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名片源流探     
名片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在当今社会用得较为普遍,但很少有人知道在我国古代早就把名片作为一种晋见交往的工具,并且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演变过程。本文就名片的源流进行探讨,以求对名片有个更全面充分的认识。一、“谒”与“刺”名片在古代有很多称谓,据考,最早的称谓应该是谒。司马贞索隐:“谒,谓以札书姓名,若今之通刺,而兼载钱谷也。”这里的“谒”就是写着贺礼和姓名的名片。“谒”为名片,一直沿用到元代。  相似文献   

2.
在汉代记载中,每见博士奉命出使的现象.对此现象进行考析,颇可见汉代“博士”在性质及作用方面异于后世之处.一在西汉的遣使巡行制度中,奉使者的身分,据《汉书》所言,包括谒者、大中大夫、光禄大夫、谏大夫、太仆、丞相椽、御史椽等.按汉代职官制度,其中谒者、大夫有受命奉使之任,其他各官多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名片也称为“帖”。如《范进中举》里张老爷来拜见范进时,就先请人送来“大红全帖”。古代拜见投帖的历史很久。秦汉之际,人们拜访谒见时,就开始用名帖来通报姓名了。但那时没有纸张,名帖只用削竹木而成,上面写上自己的姓名。西汉时称作“谒”,东汉时则称作“刺”。  相似文献   

4.
名片 ,是当代社会人际间进行交往的一种工具。它客观地介绍身份、工作、职位 ,准确地提供联络电话与联系地址 ,在交往中减少了许多繁文缛节 ,增加了不少现代化气息。名片切忌不着边际 ,夸大其实 ;切忌乱戴头衔 ,自高身价。正确地使用名片 ,在社会交往与公关中已成必须。今天谈谈古代名片。名片早已有之 ,在秦汉时代已广泛使用的“谒” ,即是名片。“谒”用竹片或木片制作而成 ,上书姓名 ,有的还标上职级 ,那时还没有纸。“谒”比现在的名片要大得多 ,交往中 ,简单寒暄一过 ,马上递过“谒” ,即标示着正式交往、晋见、结识。汉代有了纸 ,“谒…  相似文献   

5.
漫话贺年片     
每逢新年,人们都喜欢用贺年片互致祝福。 贺年片,古称“谒”、“刺”、“帖”及“门状”等。早在东汉时,人们喜欢将题有自己姓名的纸卷或画上象征吉利的花卉鸟兽图案的名片赠给知己,这是早期的“贺年片”。南宋时已风行“贺年片”了。明代的贺年片,大多用梅花笺  相似文献   

6.
米珠薪桂: 苏秦之楚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饮桂,因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寡人闻命矣。”  相似文献   

7.
史学界不少同仁在探究宋代官僚机构行政效率何以低的原因时,往往归咎于宋代臃肿庞大而特殊的官僚体制。其实,影响宋代官府行政效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叠床架屋的宋代官僚机构固然是其主因,然其他方面的因素亦不可忽视,如当时弥漫于朝野上下的私谒请托之风对其影响就颇大。史载:“私谒请托之风行,得以干扰于政事”。对此,宋统治阶级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对其严加禁断。本文拟就宋代严禁官吏私谒请托亦即谒禁(或禁谒)制度作一概略的论述,以讨教于行家。  相似文献   

8.
苗汉彝姓名问题,是苗族关心的一个问题。余学疏识浅,孤陋寡闻,根据“要重视家族史的研究”精神,试就滇东北次方言苗族(简称滇东北苗族)的苗汉彝姓名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以飨苗族,恭请方家指教。 一 苗姓名 苗姓名同氏族有致密关系。 恩格斯说:“氏族制度的前提,是一个氏族或部落的成员共同生活在纯粹由他们居住的同一地区。”“语言上发生差别时始告完  相似文献   

9.
最近,山东莱州市沙河镇中心幼儿园每个孩子的胸前都挂上了一张红色的“身份证”,证上标有幼儿园名称、幼儿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详细住址、家长姓名、联系电话等内容。据了解,给孩子佩戴“身份证”,好处很多:一是孩子一旦走失,凭着“身份证”就可以很快通知家长或直  相似文献   

10.
4 笑嘻嘻的侵略 梆梆啷星人都集中在一个广场上迎接天霸星飞船。糖衣使者一露头,那些矮小的人就欢呼起来:“和平使者又送来什么礼物啦?” “今天的礼物一定使你们满意,”糖衣使者说,“通过长时期考证,我发现梆梆啷人是全银河系最优秀的人种!而且是最先跨入文明时代  相似文献   

