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篇论述了古希腊演说术与修辞术的差异、演说术的历史及功用,以及苏格拉底对演说术的运用。本篇将论述柏拉图的戏剧作品既诗化地呈现了苏格拉底的辩证术,还呈现了其修辞术;与那些服务于政治目标的演说家不同,苏格拉底-柏拉图在言辞中混合使用辩证术与修辞术,同时实现对极少数心智与大多数世人的引领,恰如华夏古人体察幽微,修辞立德的成圣之道;在这一点上,中西圣哲,道通为一。  相似文献   

2.
柏拉图中篇对话《斐德若》中主要有三个人物,象征了三种类型之人,分别是智术师吕西阿斯,热爱言辞的青年斐德若,以及哲人苏格拉底,这三种人都热爱言辞以及编织言辞的修辞术,而他们修辞术的品质则与他们各自的灵魂品质相关。柏拉图通过详述苏格拉底应用自身哲学式修辞术,教育斐德若认知吕西阿斯智术师式修辞术的缺陷,进而认知何为真正修辞术的过程,而苏格拉底教育斐德若的过程,本身就是真正的修辞术,也就是指向真相与德性、与辩证术相结合之哲学修辞术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袁卓喜  李舟 《英语辅导》2010,(1):146-149
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并已正式就任,但其竞选演说依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奥巴马具有代表性的三篇政治演说辞进行修辞分析,从用词、结构及韵律等方面阐述其政治演说中的主要修辞手段,以期窥见奥巴马政治演说的总体修辞风格。  相似文献   

4.
英语词poetry源自古希腊语词poiēsis[诗],原意指制作过程。poiēsis和poiētēs[诗人]含义的用法,最早见于希罗多德。然而,只有在柏拉图的作品中,poiētēs和poiēsis才成为重大的哲学问题,而且,这与苏格拉底这个历史人物相关。苏格拉底与"作诗"的关系,表面看是与智术师的关系问题,实质上是与民主政治的关系问题。智术师的修辞术隐藏了政治的苛刻与严酷,隐藏了超越言辞的政治要素,所以其修辞术等同于欺骗术。苏格拉底区分了poiēsis的双重含义——"制作"和"作诗",只有欲求美的"制作"才是"作诗",即通过抽象的制作模仿宇宙中的美实现自己的永恒。这种抽象的制作不仅指制作合乐的诗(音乐),也指创制法律(立法)。苏格拉底是以作诗的方式(模仿纪事诗人和戏剧诗人)来抵制民主时代的智术,而柏拉图的作品则是对苏格拉底的施教行为的模仿。  相似文献   

5.
范雯 《考试周刊》2011,(55):29-30
丘吉尔一生发表了许多富于技巧、打动人心的演说,《丘吉尔战时演说》是其演说辞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篇。本文以文体学知识为基础,从语句的目的、用途、结构和修辞方面,对《丘吉尔战时演说》的句法特征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该演说辞中,演说者大量运用陈述句、复合句和复杂句来描述事件,以达到传达演说目的、唤起听者共鸣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邱吉尔战时演说"是演说辞中的经典之作。本文以美学修辞为视角,从语音、词汇和句法等层面分析该演讲辞运用的修辞手段及实现的美学效果和演讲效果。  相似文献   

7.
英语演说名篇中的修辞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语演说由来以久,一直受到讲英语国家人民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应用,许多演说辞都被公认为是文学中的名篇佳作。本文阐述了英语修辞在演说辞中的作用,对演说辞中常用的修辞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情感诉求是亚里士多德"三诉诸"修辞理论之一,它对于成功的劝说性演说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是演说家青睐的修辞技巧之一。文章从情感词选用、《圣经》话语引述、第一人称代词复数及辞格运用四个方面探讨了经典英语演说中情感诉求的表现形式及其修辞意义,以期帮助英语学习者鉴赏英语语篇"以情动人"的言辞之美,最终提高英语口笔头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演说是演说者在特定的时境中,借助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的艺术手段,针对某一问题,面对听从发表意见和抒发情感,从而达到感召听众并促其行为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为了达到感召听众的目的,优秀的演说辞必须娴熟地运用修辞手段.英语民族特别喜欢在其演说辞中使用隐喻(metaphor)修辞格,因为使用隐喻,可以更形象、更深刻地说明事理,增强演说辞的语言表现力和感染力,从而达到促使听从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演讲修辞根本目的就是最大的程度劝说听说听众。以亚里士多德的修辞理论为基础,选取奥巴马开学演讲和力克胡哲的励志演说,从构思布局和文体风格两个角度来对比分析身份地位悬殊的两篇演说辞特点。在演说序论、提出、证明和结束语四个环节,演说者都将自己融入受众群体,以自身的人生经验切入主题,结束语升华;均采纳与各自身份地位相匹配的文体风格,从细节贴近受众,避免说教,并取得了较好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教育家和思想家苏格拉底没有留下有关他自己的任何教育思想和活动的记录。现在关于苏格拉底思想的知识是从他的弟子柏拉图的记录中得到的。这些记录绝大部分以苏格拉底作为主要角色写成对话形式,在这些对话中充分体现了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即“苏格拉底法”,又称“产婆术”。这种教学方法在东西方有着深刻的影响。一、“产婆术”对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1.“产婆术”教学方法的实质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在于通过认识自己达到获得知识,最终成为有智慧、有完善道德品质的人。他首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错了,他并不指出错在哪里和为什么错,而通…  相似文献   

