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通过调节溶剂中水的比例来调控N,N'-二谷氨酸-3,4,9,10-苝四甲酸二酰亚胺(GP)的自组装行为.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和紫外等手段对组装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溶剂对N,N'-二谷氨酸-3,4,9,10-苝四甲酸二酰亚胺(GP)自组装过程影响较为显著,导致形成不同组装纳米结构.这归因于水溶剂参与了分子间的组装过程,从而调节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相似文献   

2.
以3,4,9,10-苝四羧酸二酐为原料,合成了4种茈四羧酸二酰亚胺分别为:N,N’-二(十二烷基)-3,4,9,10-苝四羧酸二酰亚胺、N,N’-二(丁基)-3,4,9,10-苝四羧酸二酰亚胺、N,N’-二(环己基)-3,4,9,10-苝四羧酸二酰亚胺和N,N’-二(苯甲基)-3,4,9,10一花四羧酸二酰亚胺等化合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3,4,9,10-苝四羧酸二酐通过伯胺酰化反应接上不同的亚酰胺基团对紫外吸收光谱有较大的影响,茈四羧酸二酰亚胺接上柔性链能使吸收光谱发生红移,相反,接上刚性基团时,则发生蓝移.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在不同的酸度和温度条件下,间-硝基苯胺与牛血清白蛋白间的相互作用机制.采用荧光猝灭法讨论了不同pH条件下邻硝基苯胺与牛血清白蛋白间的猝灭类型,计算了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的结合常数,并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其主要结合作用力的类型.研究结果表明,间-硝基苯胺对牛血清白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符合静态猝灭机理,二者之间的结合作用力主要是范德华力.  相似文献   

4.
应用荧光光谱研究了2,6-二(邻甲基苯亚甲基)环己酮(用A表示)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间的结合作用,确定了A对BSA的荧光猝灭过程的猝灭机理.测定了不同温度下该结合反应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A与BSA以1:1的比例结合形成复合物,结合过程主要是熵驱动,相互作用主要为疏水作用力.  相似文献   

5.
氢键和π-π弱相互作用力在形成超分子结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中反-丁烯二酸和反-1,2-二(4-吡啶基)乙烯通过氢键和π-π弱相互作用形成超分子.去质子化的反-丁烯二酸阴离子和质子化的反-1,2-二(4-吡啶基)乙烯通过N-H…O氢键形成一维链状结构.通过吡啶环之间的π-π弱相互作用形成二维的层状结构,通过相邻层之间的C-H…O氢键形成三维的结构,所以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对此超分子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π-模与π-余模间的对偶问题,证明了(M*,ψ)是π-余模(M,(ψ))的对偶π-模,讨论了π-子余模与π-子模之间一些对偶性质.  相似文献   

7.
利用2-吡啶甲醛、N,N-二甲基乙二胺制备了一种新的席夫碱铜配合物,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和ESI-MS对其结构进行分析.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呈现扭曲的四方锥构型.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圆二色光谱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和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以插入的方式与DNA相互作用,且配合物与HSA的相互作用为静态猝灭机制,分子间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  相似文献   

8.
制备了一个新的钴的[Co(C4H3N2CoO2)2(H2O)4](C4H4N2CoO2=4,6-二羟基嘧啶),通过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和荧光光谱对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测试和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13.528(3),b=7.2240(13),c=13.001(2);α=90°,β=109.448(2)°,γ=90°;V=1198.0(4)3,μ=1.485mm-1,Dc=1.958 Mg/m3,F(000)=724,R=0.0302,wR=0.0894(I>2σ(I)).在配合物的结构单元中,Co原子与两个4,6-二羟基嘧啶和四个水分子配位,形成略有畸变的拉伸八面体配合物.配合物的结构单元[Co(C4H3N2CoO2)2(H2O)4]之间进一步通过分子间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相互交叉连接在一起形成三维超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对BX3(X=H,F,Cl)与C‖C之间通过p-π作用形成的复合物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各复合物中BX3均位于π键的上方,并且偏向于氢原子数较多的碳原子一侧.BH3与C‖C的作用是由π键中的电子通过向B的空p轨道转移而形成,但BF3和BCl3与C‖C的作用只是通过微弱的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复合物的形成使分子的振动光谱随作用的强弱而出现一定的红移现象.  相似文献   

10.
以三角柔性1,3,5-三(4-羧酸苯氧基)苯(H3TCPB)为配体,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一个结构新颖的二维镁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g1.5(TCPB)(DMF)(H2O)]·DMF (1),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为三核镁簇和3-连接TCPB3–配体所构建的二维层状结构.此外,在室温条件下研究了固态配合物1的荧光性质.研究表明:配合物1所产生的的蓝紫色荧光来源于配体内部π←π*电子跃迁.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度量空间的伪序列覆盖π的(P)映像的内在特征,即证明了X是度量空间的伪序列覆盖π的(P)映射下的像当且仅当X具有性质(P)的CS^*覆盖的点星网.  相似文献   

