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β-内啡肽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一种关键的免疫递质,对机体的免疫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β-内啡肽对机体多种免疫细胞有双向调节作用,运动过程中,机体免疫功能的状态随着β-内啡肽的变化也发生相应的改变。介绍了运动与β-内啡肽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相似文献   

2.
β-内啡肽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一种关键的免疫递质,对机体的免疫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β-内啡肽对机体多种免疫细胞有双向调节作用,运动过程中,机体免疫功能的状态随着β-内啡肽的变化也发生相应的改变.介绍了运动与β-内啡肽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相似文献   

3.
运动与β-内啡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β-内啡肽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一种关键的免疫递质,对机体的免疫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β-内啡肽对机体多种免疫细胞有双向调节作用,运动过程中,机体免疫功能的状态随着β-内啡肽的变化也发生相应的改变。介绍了运动与β-内啡肽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相似文献   

4.
针刺足三里对运动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探讨针刺足三里对运动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调节作用,采用递增负荷的跑台运动方式,观察了一般情况、血红蛋白含量、血清皮质醇、睾酮、血浆β- 内啡肽、LH、ACTH含量、下丘脑β- 内啡肽含量等指标。结果提示,针刺足三里疗法可以提高疲劳大鼠的Hb含量、血T浓度、下丘脑β内啡肽含量;降低血浆β- 内啡肽、ACTH含量,从而起到预防运动性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运动生理学     
G804.21,G804.7 9900015血浆β-内啡肽对运动应激的反应及其生理意义(刊,中,I)/王良春(云南师范大学),张定芳(湖南师范大学),李红叶(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刊.-1997(2),-41-43参 30(MYL)运动应激//血浆//β-内啡肽∥强度∥生理变化β-EP 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机能,已引起研究者的广泛注意。本文综述了运动应激时血浆β-EP 水平与运动强度、时间等参数的关系,同时推测了研究应激时血浆β-EP 水平变化的生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内啡肽是一种类鸦片样神经化学物质,遍布整个神经系统,对脑干及其控制的所有神经激素有着深奥的作用。内啡肽类,主要指β内啡肽,在运动时增高,通过对中枢的作用来调节各种生理功能,一般以抑制为主。本文论证或提示了内啡肽类在运动时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在运动中可能出现的某种伤害,也与内啡肽有关。内啡肽也有点象摄入外源性吗啡一样,作为内源性欣快症应答系统中的一部分,而这种反应将增强对运动的爱好,并能持久地增高内啡肽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运动量训练对自由式摔跤运动员β-内啡肽、RPE及焦虑的影响,为运动员训练监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8名男性自由式摔跤运动员,每周安排11次大运动量训练,共进行2次实验,训练开始时取静脉血,训练6周后再取一次,每次3个取样点(运动前、运动后即刻和次日晨),分别测定β-内啡肽、RPE及焦虑水平。结果:训练后的运动前、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次日晨β-内啡肽均显著高于训练前对应3个时间点;训练开始时运动后即刻显著高于运动前和运动后次日晨;6周训练后,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次日晨显著高于运动前。6周训练后RPE在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次日晨均显著高于开始训练时对应时间点;训练开始和6周训练后,运动后即刻均显著高于运动前和运动后次日晨。焦虑水平在各时间点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要想采用简单易行的外在指标反映机体内复杂的生理变化还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8.
运动过程中应激激素对免疫功能的调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综述的研究方法,论述了运动过程中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生长激素、β-内啡肽等应激激素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和生理意义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极限负荷时运动持续时间和运动水平密切相关。研究发现运动后睾酮(T)水平与耗氧平台(VO2maxPD)显著相关,β-内啡肽(β-EP)分泌水平与最大耗氧量,耗氧平台,呼吸频率显著相关。揭示耗氧平台的维系,可能有垂体—性腺轴的参与。而β-内啡肽对呼吸频率及耗氧平台的维系也存在着调控作用。耗氧平台时心率和通气量较之安静时大辐度增长,间接说明儿茶酚胺在极限负荷时对循环系统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运动与红细胞免疫研究浅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细胞通过CR1粘附循环中的IC等功能参与机体免疫.运动过程中RBC-C3bRR和RBC-ICR均发生变化.RFER、RFIR、血乳酸和β-内啡肽的变化是可能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运动与红细胞免疫(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细胞作为氧气最重要的载体,对于人体的运动机能有很大的影响。近年来研究发现红细胞自身具有免疫机能,运动训练对红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且红细胞免疫功能受β-内啡肽、自由基等方面影响。就这一问题以及运动对红细胞免疫机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1 引言 运动对人体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已受到人们广泛地关注,其中运动对垂体激素分泌的影响是一个研究较多的内容,已有较多文献根导了运动对血浆中生长激素(GH),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和β-内啡肽β-Ep分泌的影响。但所报告的结果各有不同,除了由于研究对象,实验方法,运动强度,运动时间等方面的原因以外,有学者认为个  相似文献   