12.
公元前403年,在经历了短暂而血腥的内战后,随着大赦誓言与和解协议的签订,雅典的政治局势趋向稳定,但民主政治仍面临严峻的考验:因内战而产生的隔阂亟待消除,公民需要重新融合为一个统一的共同体。诉讼演说弥补了大赦誓言与和解协议的不足,在雅典大赦文化的构建中起着重要作用。以吕西阿斯为代表的雅典演说家利用公民法庭,在诉讼演说辞中采取不同的修辞策略,巧妙处理战败与内战的创伤记忆,从而达到"再造雅典",重建民主政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在古希腊尤其是雅典城邦,民主政治体制对政治领袖演说技能的需求使得智者能够掀起一场以雅典为活动中心,以传授演说术为核心内容的"智者运动"。智者对演说术的传授为古希腊雅典城邦培养了众多的政治家和演说家,从而推动了古希腊演说的繁荣。  相似文献   

14.
修昔底德的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以下简称《伯史》)中约有占1/4篇幅的演说辞,颇具特色,极具研究价值。本文认为,修昔底德大量运用演说辞的原因主要有:历史上修辞演讲术的影响;适应以雅典为代表的城邦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发展需要;古代希腊法庭雄辩术的影响;修昔底德著述《伯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正>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请同学们先欣赏左边精美的画作,中间一位打赤膊举左手慷慨演说的大胡子,你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著名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一个平民家庭。父亲是雕刻匠,母亲是接生婆。青少年时代,苏格拉底的求知欲望非同  相似文献   

16.
演说与修辞素有渊源,英语演说辞常借助“平行结构”、“反复”、“比喻”、“对比”、“层递”、“头韵”等修辞方式创造其语言艺术性、渲染气氛、烘托感情、增加表现力。演说辞作为一种特殊文体,在对其各种修辞手法进行翻译时,应在汉语中寻找与之对等的修辞方式进行直译或改换修辞,利用汉语的四字格、排比、对偶等优势进行改译,做到意义、形式、文体的一致等值。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先秦和古代希腊时期在修辞学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通过从言辩修辞的角度出发,对这两种不同的言辩修辞文本进行对比分析。由于先秦和古希腊在修辞方面的共性,二者存在以下共同点:言者的智慧性、言辞的雄辩性和言效的理想性;而由于文化的差异,二者存在的不同点分别为:社会性和本体性、利益性和知识性、精英性和大众性。对先秦和古希腊言辩修辞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对整个修辞学体系系统性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8.
伊索克拉底一生致力于修辞教育,以培养优秀演说家和复兴雅典甚至希腊民族而奋斗,经由他教育的年轻人集美德和智慧于一身,是名副其实的完人,他们经过学习和实践,发表正义的有利于民族繁荣的演说,进而获得至高荣誉,最终为政治服务。伊索克拉底将这一教育体系称为修辞哲学,认为只有接受这一教育的人才是真正的哲人、智者,他也因此受到柏拉图等人的抨击,但其修辞术及雄辩艺术对政治的贡献却得到同时代以及后世学者的肯定。  相似文献   

19.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思想与释迦牟尼佛的"中道"思想都是人类历史上著名的教育思想和文化思想,二者都强调人对自我存在的反思与觉醒。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高尚的人,强调智慧和美德;释迦牟尼佛的教育目的就是成佛,即成为明悟宇宙人生"中道"本体的觉者,强调体验、超越、悟性。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其方法的根基是认识论的;释迦牟尼佛的"中道",既是方法性的,也是本体性的。  相似文献   

20.
“产婆术”教学法对教学实践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腊教育家和思想家苏格拉底没有留下有关他自己的任何教育思想和活动的记录。现在关于苏格拉底思想的知识是从他的弟子柏拉图的记录中得到的。这些记录绝大部分以苏格拉底作为主要角色写成对话形式,在这些对话中充分体现了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即“苏格拉底法”,又称“产婆术”。这种教学方法在东西方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