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一项以上运动技能”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的目标任务,但中小学生的运动发展却面临着“上了12年体育课什么都没学会”,而中小学生的健康促进则面临着“体质连续40年下降”的局面。科学运动和健康促进的主要途径是学校体育和体育课程,科学运动与健康促进是新时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历史责任。但运动发展与健康促进之关系素有争论,甚至有“技术与健康之争”的极端观点。研究认为,科学运动与健康促进是相互促进和融合发展的关系,在当前新课改形势下,体育“大单元教学”对有效提高运动能力具有方向性意义,“可选择性的专项化体育教学”即“体育走班制”教学更是代表着未来科学运动课程的教改方向。大幅度大面积地提升体质是青少年健康促进的前提,有效提升体质要求着“三精准”的新策略与新工作。在“健康第一”的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下,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必将科学运动与健康促进相融合发展,其融合发展的主要途径体现课程教学目标的融合、课程教学内容的融合以及教学方法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2016年10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明确提出“要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的具体措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在中小学推进“体医融合”的有效途径,同时“体医融合”也是青少年健康促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运动强度》一课出发,阐述在体育与健康课堂中落实“体医融合”的教学实践过程,总结教学经验,从而促进“体医融合”在学校教育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健康促进"新理念与体育健康教育关系论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关注人类健康是21世纪国际社会的共同主题,“健康促进”作为一种新的公共卫生观念、理论、策略和干预方法,将为人类带来更多的健康和幸福,而学校将是“健康促进”实施的重要领域。本文通过探讨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校“健康促进”间的关系,阐明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健康促进的重要作用,指出体育与健康教育是学校“健康促进”干预的重要实施领域,并提出了实施体育与健康教育的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4.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体育文化,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全面发展、提高健康素养的根本途径。随着学校体育现代化的进展和体育教学效益性生成,需要进一步加强体健课程建设,以深化体健课程改革,促进体健课程发展,体现体健课程特色。本文对体健课程建设的理念和内涵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实施方案,力图建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体健课程。  相似文献   

5.
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已成为新时代推动教育变革和探索体育教学创新亟待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现状,探析跨学科主题学习背景下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可行性,并基于具体案例从研究主体、融合主题、萃取内容、教学实施、学业反馈等方面提出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6.
邓海军  刘立新 《体育教学》2006,(2):I0006-I0006
鞍山坐落在美丽富饶的辽东半岛中部,全市现有中小学校1050所,学生40万人。近几年来,鞍山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全市的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在学校体育工作上,启动了以树立正确理念为灵魂,以课程改革为关键,以开展活动为重点,以特色为推进的“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健康计划,提高了我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推进了我市体育教学课程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谢学兵 《山西体育科技》2002,22(2):66-67,71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并不是原来的体育课加上原来的健康教育课而合并成的一门新的综合课程,而是强调体育课要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扎扎实实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课是实施、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导思想的主要环节、重要途径。能否上好一节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关键,如何在体育课上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本文主要内容,本人通过第十四周公开课和参加广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评比活动,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的尝试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要求在学习各种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要注重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发展运动能力,提高体育文化素养,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在教学中,我们要提倡以健身、兴趣、娱乐教育为主,淡化竞技体育。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体育课程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游戏是中小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项活动,也是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选用的教材。笔者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以提高体育教育质量问题进行阐述,旨在此与各位体育教师进行共同研讨,促进新课标的更好实施。  相似文献   

9.
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推动学校体育评价的改革,有效地促进学生体质的增强,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受到广泛关注,加之新课程改革的深化与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研究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相互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此来实现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体化教学,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的体育素养,推动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五育融合”视域下中华特色体育课程建设既是对新时期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新要求的回应,也是在课程建设中落实“五育融合”理念的实践探索。认为,基于“五育融合”的中华特色体育课程的价值导向是通向人的全面发展,主体间性是“五育融合”体育课程的哲学基础,具身认知理论则为课程设计和实施发挥支撑作用。基于射艺课程的实践探索,提出实现“五育融合”中华特色体育课程建设的实践路径:完善顶层设计,制定统筹规划和实施策略,确保“五育融合”体育课程建设的系统性推进;重视师生的“交互主体性”作用,设计动态开放的课程内容,推动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构建体育与多学科融合的教学生态环境,提升教师“五育融合”的“掌控力”和“融通力”;推动校内外多部门、多学科协同合作,多主体搭建体育与诸育融合的课程建设平台。  相似文献   

