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0引言著名语言学家林焘先生曾根据音的结构、调类系统和调值的基本一致等语言特征,将包括黑龙江在内的东北三省绝大部分地区(辽东半岛及吉林南部的通化一带除外)、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赤峰、林西、满洲里以东,以南地区)、北京的绝大部分地区和承德划为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京官话区。事实上,黑龙江方言中所有的构词词缀,绝大部分在北京话中都可以找到,只不过构词范围有大小之别而已。下面我们谈波黑龙江方言中带后缀“挺”“道洲搭”的后附式双音调词,为北京官话的词汇研究提供一点资料。1~挺(ting)带后辍“~挺”的双音谓词可…  相似文献   

2.
蒲松龄用淄川方言写成的聊斋俚曲反映出的“知”“庄”“章”的读音应分成两类。二等字为一类,音值为 ,三等字为一类,音值为 ,其特点属于“胶东方言型”。现代淄川方言“知”“庄”“章”完全合流,读成了舌尖后音,变成了“非胶东方言型”。这种历史演变是受了济南强势方言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要力戒方言黑龙江省地域辽阔,方言比较多。我们有些教师方言的使用频率比较高。然而,作为教师,尤其是在课堂上使用方言,有时有碍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不利子语言的净化。比如,黑龙江方言把“这个地方”、“这个位至”说成“这疙瘩”。有的教师这样提示...  相似文献   

4.
程序副词“很”不是从形容词“很”虚化而来的,而是替代的元代时期新出现的逼词“哏”,从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的角度来看,语法格式“A得很”不是普通话的固有格式,而是来自于江淮官话等方言。  相似文献   

5.
“抠门儿”,《汉语大词典》释为“方言,吝啬”,《现代汉语词典》释为“(方)吝啬”,《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释为“【济南】吝啬”。“抠门儿”为什么会有“吝啬”的意思呢?这要从“抠门儿”的“门儿”谈起。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南充方言“篾”、“鲰”之义逐条进行训释。“蔑”是小的意思,字又写成“蔑”或者“懱”等。“鲰”是脾气古怪固执,心胸狭小的意思。字又写成“邹”、“奏”或者“纣”等。  相似文献   

7.
章蜜 《语文知识》2011,(3):86-88
江西修水话里的程度副词比较丰富,有单音节的,如“闷”、“几”、“蛮”、“好99~66死”等;也有双音节的,如“点吧”、“确实”等,其用法和普通话中的程度副词既有相对应的地方,同时也具有自身的方言特色。文章基于方言事实,主要从语义、语用、语法三个方面对修水话中程度副词“闷”和“几”的用法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8.
北疆方言特色虚词“带”、“但”书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北疆方言虚词“带”、“但”虽已有学者研究,但一向缺少书证。通过书面材料证明:“带……带……”连用,相当于普通话“边……边……”、“一边……一边……”;有时也会带有场合含义。“带”有时单用,表伴随;有时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北疆汉语方言中“但”是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大致相当于“如果”、“假使”。北疆方言表假设多说“但”,一般很少说“但是”。多数学者将“但”、“但是”并举并且合称“但(但是)”,这是不合适的。我们认为北疆方言里的“但是”,很可能就是“但使”在方言中的存古。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语法分布、时态表现、语义特征、语气差异等四个方面研究长沙方言中的动态助词“咖”、“哒”、“咖哒”和“咖哒”。文章认为 :(1 )长沙方言中的动态助词具有单用、复合和分离性的特点 ;(2 )长沙方言中的动态助词可表兼容态 ,并且具有融汇语法和语义的功能 ;(3)长沙方言中主、宾的存现 ,定语的性质等因素可影响动态助词的选择 ;(4)长沙方言中的动态助词可影响话语的语气 ,并造成细微的语用差异。  相似文献   

