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刘志斌  董治委 《精武》2014,(36):129-130
该文应用系统学理论、协同学理论和系统管理理论,论述了高校体育学科跨学科研究在现代科学研究组织存在的形式,以及高校体育跨学科研究人员应具备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出了高校体育学科跨学科组织建设注意事项。从跨学科组织结构模型、运作经费、管理体制、跨学科科学研究环境、跨学科研究人才建设、国家政策六个方面分析了高校体育学科跨学科组织建设途径,为研究人员进行跨学科研究提供文献参考,为高校体育跨学科科学研究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的盲点与弱点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方向,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行为学、健康教育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为依据,对目前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健康教育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与评估,最后对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内容构建作了全面理论设想,为我国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主要为澄清对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的学科纳入、分类及结构等方面的模糊乃至偏差的观点和看法,指导和规范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更科学、更深入地开展提供参考。研究认为:一些部门、对象学科纳入体育社会科学具有内容选择性,体育社会科学的学科纳入主要体现为分支学科、专门学科、内部衍生学科等不同类型;对体育社会科学学科分类的现状进行了评述,阐述了体育社会科学学科分类的原则和依据;提出了体育社会科学是由分支学科(维)、综合-专门学科(维)和横断学科(维)、基本一元理论学科(核)构成三维一核的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4.
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和教育技术日益发展,为教育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的融合,解决体育学科中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该文采用文献综述法论述教育信息化2.0的内涵。研究认为,体育与教育信息化的融合路径以智能化技术和装备为媒介,大数据思维引领体育教育实践。同时,也存在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和供需失衡,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为教育技术在体育学科的创新应用与融合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童宪明 《精武》2012,(2):5-6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分析比较法,阐明了体育法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分析了体育法学的学科性质、主要特征和理论基础,比较了体育法学与相近学科之间的关系,为我国体育法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体育管理学科范式转换:从体系建构到问题关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范式理论对学科建设具有巨大的阐释意义。研究发现中国体育管理学科建设过程中具有浓厚的体系取向情节。初始阶段的体育管理学以体系建设为取向,统筹了学科整体框架和内容体系。但作为致力于社会应用的学科,体育管理学科应实现学科范式的转换:以解决现实问题取代体系建构的思路,构建基于现实体育领域复杂性问题的学科框架,力争实现对社会中体育现实问题的仿真分析,同时明确以"世界体系中"和"中国本土化"的两种问题为学科的关注对象。  相似文献   

7.
以分形学为理论基础,深入剖析了体育教学的内在复杂性。研究指出:体育教学的复杂性体现在由有限教学达成无限终身体育的方法上,包含在体育教学中无序与有序的辩证关系中、意味着教学中确定性与机遇之间的逻辑关联。而创造性产生的机制在于思维体系以多皱折为特点的分形结构,评价尺度的不同和互补将为学生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而学科结构将引导体育教学发散出无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综合性的前沿学科,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运用人工智能的原理与方法,在简要阐述人工智能的概念与研究范畴的基础上,重点对人工智能在现代体育教育技术中的应用前景与发展动向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讨,并对人工智能在现代体育教育技术中的运用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求为现代体育教育技术学科的建立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湖南省19所具有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招生资质的体育院系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高校体教专业"学科"课程建设现状,研究显示:湖南省体育教育专业设置全,但运动训练专业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滞后;体育教育专业高精尖人才缺乏;专业主要培养目标为"应用型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专业人才";部分院校存在设置总学时偏低,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门类设置少、精品课程建设理论学科发展滞后于技术学科建设以及学生教学实践时间短等问题。提出在学科建设上应夯实学科基础,在坚持建设区域特色专业的基础上,向着学科综合全面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以学校体育构成要素为研究对象,借鉴美国、加拿大对体育素养的前沿研究现状,分析我国体育学科素养指向,以及学校体育构成要素中对体育学科素养的价值域。提出:对两者之间表里关联度的认知是学生获得体育知识、运动能力、情感教育态度及价值观的关键。建立完善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提供学理性逻辑认知,深度剖解学校体育的传统意识毒瘤,深度审视学校体育教育现象,以推进体育课程对学生身心一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社会—历史分析、比较等研究方法,对构建我国体育环境学新学科进行初步的探讨和研究。揭示体育环境学新学科形成的动因并对体育环境学新学科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体育环境学新学科的构建提供理论和现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同异反态势排序表在体育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站在知识创新的基点上,从我国奥运发展和学校体育教育学科理论研究的战略高度出发,根据集对分析中的同异反联系理论,将“同异反态势排序表”应用于体育科学研究之中,为广大体育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查阅和分析了高校体育社会功能的内涵;归纳出高校体育的社会功能应包含高校体育所有对社会产生的功效,既从属于高校教育的基本社会功能,又具有学科的特殊性。表现出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促进人才社会化等方面产生较全面而又不同程度的影响,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和与时俱进的特点。该研究将为广大高校体育工作者进一步认识、研究高校体育的社会功能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教育实习是体育教育专业教育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必经阶段。但是,目前我国体育教育实习时间短而集中、形式单一,实习指导不力以及先理论后实践的错误假设造成了实习功能的萎缩,从而直接导致了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脱节,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基于此,本研究构建一个从大一到大四都有教育实习或者见习的全程化教育实习模式,通过任职前教育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提供更为真实的情景,期望能够解决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减少新手教师适应期,从而为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以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一个借鉴。  相似文献   

