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盖帽是中锋在篮球比赛中进行防守的核心技术之一,它对于完成个人防守和提高全队防守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比赛结果有着很大的影响。应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阐述了盖帽的三种基本方式,详细分析了中锋在分别防守对方中锋、前锋、后卫进攻时的盖帽技术和策略,从身体素质、盖帽意识、防守技术、规则学习等方面提出了提高中锋球员盖帽技术能力的训练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中国男篮在第28届奥运会男篮比赛上中锋、前锋、后卫和与赛队中锋、前锋、后卫在平均每场投篮次数、得分、篮板球和投篮命中率等临场技术统计的比较研究,发现中国队中锋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前锋在篮板球和失误上与对手有显著性差异,在后卫位置上差距尤为明显。通过分析研究说明,中国男篮与对手在进攻能力上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国男篮在第28届奥运会男篮比赛上,中锋、前锋、后卫和与赛队中锋、前锋、后卫在平均每场投篮次数、得分、篮板球和投篮命中率等临场技术统计的比较研究,发现中国队中锋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前锋在篮板球和失误上与对手有显著性差异,在后卫位置上差距尤为明显。通过分析研究说明,中国男篮与对手在进攻能力上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法、分析对比法、数理统计法对2006年女篮世锦赛相关数据和影像资料的研究,对中国女篮优秀运动员与女篮世锦赛前四名运动队相同位置队员得分、助攻、篮板、抢断、罚球、失误等技术指标进行比较与分析,发现中国队后卫3分命中率、进攻篮板球,前锋队员得分、抢断、犯规、助攻、进攻篮板、防守篮板指标与强队相比还有差距;中锋队员得分、罚球、抢篮板球指标有一定优势,但犯规、失误较多.针对以上差距提出相应的训练对策.  相似文献   

5.
以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的男子篮球队员24名(其中前锋、中锋、后卫队员各8名)为研究对象,通过跑台测试、因子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不同位置篮球运动员的跑节省化、无氧阈和最大摄氧量进行评价研究分析。结果显示:篮球运动员的前锋队员跑节省化在第一公因子中载荷最大,中锋队员跑节省化的相对值因子载荷最大,后卫队员的第二公因子跑节省化处于相对重要的位置;跑节省化、无氧阈和最大摄氧量三指标在评价不同位置篮球运动员,跑节省化指标优势明显,提示我们可以采用跑节省化对不同位置篮球运动员进行评价,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训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第14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队比赛的技术统计,分析了中国男子篮球队在年龄、身高、进攻、防守、投篮、中锋、前锋、后卫几方面与征战队进行比赛的效果和差距,据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借鉴"位置模糊"的概念特征理论,结合不同位置球员竞技表现对比和竞技能力评价与建模,通过篮球运动"位置模糊"与传统位置球员在身体形态、活动区域、技术动作、战术配合及训练理念等方面的差异性比较,对2013-2014年NBA现役447名不同位置球员攻防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篮球运动"位置模糊"训练理念影响下衍生的新位置球员,即中锋/前锋、前锋/后卫与传统位置球员在身体形态、部分竞技表现指标(篮板、封盖等)存在显著性差异且竞技表现更优。建议业界人士在训练工作与临场指挥中不断思考与实践,构建中国篮球本土训练理论体系以整体提高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8.
运用RSR秩和比、正态分布原理等统计学方法对2009-2012赛季共97名CBA外籍球员的基本情况和比赛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外籍球员平均身高较高、克托莱指数较大,但年龄偏大;以美国球员为主、流动性大,前锋球员远多于后卫及中锋球员.外籍球员中拥有比赛单项能力突出的A等级球员,但为数不多,各单项约4-8人不等,以C、D等级球员为主;比赛综合能力无特别突出的A等级球员,B等级球员各位置仅6-9人,以C等级球员为主.  相似文献   

