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机整群抽取湘鄂渝黔边区14个县(市)20~70岁农村妇女2244名,对民族地区农村地域、农村妇女人口学特征、体育价值观、体育锻炼行为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实地访谈、问卷调查和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湘鄂渝黔边区不同年龄组农村妇女民族传统体育锻炼的参与率为28.7%,锻炼时间每周3次以上仅占4.23%,农村妇女具有尊重民族习俗、强身健体、休闲娱乐和交流合作的民族传统体育锻炼价值认同,以舞蹈类、休闲娱乐类项目为主,锻炼时间主要选择在民俗节庆和乡镇集会,以参加村镇集体活动和朋友共同参与的形式锻炼,没有体育消费占58.2%。自我评价好、生活满意度高、体育锻炼价值认同、民俗节庆体育活动、家人和社会支持等社会文化因素支持农村妇女参加体育锻炼。结论湘鄂渝黔边区农村妇女民族传统体育锻炼有一定的群众基础,锻炼项目选择突出女性特点、地域文化和年龄特征,受到个人、家庭、文化习俗、体育环境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顺应群众体育可持续发展趋势,促进城乡体育的均衡发展,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方法,以湖南省为例,对城乡居民参与锻炼的人数差异、经常锻炼的人数、锻炼项目、锻炼区域和体育锻炼的消费水平的差异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农村锻炼人数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比城镇更显著;城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要远远高于农村;城镇居民体育锻炼项目更具休闲性,而农村居民更具实用性;城镇居民锻炼区域倾向于公众场所,而农村居民倾向于私人地域;城镇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消费水平高于农村居民。研究提出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强体育法规制度建设;挖掘地区优势,寻求不同的发展路径和模式;重视农村老年体育开展的城乡体育均衡化对策。  相似文献   

3.
以问卷方式对我国华东地区4省(1市)193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参加体育锻炼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华东地区在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只有57.16%。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铁主要因素有:体育意识;校园体育氛围和硬件设施;体育知识掌握情况;体育伙伴;中学阶段所受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思想。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村落体育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农村居民并不了解全民健身计划,其体育锻炼意识较薄弱;村落体育场地设施严重缺乏,参加体育锻炼仍依赖于自然条件下的场所;村落体育的组织和宣传在仫佬族农村地区仍显不足。依据上述情况提出促进桂西北民族地区村落体育开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东北城乡16岁以上城乡妇女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根据调查所获数据,按照老年(55岁以上)中年(36—55岁)和青年(16—35岁)分组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老、青年城乡妇女参加体育活动人数的组内百分比和“适当运动”人数的组内百分比均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形态。制约老、中、青年城乡妇女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老、中、青年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时间安排、活动形式以及促进她们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外因等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弄。  相似文献   

6.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某综合性大学的303名体质弱势学生(其中男生162名,女生141名,平均年龄为19.9岁)参加体育锻炼的阶段、运动量及其情绪状态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参加体育锻炼前中后3阶段人数比例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分布特征;在体育锻炼运动量选择上以参加"小运动量"为主;不同体质类型大学生在参加不同锻炼阶段、不同运动量的人数比例存在很大差异。2)偶尔参加或有规律地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促进体质残障型、肥胖型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缓解体质瘦弱型大学生的消极情绪体验;偶尔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缓解肥胖型大学生的消极情绪体验。3)中等运动量的体育锻炼有利于促进体质瘦弱型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缓解其消极情绪体验;小运动量的体育锻炼有利于缓解肥胖型大学生的消极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7.
浅谈体育锻炼对身体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调查报告显示,当前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多项指标严重下滑,很多学生的生活方式存在相当严重的问题,每天参加体育锻炼1小时以上的中小学生分别为29.3%和32.1%,而有10%的小学生和16%的中学生从来不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对各级部门不重视体育深有感触,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笔者随作此文,以促进对体育锻炼的推广。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态度与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以南通市四所高等职业院校近两万五千名大学生为对象,对当前在校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基本上处于良好水平(即积极态度);大学生体育人口占被调查人数的29.8%,高于我国16岁以上体育人口18.3%的比例。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不同年龄阶段群众体育的均衡发展,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方法,对不同年龄阶段体育锻炼的差异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呈现下降的趋势,项目选择趋向集中;公共体育场所是各年龄阶段主要活动场所;各年龄阶段人群参加体育锻炼出现群体性特征;青年群体体育锻炼的多元化价值取向明显比中、老年群体强;自学的形式是中、老年运动技能最普遍的获得方式.研究提出夯实学校体育的根基,加强中、青年体育意识建设,提高老年人锻炼质量的各年龄发展对策,为我国群众体育持续发展宏观策略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社会学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我国知识分子不同生活阶段的体育生活动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在大学生阶段,其心理、生理特点决定了活泼好动的特征,对体育生活本身的兴趣强烈,参与运动以A型动机为主,参加体育生活的人数多;2)参加工作到结婚前,由于单身生活,业余时间多,保持较高体育参与比例,仍以A类动机为主;3)结婚以后到45岁阶段,由于工作、家庭占据大部分业余时间,没有时间参加体育生活,认为健康不成问题,导致参加体育生活人数急剧下降;4)46-60岁阶段,由于患慢性病比例增高,从教训中认识到体育生活的必要性,参加体育生活的人数也随之提高,以B、C型动机为主。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综合研究方法,对甘肃省城乡居民体育消费差距扩大的现状分析,认为影响城乡居民体育消费差距扩大的相关因素为:经济条件的差异,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观念、闲暇时间、场地、器材的差异及政府对城乡居民体育消费的财政和金融政策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2.
