸襟与宇宙意识,充满哲理。下面对程丽华、张正平两位老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王淑红 《语文天地》2012,(11):33-34
《雨巷》这首诗作于1927年夏,于1928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这首诗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因为这首诗,戴望舒有着"雨巷诗人"的称号。当时的戴望舒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法国象征派的特点是极富象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兰波创作于17岁时的《元音》是西方诗歌史上的一首奇作。这首诗采用了欧洲传统韵律诗十四行诗的形式和规范,但是它却在短短的十四行诗句中完成了对传统诗歌创作理念的全面颠覆,表现的是最为新奇、最为反叛的现代诗歌的特质。这首诗以丰富多彩的想象、大胆开放的革新精神成为了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滥觞之作。  相似文献   

14.
《断章》是一首精简的短诗名作,由于这首诗的精炼和含蓄,半个多世纪以来对这首诗的释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这首诗的意义着重表现在后两行诗中的“装饰”词上,认为诗中表现了一种人生的悲哀[1]。也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对《旧元夜遐思》一诗情境(A爱B,B爱A)的拓展,甚至是反拔,B爱C,而A爱B;B想念C,而A想念B。诗人也许想说:诚然我很爱她,可是,如果她爱的是别人呢?这就把诗人在爱情上持‘矜持‘态度的原因,无意识地透露出来了。[2]还有人认为“表达形而上层面上的‘相对’的哲学观念,是这首《断章》的弦外之音。[…  相似文献   

15.
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说写诗要用形象思维,要用比兴两法,要有诗味;说律诗要讲平仄。毛主席不仅在信里指出了这些关于诗、特别是旧体诗中律诗在艺术形式上的特点,而且还具体改了一首陈毅同志的《西行》诗。毛主席虽然没有明说,我们却完全可以这样认识:这首《西行》就是表现这些特点的示范。这首《西行》是陈毅同志《六国之行》一组七首诗中的第一首。这七首诗,是陈毅同志一九六三年十、十一月间率领我国政府代表团出国访问时所写。其中第一首是写乘飞机启程,底下六首,依次写访问或经过阿尔及利亚、阿联(今埃及)、巴基斯坦、柬埔寨、缅甸、印尼等国的观感。这六个国家不都是在我国之西,因为首先访问的国家是阿尔及利亚,  相似文献   

16.
师:古今中外,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数不胜数。而凄美的爱情悲剧,尤其容易动人心魄。我很喜欢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诗《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诗中有这样的两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我为什么引出这两句诗呢?自然是与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有关。请同学们诵读《涉江采芙蓉》这首诗,请读出你的情感,读出你对这首诗的理解。读完这首诗,是不是觉得这首诗很好理解?这首诗实际上没有题目,请同学们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给它命个题目吧。(拟定的题目有"无题"、"离人"、"忧思"、"望乡"等,)出现了这么多的题  相似文献   

17.
自由诗在书写形式上,往往根据节奏和音顿分行排列,这是自由诗的基本特征。分行的好坏, 直接影响诗歌感情的表达。《大堰河——我的保姆》在分行上有许多艺术特征。一、排句分行,加强语势。这首诗在分行铺叙事物的时候,使用了不少的排句。所谓排句,就是相连的诗行中,各行的前半行或后半行的字句完全相同。这首诗的第4节,在描写保姆大堰河操劳家务,养育乳儿时,一连用了八行“在你……之后”的排  相似文献   

18.
<正>《相信未来》是食指的代表诗作,也是当代中国朦胧诗的发轫之作。这首诗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固然因其深刻的思想内容,但笔者以为更因其鲜明的美学特征提升了诗歌的艺术境界,提高了诗歌的艺术品位。下面就着重谈谈这首诗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9.
《色彩》是一首意蕴深广的哲理诗。诗人闻一多在这首诗中别具匠心地运用绘画艺术给生命着色 ,用化抽象为具体的技巧 ,赋予色彩以生命过程不同阶段的不同意义 ,表现了诗人对“色彩”的独特理解和观照生命的独特视角。诗歌是诗人情感激流的表现 ,并且这种情感一般都依靠一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表现。我们领悟这种情感 ,必然要借助诗中具体可感符号 ,即意象。我们解读《色彩》这首诗 ,首先要找出这首诗的最主要的意象———“色彩” ,并思考这些意象的特征 ,然后再分层透视它在诗中对表现情感和主旨的作用。对于“色彩” ,一般人总停留在对各种自…  相似文献   

20.
正《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曾被闻一多先生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张若虚一生流传下来的作品并不多,为什么这首诗一千多年来让无数读者折服,必有其获得至高美誉的内在原因。一、意境美诗篇题目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五种事物集中展现了人间最动人的良辰美景。诗的本身是文字,但这首诗却用文字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幅画卷。春光明媚、烟波浩渺的江面上有朦胧的月色;江岸花林掩映,与月光相互辉映;江面上波光粼粼,水波一圈圈荡漾开,伴随着静静的月光,一切静和美好。这首诗清新淡雅却又神秘深邃,似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