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为准确把握国际形势变化,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提升国际舆论研究的理论化、科学化、专业化,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拟于2018年12月中下旬举办"当代中国与世界论坛——2018国际舆论中的中国"。论坛将邀请中央有关部委领导、知名学者和业界专家参会,同时面向社会公开征文。一、论坛主旨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同时指出这个新时代"是中国日益走近  相似文献   

2.
2017年中国问题依然是国际舆论热议的话题。10月召开的中共十九大不仅是中国的一件大事,也被国际舆论认为是“可能改变全球局势的大事”,而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作出中国贡献,同样引起世界的高度关注。2017年的国际涉华舆论既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也保持着延续性。  相似文献   

3.
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期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中国进入新时代,吸引了全球媒体的目光,“新时代”成为了中国的新名片。本文以“新时代”作为切人点,观察十九大后国际涉华舆论的最新形势与特征,对十九大后国际舆论场涉华舆论的关注重点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十九大后我国对外传播面临的新机遇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全球化发展势不可挡,中国所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逐渐得到普遍认同。然而基于历史、政治、文化等综合因素,中国既受到世界关注,却也屡遭西方媒体阵营的抵制,"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依然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告,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本文将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国际台")西班牙语的对外传播为例,结合60多年的传  相似文献   

5.
正一、重要的意义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像二十世纪以来那些世界重大的历史事件一样,改革开放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整个世界,值得全人类纪念。(一)重大的政治意义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活动中,中央外宣机构承担着重要职责。对于媒体而言,要站在国家立场,以世界的视角,来做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对外宣传。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第一,这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需要。对外讲好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为十九大提出的中国"两步走"战略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6.
<正>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九大所作的报告受到国际舆论高度关注,引起热烈反响。通过专业数据库统计,10月18日9时至19时,西方主流媒体共有涉十九大英文报道928篇,是前日同时段451篇的2.1倍,是党的十八大同时段541篇的1.7倍。其中关于十九大报告英文报道859篇,占涉十九大英文报道总数的92%,达到会议期间境外主流媒体单日报道量的最高值。习近平总书记报告中有关"中国特色社  相似文献   

7.
2017年10月,举世瞩目的中共十九大在北京召开。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国际传播交流中心充分运用目前已建成的五种语言(中文、英文、缅文、柬文、印度尼西亚文)的13种国际版报纸,及时向南亚东南亚八个国家传播十九大的重要信息,以及相关国际舆论对十九大的反馈。并注意与涉外新媒体矩阵形成合力,联动报业集团现有的网站、杂志及社交媒体,迈出了进行十九大这~重大新闻的国际传播的新步伐,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引发海内外关注及热议,并在国际舆论场域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一方面,西方主流媒体大多对十九大的相关议程做出了较以往更为正面的解读,如意大利国家广播电台新闻网站RaiNews、德国《斯图加特报》、英国广播公司(BBC)都在一系列报道中对中国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作为一个全球大国的崛起,了解中国成了世界各国与日俱增的重大需求。重大活动的对外传播作为国家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构国家形象、打造国家品牌上有着无可取代的价值。充分利用重大活动,做好议程设置,对于吸引国际社会的关注、接受、理解和认同,进而引领国际舆论,具有重大意义。2017年10月18日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一个向世界全面展示我国的大国形象、发展成就、执政理念等的良好时机。作为全球瞩目的全球性媒介事件,十九大的召开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中国的对外传播者站在十九大国际舞台的前沿,以更加开放和创新的姿态主动进行议程设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做好重大活动的议程设置,要强化议程设置意识,尊重传播规律,做到全面、立体、真实,同时增强"对象意识",精准实施分众化传播;要整合传播渠道,注重主流媒体、社交平台和民间力量三方结合,从而发挥加法、乘法效应;要扩大多边外交机制,增强国内外舆论互动的同时做好舆情研判,以多元声音及时、准确地传播中国理念。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社会将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处于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中国故事"深深地吸引全球的注意力,外部世界从未如此渴望了解一个真实、鲜活的中国。同时,西方主导的国际舆论总体对中国国情、制度、价值观缺乏深入认识和正确了解,对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尚存疑虑。目前,中国对外传播能力和传播方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密切过。中国崛起是21世纪影响世界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发展对全球的影响力正快速增加,中国经济的增长红利为世界其他国家带来了发展机遇。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低迷,以及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中出现了曲折和困扰,"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等不断在西方社会和国际舆论场兴风作浪。如何帮助海  相似文献   

