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广播业快速发展、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广播新闻作为广播媒体的重头戏,在寻求创新中有了新的发展。以中国之声为代表的新闻频率在传播理念、传播内容、传播渠道、报道方式上均有新的举措,努力寻求广播新闻的多元化革新和全方位突破。传播理念:新闻立台、观点强台、三贴近原则的强势回归新闻立台,倾力打造专业新闻频率。广播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广播的喉舌功能和桥梁作用,而广播这种喉舌功能和桥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新闻传播发挥出来的。其  相似文献   

2.
段鹏 《新闻记者》2015,(3):85-89
本文认为,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中国广播新闻在转型期的发展特点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在商业话语下,坚守新闻立台的理念,注重市场选择、专业主义和宣传纪律三个要素的动态平衡,同时突出强调公共性;二是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力量,创新广播新闻的传播渠道,利用新媒体弥补和强化广播新闻的传播效果;三是通过"走转改"活动,对广播新闻的话语方式进行重塑,建构广播新闻报道的新框架。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的快速普及与发展给以中短波信号发射为主的对台广播信息传播带来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提供极为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对当前广播媒体数字化、网络化应用技术的变革,对台广播在技术更新、内容采集、新闻观念等方面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对台广播应坚持并发展自身优势,依靠娱乐、新闻、渠道三大核心竞争力,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另一方面,对台广播要积极采纳新媒体技术,依靠网络,拥抱数字化广播系统,打破"硬件"技术的限制,为台湾民众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信息内容和广播收听方式。  相似文献   

4.
广播,从其传播介质特征说,是以声音实现传播效果.广播新闻评论则更应突出以话传神、以听动心的影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以"聆听有思想的新闻"这样广告式的语言强调其新闻与传播的特征,可见受众不但要"听清楚"新闻,还要从新闻中"听出来"思想,广播新闻评论则更应让受众"听明白"观点.听觉的要求首先是悦耳,其次是赏心,让点睛的话语赏心悦耳,也就成了广播新闻评论的基本要求.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如何做到赏心悦耳,写作时如何考虑让听众"听明白"观点?  相似文献   

5.
李敏 《今传媒》2011,(8):72-73
我国四级办台的格局,把省级电台推到了广播业界"中坚力量"的位置。尽管各省级广播电台都坚守"新闻立台"的办台准则,但受制于新闻成本高、人员综合素质要求高、新媒体冲击等多重因素,省级新闻台近年来一直处于当地市场份额不小满意度却不高,只能立台而不能强台的尴尬境地,难以匹配中国广播"中坚力量"的版图格局和广播业界崛起振兴的时代重任。为此,最近几年我国省级广播新闻台纷纷开始朝着建设专业类型化新闻台加速改造转型。如何克服省级台的资源局限,高标准迎接ALL NEWS RADIO时代?作为西北首家全天候即时全新闻播出平台,陕广新闻尝试推出"全直播、全新闻、全自动化、全流程标准化、全媒体融合、全识别系统"的"六全"新闻资源运作模式,引导广播媒体参与新闻传播体系竞争,参与公共话语建构,承担媒体社会责任,正在进行省级电台新闻类型化时代的突围探索。本文旨在以陕广新闻专业化改革为例,求解省级新闻台类型化时代的运作模式和转型方向。  相似文献   

6.
新闻立台,是指广播电视台发挥党和人民的喉舌功能,坚持正确办台方向,确立新闻宣传的主体地位,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强化媒体的社会责任,做好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实践,是广播电视台的立身之本和办台方针。多年来,温州广电传媒集团牢固树立新闻立台的理念,不断深化新闻立台的实践,形成了一个具有温州特色的新闻立台样本。  相似文献   

7.
广播新闻靠声音传播信息,也靠声音来感染、吸引听众.因此,广播新闻必须在"声响"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广播"声响"的传播优势,让"声响"成为广播新闻的主流,以"声"吸引听众、感染听众,使广播新闻能够"响"彻大地.  相似文献   

8.
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是广播的基本功能,新闻在电台广播节目中居于主体和骨干的地位。市级电台要办好新闻节目,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点:推陈出新,办出特色1.发挥广播新闻时效性和现场感强的优势在当前传媒的激烈竞争中,广播的  相似文献   

