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国学经典是被历史证明最具备价值,最具备重要性的文化精髓。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传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瑰宝。中国语文教育对于国学经典教育向来十分注重,无论是教材的编辑还是日常的使用,国学经典可谓无处不在。本文主要就学前教育中开展国学经典特色课程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作用进行简单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与根本,我们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弘扬传统文化精髓,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将国学经典引入校园,让孩子从小接受国学经典的熏陶,成为通晓事理、好学乐学、孝亲尊师的新世纪栋梁,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国学经典指中国传统经典文化、圣贤经典文化,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是中国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不朽之作,它们都是经过时  相似文献   

3.
国学所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本文着重探讨了国学教育的意义和方法,强调了国学教育不仅要多读,更要践行,将国学中的理论精髓,内化为行动和气质,从而达到学习国学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学"教育在中国持续升温,各地大中院校甚至小学都开展了形式各异、花样百出的"国学"教育活动。而"国学"教育活动中的德育教育在这一过程中更是大放异彩。课堂上的国学内容大幅增加、"国学"教育的蓬勃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衍生效应。"国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然而,当今社会对"国学"教育及活动中的德育教育的渲染与强调是否有矫枉过正之嫌,对于孩子来说,这些硬塞给他们的知识对他们的成长能够起到多大的正面效应,则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5.
"国学经典"是华夏文明的精髓,它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道德理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签。随着"国学热"的不断升温,国学经典课程在全国中小学校也纷纷开设,"国学教育"也随之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新宠,因此开发一套系统的校本教材迫在眉睫,一年来,经过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国学经典课程校本教材资源的开发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构建高校后勤文化的基础,更是构建特色高校后勤管理的有力支撑。本文将"以人为本"价值观念与现代精神文明相结合,把国学精髓中和谐、自律、责任等思想与高校后勤文化相结合,以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总务处工作实践为例,探讨国学教育在高校后勤服务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被历史证明了最有价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相似文献   

8.
国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化最深厚的根基,是数代先人遗留给我们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但目前农村小学的国学教育因师资力量、家校重视程度等诸多因素,跟不上当代教育的步伐。在构建农村小学的国学教育体系中,课题组通过教育实践,从师资培训、兴趣培养、氛围营造、校本研发四方面着力,挖掘出了以学校为阵地的国学教育策略,从而推动、普及农村小学的国学教育。  相似文献   

9.
金丹萍 《教学随笔》2013,(16):138-139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国学经典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利用国学经典进行礼仪教育,让学生在诵读国学中明礼仪;在国学故事中习礼仪;在国学表演中知礼仪,促使学生将礼仪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礼仪道德观和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国学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巩固和发展中华文明成果,出现了"国学热"现象。随着国学教育与幼儿教育的完美结合,幼儿国学教育得到重视,幼儿国学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也发生革新。摒弃传统意义上的"死记硬背",将幼儿国学教育的方法多元化、生活化,将其进行创新,有利于发展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1.
国学所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本文着重探讨了国学教育的意义和方法,强调了国学教育不仅要多读,更要践行,将国学中的理论精髓,内化为行动和气质,从而达到学习国学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2.
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将国学经典与学校教育结合在一起不失为一种对学生进行熏陶教育的有效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将《少年王冕》中"孝文化"和"勤文化"渗入教学中,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到王冕的精神内质,还能得到国学的熏陶。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价值观念形成的理论依据,是我们现代创造和谐社会、适应先进文化的重要资源之一。儒学是中国的传统国学,是东方文化的精髓,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几千年后的今天,对现代教育仍然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并成为现代教育理论基础,引领现代教育改革发展走上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4.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小学生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既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又能提高他们的国学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国学经典诵读要有一定的方法和原则,选择适合小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从古至今,中国文化一直以博大精深而闻名于世,历代名家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研究也曾未间断。"孔孟老庄"等思想名家更是将中国古代儒家与道家的理论精髓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期,与小编一起品读国学经典,感受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结晶与精神财富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相似文献   

16.
国学经典浓缩了中华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诵读国学经典有助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应与语文日常教学、主题教育活动、校园文化建设、艺术教育相融合,遵循"兴趣先导、不求甚解、尊重差异、持之以恒"的原则,通过"教师导读、多媒体引读、家长陪读、同伴助读、个体熟读"等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迈向圣贤之道。  相似文献   

17.
李儒文 《课外阅读》2011,(12):332-332
国学所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在经济高速发展、拜金主义日益严重的今天,对青少年进行国学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继承传统美德,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提高文明素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敦厚善良的心性。本文着重探讨了国学教育的意义和方法,强调了国学教育不仅要多读,更要践行,将国学中的理论精髓,内化为行动和气质,从而达到学习国学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8.
雷新文 《成才之路》2021,(13):74-75
国学是立国之泉,兴邦之本。国学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髓。国学包含着中国传统思想、艺术、文化等内容,是精彩的语文资源。文章对国学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路径进行探究。要加强古诗文教学,体现国学内涵;重视阅读教学,开设经典诵读课;注重开展活动,丰富传统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9.
国学经典浩如烟海,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结晶、文人墨客的思想精髓。读国学就是弘扬传统文化。在倡导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语文教师应该深刻解读语文教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国学经典,教会学生诵读经典的同时启发学生领悟经典背后的思想和哲理,以传统优秀文化思想精髓来规范和约束学生行为,提高学生道德修养。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探讨国学教学的价值以及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国学教学。  相似文献   

20.
屈雪娇 《天津教育》2021,(3):179-180
小学是教育开始的关键时刻,教师要抓住机遇,帮助学生打下牢固的国学基础,培育他们的人文素质。国学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关键,在小学思政课中渗入国学教育,不仅继承了先祖留给我们的精神粮食,也是对学生实施启蒙教育的落实。国学是中华文明的关键文化承载,其经典作品凝练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不只是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国人民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民族复兴呼唤文化复兴,学校不应只承担传道授业的责任,更应承担民族文化继承的伟大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