9.
采用数理统计法对2011-2012赛季CBA比赛中外援与国内优秀运动员的技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结论:不同位置上的外籍球员的竞技水平(效率)均远高于国内球员,其之间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从引进不同位置的外援个人效率来看,前锋能力最强,中锋次之,后卫相对较弱;外援在得分、投篮、篮板球等技术指标上优势明显.建议适当限制外援,给本土球员提供更多锻炼机会;加强国内球员身体素质训练,提高对抗能力;充分利用外援技术优势,引领国内球员的技战术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不同位置篮球运动员及优秀投手感知觉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心理实验测量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61名不同位置篮球运动员的12项感知觉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探讨了优秀投手的感知觉特征。结果表明:不同位置篮球运动员的12项感知觉指标中,前锋比后卫的节奏感要强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锋、后卫均比中锋有较精确的深度视觉,且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后卫较之中锋有更强的稳定性,且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优秀投手与投篮水平有关的感知觉能力并非全部高度发展,存在相互补偿的作用。优秀投手中存在不同感知觉特征的两类群体,一类群体表现为皮肤两点辨别阈占优势,具有高度发达的触觉知觉;另一类为触觉能力相对较弱。提示:不同位置篮球运动员在训练时有必要加强较弱感知觉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为全面了解和深入剖析伦敦奥运会上中国男子篮球队整体表现,进一步促进我国男子篮球的快速发展。通过对我国男子篮球队参加的五场伦敦奥运会比赛进行详细地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球员身体形态和特征主要表现为"年轻、体轻、身材高、克托莱指数低",不利在国际篮球赛场上高速度、高强度的激烈对抗。前锋和中锋得分占全队得分的比例都低于对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后卫的得分占全队得分比例为51.99%,高于对手,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中国队前锋和中锋得分能力差,后卫控制球、支配球过多,全队进攻配合体系不合理。总得分、总投篮次数、总篮板球、投中数、投中率,两分球投篮数、两分球投中率、三分球命中率、助攻、抢断的指标上都低于对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总失分、失误的指标高于对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中国队在比赛中整体的攻防技战术受到对手全面限制,中国队缺乏在强对抗的激烈比赛中完成进攻和防守技战术的能力,整体水平出现滑坡。  相似文献   

12.
采用美国著名统计学家John Hollinger的计算公式,对中国男子篮球队队员的效率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队队员之间水平参差不齐,老队员好于年轻队员;中锋位置的实力优于前锋和后卫;同一位置缺乏水平相当的替补队员。提出中国队应该提高整体水平;保持强位置的优势,提高弱位置的能力;选择合适的攻防战术,对促进中国篮球的发展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临场测试统计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参加全国集训的U18男篮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体能和技术状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青年男篮中锋队员身高、体重和身臂高度均高于前锋和后卫,前锋高于后卫,优秀后备男篮队员在弹跳、快速奔跑和上肢力量方面与总体水平相比有一定优势,但是同位置之间比较不存在差距,优秀后备男篮的技术水平与总体水平相比不存在明显优势,优秀后备中锋技术水平较比同位置中锋存在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4.
21届女篮亚锦赛中韩各位置技术指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对比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1届女篮亚锦赛前2名中国队、韩国队10场比赛进行技术统计,对各位置主力人数、得分、助攻、篮板、抢断、罚球、失误等技术指标进行比较与分析,发现中国队后卫主力人数、得分、助攻、篮板、抢断、罚球、失误指标相比韩国队还有差距;前锋队员主力人数、得分、抢断、犯规、助攻、进攻篮板指标优于对手,防守篮板指标有差距;中锋队员得分、罚球、篮板指标优于对手,但犯规、失误较多.针对以上差距提出训练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CBA和NBA篮球运动员体型特征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与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我国CBA联赛与美国NBA联赛不同位置(前锋、中锋、后卫)优秀运动员的身高和体重的比较分析,发现CBA队员体型平均值都低于NBA球员,指出身高和体重在现代篮球竞技中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男篮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选材、训练和阵容配备提供定量化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参加第22届亚洲男篮锦标赛的中国队三名后卫队员的技术统计的分析,论述了我国后卫在四项基本能力(运球、助攻、得分、防守)上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进而针对性的提出培养和训练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男篮亚锦赛分析后卫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参加第22届亚洲男篮锦标赛的中国队三名后卫队员的技术统计的分析,论述了我国后卫在四项基本能力(运球、助攻、得分、防守)上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进而针对性的提出培养和训练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第25届男篮亚锦赛中国队对阵伊朗、约旦和黎巴嫩4场球赛的技术统计作一个整体分析,发现中国队前场篮板球拼抢不足,战术单调,外线实力不足,缺少战术突破,后卫位置薄弱,教练员临场指挥经验缺乏等等。都是影响中国队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从防守做起,丰富战术变化,打整体篮球,加快比赛节奏,后卫位置实力需要加强,教练员应进一步提高自己执教水平是今后中国队努力和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2002年世界男篮锦标赛中国队与对手进攻技术指标对比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参加第14届世界篮球锦标赛的中国队与对手8场比赛的进攻技术指标,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队已具备世界优秀中锋球员;但中国队外围队员进攻能力与对手相比处于明显劣势,缺少场上组织核心;中国队战术缺乏理念,整体性差,打法单一,缺乏鲜明的特点;比赛中队员对抗能力差,破紧逼防守乏术,比赛作风不顽强等是中国队本届世锦赛失利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专家问卷调查法、现场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第11届全运会男篮比赛全部46场比赛失误的类别、情景、阶段、位置队员等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各队的场均失误次数与名次基本呈负相关;失误类别主要表现为传接球失误和运球失误;阵地进攻中,前锋失误相对后卫和中锋来说较多;在全场紧逼防守情况下,后卫失误最多;在快攻情况下,后卫和前锋失误较多。最后就中国男篮的训练提出针对性建议:加强篮球基本技能和体能训练;加强对抗性实战性训练;针对不同位置队员的失误,进行有目的的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