9.
时下,视频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日益得到大众的青睐,新闻资讯已从传统单向传播的"内容为王"演变成为"应用为王"和"用户为王"。这对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新闻节目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应对挑战,适应媒体发展的新常态。本文将从尤溪县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我台")《尤溪新闻》的栏目实践来探讨新常态下,县级台电视新闻发展的趋势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张勤 《中国广播》2016,(7):43-46
融媒体时代的广播新闻如何运作?浙江之声、浙江新闻广播变革新闻运作模式,从原有的"媒介传播格式转型为按照新闻本身的格式做新闻"。"新闻宣传从稿件时代迈向多媒体运作时代",把互联网的"链接""放大""互动"等传播理念植入广播新闻运作,以新闻行动强化频率的新闻品牌。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家专业电台,是否有必要开办长时段的新闻节目?经济台的新闻节目如何定位?经济新闻占多大比例才算合适?对这一连串的问题,自无锡经济台创办之日起,业内外人士就颇有争议。如何看待这些问题,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新闻立台——确立新闻的主体地位新闻历来是广播最能充分发挥优势、大展宏图的领域。以最快的速度传播新闻,是广播的头等优势,是广播出奇制胜的一张“王牌”。经济台作为一家新闻宣  相似文献   

12.
对台广播是有着特殊目标受众的新闻传播,如何更好地贴近海峡对岸的听众,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一直都是对台广播工作者思考的首要问题。本文对对台广播如何更好地贴近台湾听众,从而实现传播价值最大化的问题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新闻立台"已经成为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做好宣传、谋求事业发展的重要共识.2009年以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进一步回归广播新闻本位,更加尊重广播传播规律,突出体现全时性、大容量和思想性,按照"板块+轮盘"的模式,全新改版并不断完善.许多省级电台和较大城市的电台也迅速跟进,在"新闻立台"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了卓有成效、独具特色的节目改革和尝试.市级地方台如何认识"新闻立台",如何实现"新闻立台",是需要认真面对和及时应对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韩远 《记者摇篮》2007,(9):52-53
"民生新闻"在广播新闻中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民生新闻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广播新闻"你播我听"的单向传播局面,将话语权更多地交给广大听众,体现了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广播以声音传播新闻,听到、听清、听懂都源于声音的传播,广播电台的记者编辑应该牢记广播新闻稿是"为听而写""为听而编"。根据多年从事广播电台记者的工作经历,笔者体会到广播新闻的编写除了必须符合新闻写作的简洁、明快、生动等一般要求外,还应该在导语的提炼、内容的故事化和信息量的丰富三方面提高稿件标准,从而使广播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脱颖而出。精彩导语"抓住"听众耳朵  相似文献   

16.
广播电视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喉舌",新闻节目是县级台最常见和最有效的载体。广播新闻是县级台赖以生存的基石,坚持新闻立台,导向强台;掌握广播新闻的各种体裁,遵循新闻规律;善于交待背景描述细节,履行社会责任,是提高县级台广播新闻专业水平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李静 《中国广播》2012,(9):23-26
新闻竞争加剧使广播新闻品质提升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以中国之声"走转改"系列报道之"倾听贵州"、"倾听新疆"为例,提炼、归纳该系列报道的先进经验,认为其成功之道就在于遵循广播新闻生产和声音传播规律,在叙事策略上立足声音特质,注重题材选择与驾驭、重新定位报道者的叙事角色、运用独具广播特色的多种叙事方法、选择原生态的叙事语言。将该叙事策略定格成为常态化的新闻生产准则,广播新闻品质提升就有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8.
新闻评论在对台湾广播当中一直占有重要位置,它伴随着对台广播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在传播党的对台方针政策,辨析两岸风云中发挥过重要作用。随着海峡两岸情势的变化和新闻评论自身的发展与探索,对台广播评论也应顺应时势,深化改革,尤其应凸显民生视角,关注民生,贴近民意,体现对台广播的民本取向,拉近与台湾受众的距离,使对台广播的传播更有效、更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9.
童舒  梁晨 《视听界》2014,(1):90-91
对于广播新闻人而言,向上级台发稿是责任,是压力,更是广播新闻采制水平、实力的体现。本文以镇江台对江苏台发稿为例,从新闻策划、新闻采制、新闻发稿三个方面探讨地方电台向外发稿及其对本台稿件水平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连线报道"是以声音为主要传播载体,电话为媒介,由广播记者在新闻现场以口述或是互动对话的形式,把新闻信息通过电波直接播报出去的一种报道方式。在这类报道中,广播连线记者对新闻报道的把握掌控能力,直接影响新闻的报道质量和节目的播出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