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成瘾的疾病模型,对运动成瘾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流行现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目的是了解大学生群体中运动成瘾的流行病学特 点,探索导致运动成瘾的可能原因,为运动成瘾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采用系统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4所高校中抽取2 352名大学生作为调 查对象,运用运动成瘾量表(EAI)和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运动成瘾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该大学生群体中运动成瘾的发生率为6.8%;运动成瘾具有性别、年级、专业差异;父母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周体育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 间、锻炼项目与运动成瘾存在相关关系;性别、年级、父(母)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周体育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和锻炼项目分别进入回归方 程。结论:男生、大学二年级、理工科专业更容易运动成瘾;男生、大学二年级、父(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周体育锻炼次数多、每次锻炼时间长和同 场对抗性锻炼项目是导致运动成瘾的风险因素,对运动成瘾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男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次数多于女生;场地器材不足是影响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主要因素;男女生参加体育锻炼所用时间差距较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形式多样;男生体育锻炼的项目以篮球为主,女生以健美操为主;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增强体质、娱乐身心;男女生对课外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比例偏差大。针对大学生锻炼的现状并作出相应的研究对策,以及对大学生和学院领导在课外体育锻炼方面提出意见与建议作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哈尔滨体育学院2005—2008级男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2005-2008级在校男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方法:使用辽宁丹东体育有限公司身高体重、肺活量、握力、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台阶脉搏测试仪对2858名男生进行测试。结果:(1)与专业体育院校(首都体育学院),发现2005-2008级男生体质健康状况好于首都体育学院男生;(2)比我院2001-2004级男生差;(3)2007级男生综合体质状况较其他年级好;(4)体育系男生比其他系别体质状况好;(5)高年级身体机能好于低年级。结论:2005、2006、2008级运动系、运动人体科学系、社会体育系、冰雪系、民族传统体育系男生体质状况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4.
1.研究对象选取本校二年级女大学生为受试对象,均无规律运动习惯,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又分为3T组(每周运动3次组)、5T组(每周运动5次组),每组各30人,平均年龄19.49±1.58岁;每次运动均为60min,包括准备活动10min,太极拳运动40min,放松活动10min;训练时间为6个月。对照组(C组)30人,为非运动组;所有受试者均无免疫系统疾病。2.研究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问卷调查法,研究不同运动量的24式简化太极拳对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并探讨免疫球蛋白与上呼吸道感染发病持续时间的关系。3.分析与讨论(1)太极拳运动对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本研…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男性女性化”话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调查研究,探讨体育活动与性别角色之间的关系。方法:对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和云南师范大学的大学生发放《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50)和体育活动调查表,回收有效问卷1 030份。通过交叉表卡方检验对体育活动的每次平均持续时间、周运动频率、运动强度等是否对性别角色的表现形式有统计学意义进行检验;然后将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变量纳入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体育活动的各要素及其水平是否对性别角色的表现形式起到预测作用。结果:交叉表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每次运动持续时间、运动频率和运动强度对性别角色的表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相对于未分化的性别角色,与每次运动持续时间小于30 min、每周1次的运动频率、无汗和微微出汗的运动强度相比,在男性化和女性化模型中,除了每周2~4次的运动频率对男性化具有正向提升之外,每次运动持续时间、运动强度、运动频率等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双性化模型中,大于60分钟的运动持续时间、更高的运动频率、出汗较多和大汗淋漓的运动强度对双性化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育活动的每次持续时间、周运动频率、...  相似文献   

6.
西北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现状及归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西北地区高等院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现状及其形成和制约因素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高校大学生有体育锻炼习惯者所占比例在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院校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且非体育专业一、二年级本科生有体育锻炼习惯者比例高于三、四年级和研究生,并有显著性差异;2)西北地区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项目多集中于大众性、简单易开展的项目,男、女生在选择上有差异,男生主要锻炼项目排在前三位的是乒乓球、篮球、足球,而女生前三位主要是散步,羽毛球,跑步,许多新兴的运动项目并没有在学生中得到广泛开展;3)喜爱体育运动是高校大学生有体育锻炼习惯者维持锻炼习惯的主要因素,而缺乏时间,体育设施不完备,无运动氛围是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7.
