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信息台     
<正> 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和国家教委统一部署,浙江省教委在去年对省内部分中学进行初中考高中加试体育试点的基础上,决定自1991年起全省重点中学高中招生统一加试体育。体育加试按《浙江省重点中学高中招生体育考试施行办法》,规定报考省重点中学高中班的学生,必须在文化考试的基础上加试体育。体育考试满分为40分,与文化成绩相加作为学生总分,然后再根据录取原则划定分数线进行录取。今年体育考试的项目定为:50米跑、800米跑(女)、1000米跑(男)、立定跑远、推铅球四项。  相似文献   

2.
我省是全国实施初中升高中体育考试的试点省。1981年在重点中学招生中进行试验,1986年在高州县和乐昌县试行了初中升高中加试体育考分中的30%纳入总分,1987年逐步推行,1990年在全省全面实施。同年,经国务院批准颁布实施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九条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的考试科目”,  相似文献   

3.
一、建立试题库是升高中体育考试的需要我省在1982年已试行初中升学体育加试的改革,1990年省教育厅和省招生办联合发文要求全省试行。经过总结,升高中体育考试的改革在我省进行得比较顺利,但考试的内容和评分标准仅局限于从《国家体育锻练标准》中选择相对固定的项目,为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锻炼身体和反映学生对初中体育教学大纲的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情况,把升学体育考试的改革坚持下去,更好地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很有必要对升学体育考试内容和评分标准进行全面的、科学的研究,建立升高中体育考试的试题库。  相似文献   

4.
一、政策稳定和持续性是中招体育考试健康发展的保障1979年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在扬州召开,认识到"文革"10年动乱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影响,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普遍明显下降。1980年郑州市开始在部分重点初中进行小学升初中加试体育,达到合格标准就可以录取。1984年在部分重点高中进行初中升高中加试体育,一  相似文献   

5.
我市自一九八二年以来连续多年进行了初中毕业生报考市重点中学高中体育加试的试点工作.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的规定,按照国家教委下发的《关于印发〈初中毕业生考试体育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的要求,我市自一九九三年开始将中考招生中的体育加试改为考试体育,把考试成绩计入升学成绩总分,这是中等教育的一项重要改革。为了搞好此项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6.
高中、师范招生实行加试体育,并把加试分列入各学科总分划线录取,是招生工作的一项改革措施。我们学习了市教育局《关于我市初中升高中、师范的招生加试体育的通知》。认识到加试体育是改变学校、社会“重智轻体”的观念,贯彻执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提高招生质量的一项可行的措施。对此,我们把加试体育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使加试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相似文献   

7.
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九条明确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但是,在实行中考体育试点以及推广、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在欣喜之后我们必须冷静下来认真地反思一番。一、中考体育的历史回顾1979年4月,全国范围内首先在上海市崇明中学试行体育加试。1990年由国务院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九条明确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 1992年,原国家教委体卫司印发《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正式确定京、津、辽、苏、鲁、浙、湘、粤、陕等九省市为全国…  相似文献   

8.
<正> 随着《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逐步落实,以及初中升学加试体育的影响,目前在中学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越来越多,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加强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的自我身体监督。学生定期(一个月或一个半月)采用一些简易的方法,对身体进行自我检查,就可以了解自己身体的机能情况,适时调整运动  相似文献   

9.
中考加试体育是中国独有的考试项目,已经实施了很多年,中考加试体育的实施,提高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使学校对体育教学工作更加重视.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的研究方法,对浮山县的浮山二中、浮山三中、张庄中学、北王中学共4所中学通过发放问卷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中考加试体育与中学体育教学各因素之间仍存在一些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中考加试体育对体育教学各因素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李鹰 《体育科研》2001,22(2):55-56,F004
通过对浦东新区部分中学贯彻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情况的调查验收,分析其主客观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保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面实施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 升学加试体育,自1979年上海崇明中学首次试行以来,几经反复,终于在《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无不为此拍手称快。《条例》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学校体育最高法规,它的颁发,极大地推动了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的开展。广东省从今年开始,将在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专、中技招生中,全面推行体育考试。辽宁省锦州市通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实践,使升学体育考试这项制度日趋完善。如今他们不仅  相似文献   

12.
推铅球是中学体育教学的基本教材,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规定的项目之一,也是我市近几年来在执行国家教委颁布的《学校教育工作条例》中规定试行的“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三项测试”的必测项目。又是田径比赛中不可缺少的项目。因此许多同学都主动参加这一项目的练习,特别是初三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们,更怕因这一项目成绩差、得分低,而影响了“达标”和“中考总分”。  相似文献   

13.
全国中招升学体育考试改革最早追溯于1979年原国家教委在江苏扬州市召开的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正好是结束文革10年动乱恢复正常学校体育工作。在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发展之际,有诸多城市提出在中招升学进行体育考试的想法,中招体育考试在当时来讲对社会上触动较大,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1995年国务院颁布《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把体育课列为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2007年9月教育部为使中招体育考试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指定唐山市等8个城市部分地区作为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试点城市,为此,全国基础教育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正式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4.
<正> 我是一名中学女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岗位上耕耘了十五个春秋,工作调动了两次。当我从本市直属中学调入城镇初中时,该校没有体育器材与合理的教学场地,未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开展正常的体育活动,“评选先进”、“评职称”轮不到体育教师,学校以智育为主,就  相似文献   

15.
卷首絮语     
<正> 时光匆匆,一年又要过去了。 1987年我们迎来了党的十三大的胜利召开。几年来,学校体育的改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方针、路线的指引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两个《暂行规定》的试行,到《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制定,使我们的学校体育工作逐步地走上正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体育卫生机构的建立、健全与体育教研员、学校卫生保健人员的配备、充实,加强了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领导、管理和研究。体育教学大纲的修改和体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以及体育课评优活动的广泛开展,促进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部分学校招生加试体育和《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试  相似文献   

16.
学校体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问题调查的形式,研究自颁布《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以来,大庆市各中学体育工作实际情况及存在问题,提出落实《条例》的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年伊始,在试行了四年之久的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加试体育之后,国家教育部正式下文决定在一九九八年夏季全国所有城乡中学全面实行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加试体育,加试体育的分数列入升学考试总分。国家教育部的这个决定,无疑是对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我  相似文献   

18.
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强盛的基本保证。发展体育事业的关键在于培养出更多的高质量体育人才,而体育加试则是这一主要渠道重要关口。通过对近10a体育加试的项目、成绩变化的分析,探讨体育加试的发展趋势,为中学体育的体专训练工作提供一些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9.
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依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的规定,并恨据《全国部分省市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座谈会纪要》(教体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双流县中学(简称双流中学)是一所具有多年办学历史的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地处距成都市5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3公里的双流县城。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全国基础教育名校、全国高中国际教育合作学校、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田径)试点中学、全国射箭重点学校、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并与清华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四川大学等重点高校建立了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和友好关系,2005年学校各项指标综合排名居四川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第五名,艺体教育已成为学校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重要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