15.
米靖 《体育与科学》2012,(5):104-107
从学科论的视角,系统梳理、探讨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以及学科性质等基本理论问题,指出:体育教育训练学是研究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问题的学科,它以运动项目教学与训练实践中的科学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兼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属性,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相似文献   

16.
走出体育跨文化研究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借鉴其它学科的研究方法,以用于体育学科的研究,这种现象在体育研究领域比较普遍。但由于文化和范式上的差异,不能确保理论和方法具有同等的功能。因此,就不同体育学科的研究成时应注意的一些潜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就体育跨文化研究和编译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研究者提供一个概观。此外,本文还涉及到一些实用性的指导方针以及一些可能发现该种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一九四八年美国数学家诺伯特·维纳提出控制论之后,这一新的横断学科理论已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它对体育科学也产生了很大影响。我国体育界人士也陆续利用这种理论进行体育研究,力求把控制理论引入体育运动、体育教学中去。从目前这方面研究的课题来看,比较偏重于体育运动利用统计学、电子计算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建立运动训练模型,制订教学与训练计划,研制某些光电仪器、器材,对体育运动进行定量分析和控制。但对体育教育的结构,体育教育的体系,体育教育的经济以及体育教育的管理和体育教学中控制理论的运用等方面的研究是很不够的。几年来我们在体育教育、教学和研究的实践过程中感到目前对体育教育控制论的这  相似文献   

18.
发达国家体育学科体系研究的特点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归纳分析法,对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发达国家体育学科体系研究的特点进行分析。认为:发达国家以"人体知识"为核心、从抽象到具体、从学科到专业、从理论到实践展开学科构建的思路,坚持统一的分类依据,对体育教育、健身休闲娱乐、健康科学、运动科学等领域的共同关注,将为中国体育学科体系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9.
体育学广义跨学科概念辨析与动力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学跨学科、多学科、超学科概念特点的厘定,对理解体育学研究性质和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采用概念分析、逻辑思辨等研究方法,针对实际研究过程中三者混合形式,就体育学广义跨学科研究概念,并就其动力基础展开讨论,结果表明:体育学广义跨学科研究范式的兴起与广泛应用是当代体育理论的高度分化和纵深发展的结果,外部发展动力来自解决全球体育实践中复杂性问题的理论诉求,以及体育学寻求社会认同及提升学科地位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20.
当前体育素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在我国学校体育领域被大力引入并应用,然而相关理论及实践问题也逐渐显现,可能造成我国学校体育乃至学校教育的导向偏差与效用褊狭。基于此,通过文献考证、学理思辨和价值分析,围绕体育素养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特性,以及学校体育的内在规定,厘清我国学校体育对两大素养的认知误区和不当纳入,以期为我国学校体育对相关素养的合理定位提供理论参照。认为:(1)当下体育素养内涵难以适用于我国学校体育多元价值语境。体育素养仅涵盖规律-理性-科学知识而缺乏经验-感性-人文知识,且其中的道德相关素养与体育缺乏直接关联,因而相关人文-精神取向存在形式化、泛社会化的弊端;体育素养以运动-生物取向为主导,强调体育的自然属性而忽视人文育化功能。(2)我国学校体育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存在错读与误用。国外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游移于体育学科而承接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其本质是以体育教学形式培养社会生活素养内容,且具有跨学科内涵,这区别于我国“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国内外对体育课与健康教育课的侧重不一,而我国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却在某种程度上套用国外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过于凸显非体育的一般性健康要素。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若干反思与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