11.
每所农村幼儿园都在使用“点名册”。“点名册”究竟派什么用场?许多老师只知道用来点名、统计出勤情况。因此,在“点名册”上只填写全班幼儿的姓名及画了出缺勤的符号。笔者认为,“点名册”是教师了解幼儿的窗口,是园长或辅导员检查教师工作的主要依据之一。只有正确认识“点名册”的功能,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每本“点名册”封二上有“幼儿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家长姓名”。“工作单位”、  相似文献   

12.
王芳 《高中生之友》2011,(Z1):26-29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宣王使谒者延入。王斗日:"斗趋见王为好势,王趋见斗为好士,于王何如?"使者复还报。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请从。"宣王因趋而迎之于门,与入,日:"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王斗对日:"王闻之过。斗生于乱世,事乱君,焉敢直言正谏?"宣王忿然作色,不说。  相似文献   

13.
唐·张固(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谓其为唐懿宗、僖宗时人)《幽闲鼓吹》云:“白尚书应举,以诗谒顾著作。顾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乃披卷,首篇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即嗟赏曰:‘道得个语,居亦易矣!’因为之延誉,声名大振。”这是最先有关白居易谒顾况的记载。俟后,《唐摭言》、  相似文献   

14.
第三届“希望杯”全国小学生征文活动获奖名单特等奖文题学校学生姓名指导老师沙漠之狐江苏省沛县实验小学杨思晓霸王龙和美国总统江苏省沛县杨屯镇张街小学李慧萍杨慧远去的小河江苏省淮安市永宁小学张晶晶杨凤霞绿色化工厂江苏省通州市石港小学葛文婷朱建丽敬畏自然江苏省涟水县南门小学颜愫悦王代新一等奖文题学生姓名文题学生姓名又到春天张傲绿,是一个童话张弛最佳行星浦骥飞一封没有写完的信王泱我爱绿色王蓉让心儿和迎春花一齐绽放张蒙我想当一棵树孙圆圆和平使者———孙悟空唐明尧生命的颜色张宇穿越时空的“和平”访问蔡婷屋顶上…  相似文献   

15.
汉字是表意文字,是形音义统一的,具有见形知义的特点。比如有个人叫王敬言,让人一听就觉得,他可能是警察的儿子。因为敬言就是警察的警字拆开的。汉字姓名中有些姓和名之间有着玄妙的关系——在字形上具备或分或合、拆与被拆的特点。有些人的姓名是拆姓为名,在取名  相似文献   

16.
英美人的name既是“名字”,又可表示“姓”或“姓名”。准确地说,“名”是first name(或given name,christian name),单说“姓”用last name(或family name,surname)。英语的姓名和中国人的姓名排序相反,是名在前,姓在后。例如:John Smith姓Smith名为John。英美人的名字并不复杂,常用的男性约800个,女性不超过500个,父母一般在《圣经》上为孩子选一个满意的就行了。相比之下“姓”就复杂多了,稀奇古怪,五花八门,形形色色,无其不有。下面列举一些供同学们参考。以职业名称为姓的:cook(库克,厨师),Tailor(泰勒,裁缝),Miller(米勒,磨房主),S…  相似文献   

17.
一、胁服夺其官原句:“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胁服,课本注作“受威胁而屈服”,这就把主语看成了“守(太守)”。其实,它和“逮”、“夺”的主语都是“使者”。胁服,乃  相似文献   

18.
千姿百态、色彩缤纷的贺年片一直是人们礼仪牛活的一道风景。此种习俗古已有之,据考证,早在汉朝我国就已出现了贺年片。不过,古时称“谒”“刺”“帖”及“门状”等。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9.
不死之药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杀。简介本文节选自《战国策·楚策》。注释于:向,介词。荆王:楚王。谒者:禀告的人。谒(yè)禀告或谒见。操:拿着。以:而,连词。中射之士:担任警卫的弓箭手。说(shuì):劝说。故:所以。是:代词,这。是……也:判断句式。明:表明,表示。乃:于是。点睛之笔1.是臣无罪,而…  相似文献   

20.
一、程序的功能 译码程序ym.prg用FOXBASE~ 语言编制。 在注册视听生填报“学生基本情况登记卡”工作中,需将每个注册视听生学员的姓名和通讯地址(或单位)的每一个汉字对应的区位码逐一查出,然后抄写在各自的“登记卡”上。如果从“区位码字典”查区位码,既繁琐又容易出错。在微机上应用ym.prg程序,只需将注册视听生的姓名和通讯地址(或单位)分别作为字符型字段xm和txdz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