摘要: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以《六普》数据为实证依据,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城镇、乡村体育场地分布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我国城乡体育场地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呈现显著的空间二元结构特征。2)省域全局城乡场地分布表现为,以华东地区为中心向华南、华中、华北、东北、西南与西北地区依次呈递减趋势发展。华中、华东、华南场地占比较高地区城乡场地差距相对较大,华北、东北与西北场地占比较低地区城乡场地差距相对较小,城乡场地分布未能与之匹配。3)省域局部城乡场地分布表现为,邻近省域间多以高高、低低集聚状态分布,具体呈高水平均质性、低水平均质性、凹陷非均质性、凸增非均质性等4种类型分布。省域局部体育场地分布的空间集聚性分异,城乡人均占有场地差异及地区城乡场地的非均衡配比,是导致我国城乡体育场地差异分布的主要原因。根据城乡体育场地分布特征提出,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加强城乡场地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减小城乡场地差距,明确城乡场地规划,促进场地均衡发展等策略,为“十三五”时期促进城乡体育均衡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3.
立足城乡统筹构建四川省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城乡统筹发展的时代背景,根据四川省体育发展的现状,从公共管理的视角,分别构建四川省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组织体系、供给体系、监管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理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思路,为构建四川省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进而为促进农村体育健康、可持续地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农村体育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文献综述、调查访问、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贵州省农村体育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农村体育工作起点低、认识不足;体育场地设施严重匮乏;体育经费投资不足;体育人口少.同时还提出了贵州农村体育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摘要: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基于2001年、2007年与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开展的城乡居民体育锻炼现状调查数据,以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模型)为分析工具,对城乡居民体育消费结构动态变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01年、2007年与2014年体育消费结构构成比呈非常显著性差异((X2=268.7,P<0.01),体育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迁。在体育消费边际倾向方面,2014年体育消费边际倾向为0.120959, 2007年体育消费边际倾向为0.159686, 2001年为0.074728,体育消费边际倾向略有波动。在收入弹性方面,“体育书报、观看比赛、其他体育消费”等发展型、享受型、多元化的体育消费品的收入弹性系数大于1,消费需求的增长幅度超过了收入的增长幅度,已成为城乡居民的消费热点。在价格弹性方面,各类体育消费品的自价格弹性系数介于-0.358579~-0.715792之间,价格上涨会影响自身需求量。各类体育消费品的交叉弹性系数介于-0.000049~-0.03399之间,其中“租用场地与聘请教练”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最大,其价格变化能够对其他类别体育消费品产生一定影响。最后提出了促进城乡居民体育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现实路径,对于促进体育消费增长、优化体育消费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差异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客观认识四川省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差异的前提下,以人的行为特性为出发点,从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外部环境影响层面和城乡居民的内在心理特质与心理倾向影响层面着眼分析了影响四川省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差异的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引导体育消费行为健康发展的建议,也以期为推动四川省体育消费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探索与支持.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比较研究法等对京津冀地区城乡体育发展进行研究,从城乡资源配置、体育经费投入、体育锻炼活动、体育社团组织四个方面剖析了京津冀地区城乡体育发展的现状,在 SWOT分析基础上认为京津冀地区实现城乡体育协同发展,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明确京津冀地区城乡体育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建立京津冀地区城乡体育发展互惠机制;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调节机制;优化“三位一体”的整合机制;推动京津冀地区城乡体育协同发展规划衔接和产业对接。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6年、2000年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组的调查数据和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的数据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科研方法,对我国城乡居民体育锻炼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为我国群众体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运用投入产出技术中的结构分解分析方法对2002年和2007年湖南省投入产出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体育及相关产业增长的因素是最终需求而不是技术进步;加大体育产业的农村民居消费水平、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和政府购买结构是未来促进湖南省体育产业总产出有效增长的重要政策措施之一;影响湖南省体育相关第二产业增长最主要的因素是固定资产形成和城镇居民消费;影响体育相关第三产业增长最主要的因素是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20.
解析了城乡体育协同发展的含义,结合第六次场地普查和河北省农村体育发展调查,分析了城乡体育发展取得的成绩,造成城乡体育发展不平衡的差距及其原因,从可统筹发展理论、协同发展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视角剖析了城乡体育协同发展的方向和侧重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理顺城乡体育发展体制,出台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创建智库,编制城乡体育协同发展规划;完善法规保障机制和整合城乡体育资源,构建体育项目体系等促进城乡体育协同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