10.
胡珊 《楚雄师专学报》2001,16(2):115-121
本文以“Hello”一词,从美国地方言的角度,从美国几个不同地方对“Hello”一词的不同说法。从这些地方问候语的方言中,简单谈了一些各地的风俗、文化、经济等情况。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天门方言“V+起(哈)+趋向动词”结构中“起”和“哈”的不同语义、语用情况,并结合其他方言里的同类现象,探索“起”、“哈”的语法性质和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2.
本着重分析了瞢通话水平测试中的“方言语调”问题,提出了“方言语调”的定性、评分及“语音面貌”归档的具体原则。  相似文献   

13.
近年兴起的网络热词“哦嚄”来自四川方言,作为四川方言高频叹词,“哦嚄”有其独特的语义特征和语用价值。将真实语料与“小三角”(表-里-值)理论相结合,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适合于分析“哦嚄”这一方言叹词。在此基础上,将“哦嚄”与意义相近的叹词进行列表对比分析,能全面直观地展现“哦嚄”一词的丰厚韵味与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方言语调”是普通话测试中的一个评分尺度,由于测试大纲尚未对其做出明确定义,测试员往往不得要领,普通话测试是检测方言向普通话的过渡程序,测试实践当中方言语调的评定就是方音遗留痕迹的程序,因此本文认为用“方音特征”来代替“方言语调”更易于把握。  相似文献   

15.
耒阳方言的“起”、“过”、“得”使用频率比较高,使用范围较广。本文考察它们作补语标记的用法,并对其句法分布等相关情况进行分析。以求人们对耒阳方言的补语标记词“起”、“过”、“得”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安庆方言中的“着”许国萍安庆市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南临长江。安庆方言属江淮官话。本文主要分析安庆方言中“着”(读〔tξo〕,入声)的用法。一1.1在安庆方言中,“着”能够附着在动词、形容词的后面表示持续。先来观察一组句子:A1.我讲你这个人呐,叫你看灯...  相似文献   

17.
在方言分区讨论中,深受注目的热点之一就是广西的“平话”问题,其焦点在于“平话”要不要“独立”?要不要“升级”?“平话”作为一种散布桂北桂南许多地方的方言,内部并不完全一致。有必要结合土话的情况来考虑这些“平话”的问题。在各个“平话”点的归属基本明晰的前提下,再来进一步研究南北“平话”是否应该整合为广西自治区内一个汉语方言区的问题,这样比较稳妥。桂南“平话”跟桂南粤语(白话)关系密切,彼此的语言特征同多异少,可以考虑归入桂南粤语作为有特色的一支。从汉语方言分区的总体格局出发,联系汉语七大方言区来考虑,“平话”的情况还不足以提升为与现存七大方言并列为汉语方言分区中第一层次的方言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惠东的方言土音──“咸水腔”作为探讨惠东文化的切入点,论证昼民的语言特点融入当地闽南方言是“咸水腔”的成因。  相似文献   

19.
青海方言中的“可”具有较为特殊的语法特点,可表示“又”、“再”、“却”等意义,同时还可以出现在句尾,做加强语气的成分。和其他方言以及普通话相比,青海方言中的“可”有其特殊性。本文描述了青海方言中“可”的用法,通过和近代汉语、普通话以及其他方言的比较,说明“可”在青海方言中的用法有进一步探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一、两个对立的“抗”黑龙江方言里有两个“抗”,口语里都读作Kang但功能和意义各不相同。一个是作语素使用的;表示“抵抗;抗拒;对等”等意义,例如“抗灾、抗租、分庭抗礼”,后面能带体词或者体词住宾语。“抗震、抗旱”里的“震”和“旱”.作为动同支配的对象,指称行为受享,体现的也是体词性功能。由“拉一”构成的双音合成词,虽然多为述宾式组名但也有联合式(抗击、抗拒)或们正式(抗诉、抗体)的,而且不都是动词。本文将计论的是另外一个独立作句法成分使用的“抗”,入句后经常出现在下面的框架里:北大荒人,零下二三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