12.
舒晴 《对外大传播》2011,(6):11-11,30
未来五年,是中国在世界地位、作用和影响变化愈来愈大、愈来愈明显的时期。怎样真实地报道中国经济的发展进程?怎样正确诠释中国经济在“十二五”期间发展的方针政策?怎样构建和谐的经济发展的国际舆论环境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破解这个难题,需要我们在如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3.
<正>"中共十九大的召开是中国的一件大事,相信也将促进中越关系的发展,希望能在十九大之后,进一步加强越南和广西在文化、艺术、教育和体育方面的交流。""中共十九大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希望今后能够更加方便地到中国特别是广西学习和就业。"这是广西北部湾之声第一时间从越南传回的越中友协副主席杜进定与河内大学学生杜秋霞对中共十九大召开的反响。听到北部湾之声关于十九大的报道,同时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案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作为奉行开放型发展战略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发展走向牵动着世界各国的神经,也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议论。西方国家由于在世界媒体格局中的主导地位和拥有强大的国际传播力,成为国际舆论的风向标。当前,西方涉华舆论主要集中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国模式、中国的和平外交、中国责任论和中国发挥全球领导者角色等方面。在上述问题中,西方舆论展现出了不同认知和复杂心态,但总体来看"负面中国"的声音依然  相似文献   

15.
●电视外宣是我国文化和民间外交的重要渠道,在对外传播、国际舆论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电视外宣的新任务,就是要通过国际化的观念、中国化的视角、全球化的语言,向外部世界说明中国的政治立场、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说明真相,消除误解,化解矛盾,结交朋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营造和谐、良好的国际环境。●电视外宣要充分发挥电视的传播功能,肩负起"民族文化大使"的使命,宣传中华文化,传播中华文明,鼓舞民族斗志,促进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大交流、大和谐、大繁荣,不断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十九大)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随着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日益提升,未来的政策走向对国际社会必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因此,十九大不仅是全党和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吸引了海外媒体的高度关注。外媒追踪并密集关注十九大议题与当前整个国际形势的变化是紧密相连的。  相似文献   

17.
国内各大主流外宣媒体围绕建党百年主题,以做好核心报道为重点,在加强精准策划、主动引领议题、巧借外船出海、推动融合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一些实践经验值得业界借鉴。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必须主动作为、精心谋划、久久为功,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引领,强化构建以我为主的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叙事逻辑和框架,为党的二十大的召开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是2017年的重大政治报道任务,中国新闻社作为“世界华文媒体领军者”,在有关十九大的对外报道中,通过整合海外华媒的独特渠道资源,创建精准的议题设置,向海外准确输出“中国声音”,生动地讲述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挤压外媒负面报道中国的空间,有效地抢占了海外舆论场。  相似文献   

19.
正1月10日,《中国关键词:十九大篇》多语种图书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黄友义,中国外文局总编室主任黄卫,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主任李丽宁、副主任杨平,新世界出版社社长李春凯出席了活动。陆彩荣表示,《中国关键词:十九大篇》多语种图书是"中国关键词"系列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外文局继翻译出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多语种图书之后,在中国政治话语对外传播领域的  相似文献   

20.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对中国的关注程度空前提高,“中国报道”越来越成为国外媒体的重要看点。在此背景下,国际舆论热炒“中国军事年”,有关“中国军事威胁论”的鼓噪再次兴起,并有进一步升温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