12.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298K时Tris-HC l缓冲溶液(pH=7.1)中季铵盐类表面活性剂N-十六烷基-羟乙基-二甲溴化铵(CHDA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作用.考察了BSA浓度对结合作用的影响,用Stern-Volmer方程探讨了CHDAB在浓度较低区域与BSA的作用机制,用位点结合模型计算了CHDAB与BSA结合反应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CHDAB对BSA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CHDAB对BSA的内源荧光有猝灭作用,并导致其最大发射波长蓝移;相同温度下,BSA浓度越小,其Stern-Volmer猝灭常数Ksv越大,CHDAB对BSA的猝灭作用越强,同时其结合常数也越大,结合越强;同步荧光光谱表明CHDAB对BSA构象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出土新材料证明,量词“步、石、斗、升、参”意义的传统训释应该补正:“步”除了作长度单位量词外,还作面积单位量词,义为“平方步”,是“亩”的下一级单位,该意义从先秦一直使用至近代。表示容量单位的量词“石、斗、升”至少在汉代还有“大石”与“小石”、“大斗”与“小斗”、“大升”与“小升”之分,且同级单位的大小比率均为5:3。“参”在秦汉时期除了作重量单位量词外,还作容量单位量词,1参为1/3小斗。  相似文献   

14.
从芸香科植物黄皮叶中分离出具有五种不同骨架的七个新酰胺类化合物,其中之一的黄皮酰胺的γ-内酰胺与具有促智作用的脑复康(piracetam)呈现相同的骨架,其分子中有4个不对称中心,应有16个对映体。在鉴定出16个对映体的绝对构型之后,用黄量教授设计的仿生路线先后完成了16个对映体和光活黄皮酰胺的不对称合成,在这一研究中解决了立体化学和合成中的一些难点,大大缩短了合成步骤,提高了总得率,生产工艺日趋成熟,其合成规模可满足临床试用和日后治疗疾病的需要。使用多项模型和指标也已证明(一)黄皮酰胺是有效对映体,(+)黄皮酰胺为劣对映体。黄皮酰胺对映体的代谢(血药浓度、吸收、分布、排泄、血浆蛋白结合、肝脏首过效应)和酶促动力学也都存在立体选择性差异。(一)黄皮酰胺的主要药理作用是改善认知功能和抑制Ap毒性。药理作用的显著特点是提高突触效能和结构的可塑性,为国际上近年提出的“突触丢失是老年痴呆的主要原因”的新学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为当前AD治疗的新策略提供了有良好前景的新药。  相似文献   

15.
我们将芳香性概念扩展到全金属团簇Mg3^2-,运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B3PW91)对全金属团簇Mg32^-,NaMg3^-和Na2Mg3的稳定结构、振动频率与电子总能量(考虑了零点能ZPE)进行理论计算。计算的结果显示,NaMg3^-和Na2Mg3团簇中包含一个正三角形的阴离子Mg3^2-。对芳香性的平面电子结构、核独立化位移(NICS)以及分子轨道的几个标准模式进行分析,分析的结果指出,2个离域化的π电子遵循4n+2电子计算规则,并且呈现出π芳香性。  相似文献   

16.
以均苯三酰胺甘氨酸与Tb(NO3)3.6H2O为原料,加入到乙醇和水为1:1的溶液中,滴加吡啶调节溶液的pH值,密封静置反应,两周后生成无色晶体。通过荧光光谱、红外光谱、XRD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表明化合物为[Tb(TCMBT)].7H2O。  相似文献   

17.
采用液相合成出2-(1-((2-胺基苯基)亚胺基)乙基)-5-甲氧基苯酚,通过IR,H1-NMR表征其结构,进一步合成其5种金属配合物(M=Cu^2+,Mn^2+,Ni^2+,Zn^2+,CO^2+),大肠杆菌的生物活性实验表明:配体与锰形成的配合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比配体强.  相似文献   

18.
以3-吡啶甲酸为原料,经过Curtius重排反应制得3-吡啶异氰酸酯,再进一步与5-氨基.1,2,3,4-四氮唑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合成了1-(吡啶-3-基)-3-(1,2,3,4.四唑-5-基)脲。对产物进行了元素分析,以红外、核磁和紫外光谱表征。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新的分子式为[Ni(NIPH)(phen)(H2O)0.5]2n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H2NIPH=5-硝基间苯二甲酸,phen=1,10-邻啡啰啉),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该配合物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Pnna,晶体学数据:a=29.547(4),b=18.041(3),c=6.5860(10),V=3510.7(9)3,C40H23N6Ni2O13,Mr=913.06,Dc=1.727g/cm3,μ(MoKα)=1.157mm-1,F(000)=1860,Z=4,最终R=0.0276,wR=0.0769(2973个可观测点).该配合物具有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