不同体育项目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女子学院在校大一、二年级的女大学生为实验研究对象,对心理健康水平各维度的影响进行对比和分析,探讨不同体育锻炼项目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互作用和关系。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在校女大学生分为健美操组、篮球组和乒乓球组,在运动强度基本相同、每次锻炼时间和每周锻炼次数相同的情况下,分别进行实验前和实验后两次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三个不同锻炼项目对心理健康水平都有一定的影响;不同锻炼项目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在实验前后具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特点;实验后健美操锻炼项目、篮球锻炼项目和乒乓球锻炼项目对心理健康水平维度的影响程度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8.
对大学生运动损伤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省内四十所高校中的1 0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旨在探讨大学生的运动损伤规律,为大学生预防运动损伤提供参考依据。结果发现①在损伤的病例中,小伤较多,严重损伤较少;慢性损伤较多,急性损伤较少。②身体素质得分中间段的学生在运动中损伤频率较高,而得分高和得分较低的人却较少。③损伤次数具有明显的专业和性别差异,体育专业的损伤次数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男生明显高于女生,且和锻炼的次数有关。④大学生损伤具有明显的季节特点,夏季和冬季损伤的人多,春秋损伤的人数少。⑤在损伤的学生中,一年级学生受伤的比其它年级多。⑥身体各部位发生损伤的概率来看,膝关节的概率最大,其次是踝关节和腕关节等。  相似文献   

9.
王革  卓莉 《精武》2013,(19):94-95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韩山师范学院不同年级、专业的469名大学生进行锻炼态度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总体一般;(2)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存在极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显著好于女生;(3)大学生体育饭炼态度不存在显著的专业特征,不同专业大学生在分量表中的行为控制感存在显著差异,主观标准上差异很显著;(4)随着年级和学业水平的递升,模型上各维度的得分呈现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10.
周妙蓉 《搏击·武术科学》2013,(11):110-112,115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对西南民族大学200名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大学生对于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视度较高,锻炼目的也都比较明确。(2)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多以中等及以下强度运动项目、趣味性项目为主。(3)个人兴趣、学习压力、网络游戏等原因成为影响大学生课余锻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分析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对其体育锻炼参与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生锻炼参与行为的各项指标,即锻炼年限、每周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每周锻炼总时间、锻炼强度、锻炼兴趣、体育成绩等,在某种程度上均可由身体自我概念的相应维度得分或总分进行预测。提示:身体自我概念可作为体育锻炼参与的动机因素加以干预;身体自我概念与体育锻炼参与行为之间关系的顺序问题有待进一步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张丰  宋广侠 《体育科技》2013,(5):152-154
以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一、二年级的女大学生为实验研究对象,对比和分析不同体育锻炼项目对职校女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将在校女大学生分为健美操组、篮球组和乒乓球组,在运动强度基本相同、每次锻炼时间和每周锻炼次数相同的情况下,分别进行实验前和实验后两次测试身体素质,测试结果显示:三个不同运动项目对身体素质水平都有一定的影响;不同锻炼项目对身体素质水平的影响在实验前后具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特点;实验后健美操锻炼项目、篮球锻炼项目和乒乓球锻炼项目对心理健康水平维度的影响程度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六、七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身体自尊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旨在探讨身体锻炼对初中生身体自尊的影响。结果表明:男生与女生的身体自尊具有显著差异,男生高于女生;锻炼强度对身体自尊的自我价值感、身体状况具有显著作用;每次锻炼持续的时间对身体自尊的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状况和身体素质四个维度的作用比较显著;锻炼频率对运动能力、身体状况具有显著性差异;运动量对身体自尊的运动能力、身体状况和身体素质维度上的作用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五所本科院校大学生的主观锻炼体验进行调查,分析性别及年级对大学生主观锻炼体验的影响。