13.
β—内啡肽对体操运动员动觉感受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β-内啡肽对体操运动员动觉感受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体操运动员训练过程中,血液中β-内啡肽浓度升高,同时,某些动觉感受能力下降,提示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着一定关系。作者认为,训练负荷的安排应考虑到这种影响,采取必要的内心演练,以获取最佳表象与正确动作的吻合,  相似文献   

14.
回顾自1987年正式提出运动依赖(exercise dependence)以来所有相关的研究,系统全面地了解运动依赖判定标准和产生机制,并探索以后的研究方向.心理学层面研究认为健康焦虑、人格特质与运动依赖个体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强迫式热情也将导致运动依赖行为的产生,自我差异、自我效能、身体意象、社会体格焦虑等都与运动依赖有联系,并且运动依赖行为与其他病理性行为如饮食无度和网购成瘾等都相互联系.生物学层面研究认为运动依赖个体内啡肽水平较高,此可以提高个体对疼痛的忍耐性;儿茶酚胺在运动依赖个体中受到高水平内啡肽抑制,其分泌水平要比正常运动者要低;多巴胺与物质上瘾和行为上瘾都有联系,在运动依赖个体中多巴胺的分泌水平较正常运动者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神经递质内啡肽对运动的影响,并综述了当前国内外的有关研究,认为内啡肽的变化与运动过程的调控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采用前后测现场教学实验的方法,探讨两种不同教学模式对初中生心境和安静状态下血浆β-内啡肽(β-EP)含量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1)“情绪调节体育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的心境水平;2)血浆β-EP含量的变化可能与心境的变化成正性相关,且血浆β-EP可能是介导适宜运动改善情绪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3)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以学生感兴趣的愉快性的运动项目为主,以平均心率为135~155次/min,最大心率≤180次/min运动强度,以至少20~30min为持续时问,至少3次/周为运动频率,以集体练习为主的运动类型,以愉快和谐为运动情境的体育教学或活动可有效改善初中生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7.
运动训练对应激大鼠中枢和外周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颜军  金其贯  顾晓明 《体育与科学》2001,22(1):58-60,64
摘要为了研究运动训练对大鼠应激后中枢和外周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变化,对大鼠进行为期8周的运动训练,并在运动训练后期给予21天的冷刺激,测定大鼠下丘脑和血清中B~EP的含量。结果发现:①经过21天的冷应激后,大鼠产生显著的身心变化,下丘脑和血清G~EP的含量均显著升高,从而表明冷应激可使机体β-EP的合成和释放增多。参与调节机体的应激反应。②经过8周的运动训练后,大鼠下丘脑β-EP含量显著升高,血清β-EP含量显著下降;而对运动训练的大鼠施加冷刺激后,大鼠下丘脑和血清中β-EP含量显著低于应激组,以中等负荷运动训练组最为明显。从而表明运动训练可以减少内源性β-EP的释放,有效对抗大鼠机体对冷刺激产生的应激反应.维持机体在应激状态下内分泌功能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强度的耐力训练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性腺轴与运动有关的几个主要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强度的耐力训练对其合成,释放的作用是不同的。跑台上35米/分的耐力训练,与其它强度相比,能增加下丘脑-垂体中β-内啡肽(β-EP)的储备,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降低运动时的应激水平,和乳酸水平,增加有氧供能,从而说明,适宜的耐力训练可提高运动能力,其中β-EP对性腺轴和肾上腺轴的直接或间接的调控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体育运动对应激心理神经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心理因素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从心理神经免疫学的角度探讨体育运动、心理健康和免疫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β-内啡肽的变化对免疫系统影响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大学生运动动机与其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分析实施意向和自我认同感在大学生运动动机与锻炼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并构建链式中介模型。方法 运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1 150名在校大学生(平均年龄为18.68±0.895岁)作为被试,采用运动动机量表、实施意向量表、自我认同感量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其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利用共同方法偏差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SPSS 23.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大学生运动动机与其锻炼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r=0.351,p<0.01),运动动机对锻炼行为的直接路径有显著影响(β=0.167,t=12.525,p<0.01)。2)运动动机对实施意向(β=0.217,t=10.003,p<0.01)和自我认同感(β=0.164,t=15.356,p<0.01)有正向预测作用;实施意向可以正向预测锻炼行为(β=0.243,t=13.115,p<0.01),自我认同感可以正向预测锻炼行为(β=0.284,t=7.831,p<0.01)。3)实施意向和自我认同感在运动动机和锻炼行为之间发挥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包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