12.
《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使所有受教育者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达到身体、心理健康,成为有责任心的社会人。本文以广州市20所重点初中和18所重点高中《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实施为实验研究对象,通过利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实地观察记录法等研究方法;了解实施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以来,校本课程设置的普遍存在问题。提出现阶段区域校本课程设置的理论依据为:“自然、和谐、发展、成功”;达成技能目标为:“养生、求生、救生”;为区域《体育与健康教育》科学地、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育部最新出台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全面贯彻落实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把传统的体育课改造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如何将学科性质不尽相同的二门课程(体育课程与健康教育课程)结合起来,形成一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对不同地区体育健康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揭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健康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结合当前体育课程一些主要理论,提出未来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健康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指出课程教学应强调终身体育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在教育形式上应逐步向多元化发展,根据大学生的兴趣和社会的需要,通过快乐体育和休闲体育的教育模式,强化教学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5.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在课程编制中具有重要地位,对指导体育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现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存在的缺陷,通过文献梳理、历史借鉴、综合考量与逻辑推理,重新构建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为不断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研究认为:(1)新时代学校体育“四位一体”新目标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新要求,是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的理论依据,为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指明了方向;(2)重构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提出了体育修习、健康促进、思政品德领域目标,突出了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学科特征,凸显了新时代体育与健康教育的顶层设计;(3)重构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上承新时代学校体育“四位一体”新目标,下接学校体育教学与学校体育各项工作及活动,符合学习层级理论并同普通高中课程目标有效对接;(4)重构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可以在体育教学中有效落实,在学校体育各项活动中切实贯彻,具有理论意义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卢伯春 《体育教学》2008,(11):41-41
第八次课程改革至今,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名称及体育课程与健康课程“分设”或“合设”的争论已非常之多,然而我们在研究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的体育课程、健康课程时却发现,在基础教育阶段,两门课程采取“合设”或“分设”课程模式的现象同时存在。其中,美国的新泽西州、纽约州等10州设置体育与健康教育综合课程;尤他州、夏威夷、罗德兰岛等32州单独设置体育课程和健康教育课程。2002年美国全国青少年健康纵向调查结果证明,学校健康教育对学生健康行为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涵,是以体育与健康学科中某一真实问题为学习的设计中心,以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运用为学习的组织核心,实现体育与健康学科同其他学科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意义关联,旨在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及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活动。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要方式应为问题式学习和主题式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面临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协作存在困难、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的能力亟需提升以及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经验缺乏等挑战。基于此,应建立学校层面的跨学科教研共同体并建立激励机制,以有效调动不同学科教师跨学科教学协作的积极性;优化职前体育教师教育课程内容体系和注重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并提供竞赛交流平台,以提高体育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构建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指导框架,为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提供参考;关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不同学科知识学习的进度,以科学关联不同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加快跨学科主题教学课例网络资源平台建设,为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课程资源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为了有效地推进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文章从课程目标理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方面对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地区)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历史、课程特征、实施效果进行阐释与归纳.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现状,提出了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进策略,即通过给予地方和学校更多的自主权,充实和强化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知识体系、提高课程教育实施的操作性和系统性,逐步建立完善“课程改革”实验效果评估机构,多元化经营与管理高校体育场馆设施来推动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为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体育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理念和设计思路有了较大的改变,对教学组织形式提出了新的建议,有校内选项、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实施与体育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导思想为依据,指出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角色错位是将体育教师简单地定位在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施予者,体育教学过程的控制者,课程的执行者。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体育教师角色应定位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者,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学生体育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终身学习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