研究表明:男女生在积极幸福感维度、心理烦恼维度和疲劳维度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1),且男生的积极幸福感维度和疲劳维度上均比女生要高,而在心理烦恼维度上女生比男生要高;不同年级大学生在积极幸福感维度、心理烦恼维度和疲劳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运动自我概念与运动自我效能对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天津934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男生体育行为、运动自我概念和运动自我效能总体均高于女生;四年级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明显低于其它年级;女生的运动自我概念与运动自我效能通过交互作用影响体育锻炼行为,而男生的体育锻炼行为主要受运动自我效能影响;性别、运动自我概念与运动自我效能是预测体育行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马晓凯  朱政  孙晨  赵胜  曹振波 《体育科学》2022,(4):43-49+97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构成时长特征及其与体质健康间的关系。方法:在上海市3个区招募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各360名,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要求对儿童青少年进行身体形态及素质测评,使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测量其身体活动水平,统计不同时长分类的MVPA时间(零星:0<单次MVPA<5 min;短时:5≤单次MVPA<10 min;中长时:单次MVPA≥10 min)。有效样本为每天佩戴加速度传感器10 h以上,每周佩戴至少4天(3个工作日,1个周末日)。结果:共407名9~14岁儿童青少年符合数据纳入标准,其中男生185名(占45.5%),四年级学生223名(占54.8%),BMI中位数18.6 kg/m2(16.4,21.0),达到平均每天60 min及以上MVPA的人数比例为6.6%。儿童青少年MVPA构成中,零星MVPA占比最大(占59.9%);男生中长时MVPA占比(占24.4%)显著高于女生(占12.3%)(P<0.05),而零星和短时MVPA占比趋势则相反(P<0.05,P=0.033);四年级学生零星MV...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身体自尊量表》(PSPP)对264名高中生身体自尊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不同性别不同年级高中生身体自尊状况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各年级高中生身体自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身体自尊状况显著高于女生。(2)高中生中男生的身体自尊状况的年级差异不显著,高一年级女生在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两个维度上显著高于高二年级女生,在其他维度上不存在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18.
我校学生中学时期体育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1级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省市重点中学体育课教学比较正规,能够按照规定教学.早操和课外锻炼组织良好;调查对象中每周锻炼的次数3~4次,时间段以早晨和下午为主,每次练习的时间多在30~60min之间;学生较为喜爱的运动项目有篮球、羽毛球和足球等,而经常参加的运动项目则为足球、篮球和跑步等;学生对一般的体育知识和医务监督知识了解甚少,应加大这方面的教学。  相似文献   

19.
邹晓丽  李在军 《精武》2013,(36):16-16,37
目的:研究健身走运动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大学生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文献资料法、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大学生进行为期8周的有氧耐力健身走训练,运动速度是133m/min(约7km/h)。每周4次,每次40min。分别在实验前以及训练2周后、4周后、6周后、8周后,对实验对象进行肺活量体重指数、台阶指数、最大通气量的测试。结果: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大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有显著提高(P〈0.01),台阶指数有显著提高(P〈0.01),最大通气量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8周的健身走运动明显的改善了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肺功能。  相似文献   

20.
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情况和特质焦虑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560名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情况、特质焦虑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男女大学生之间每周体育锻炼的次数无显著性差异,体育专业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与非体育专业学生相比也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男女大学生每周锻炼的时间有显著性差异,男生比女生每周锻炼的时间多;体育专业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学生的锻炼时间也有显著性差异,体育专业学生明显多于非体育专业学生。结果还表明,男女生之间以及体育专业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学生之间的特质焦虑无显著性差异;参加体育锻炼的频数不同其特质焦虑无显著性差异。所调查的大学生的特质焦虑与留英学生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国内学生明显高于留英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