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衡恪解释文人画时讲"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谓文人画或谓以文人作画,知画之为物。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单纯者也"。说明了文人画所具有的文学性、哲学性、抒情性。  相似文献   

2.
韦良肖 《百科知识》2021,(27):71-72
中国的饮茶习惯历史悠久,茶画艺术源远流长."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茶画艺术作为历史长河中一种特殊的绘画体裁,其内容涵盖了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茶事活动. 一、茶画艺术概述 茶画,是我国茶文化的具现,从表达方式上来讲,当属于传统的水墨国画,但从内容上细分的话,又可归属于文人画.文人画家多以梅、兰、竹、菊的象征寓意来表达清高纯洁的品格情怀,茶画则是文人饮茶之情景的展现;"茶之为用,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与醍醐、甘露抗衡".茶之精行俭德,在茶画中亦成为文人画家的笔下"常客".茶画艺术保留了重要的历史文化内容,又与西方美术相结合,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  相似文献   

3.
唐跃 《科教文汇》2020,(10):I0004-I0005
北宋苏轼是文人画的最早倡导者,他的文人画观散见于许多题跋和论画诗中,例如,有一则题跋说道:"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俊发,看数尺许便倦。汉杰真士人画也。"[2]这里所说的"士人画",就是后来常说的文人画。那么,文人画的特点是什么呢?苏轼认为文人画不像专业画工那样拘泥于物象自身,而是具有超越物象之外的意蕴。欣赏文人笔下的物象,能够看到物象的精神状态,能够体悟到画家试图赋予这种物象的精神性内容。欣赏专业画工笔下的物象则不然,能够看到只有物象的物理形状和具体细节,不会引发任何超出物象之外的联想,因而感到枯燥乏味。  相似文献   

4.
陈海强  苏男初 《科教文汇》2012,(22):154-155
论文通过对中国古代文人的历史境遇和双重人格分析,以及中国古代文人的哲学观、人生观、道德观的研究,对中国古代文人与文人画进行了哲学思考。指出文人画形成的历史必然以及文人画特色。  相似文献   

5.
唐跃 《科教文汇》2020,(9):I0004-I0005
在董其昌看来,文人画的发展脉络,从山水画的流程中可以看得更清楚:“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其后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李龙眠、王晋卿、米南宫及虎儿,皆从董、巨得来。直至元四大家的黄子久、王叔明、倪元镇、吴仲圭皆其正传。吾朝文、沈则又远接衣钵。”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文人与石的结缘,石头在文人世界里特殊意义的解读,可知以物喻人正是文人的心灵归宿,也是洞悉文人世界的法门.文人画家在藏石、赏石、画石多个领域中皆以石来"比德"自己文人的操守.藏石、赏石、画石不过是文人的风雅,坚韧、永恒的品质才是文人钟爱石的原因.文人通过对石的欣赏进而思考更深层次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7.
浅析文人砚     
文人砚,发于宋,兴于明清。宋代重文轻武,文人的社会地位在朝野内外有了很大提升。他们不仅在庙堂之上参与国家的经济、政治决策,更在民间将其高雅志趣融入文化、艺术之中,这尤其表现在绘画方面,从而确立了“文人画”体系。作为这些文人的案上之砚,自然也独具文人之品格,追求之境界,使其具有“得之象外”的人文精神。要理解和认识文人砚,就首先要认识文人书画所推崇的审美价值观。讲究品格,追求意境,超凡脱俗。这与艺术人的修养、气质、内涵是密不可分的。一方砚的设计构思,依据石形、石色、石品随感而创作,直抒胸臆,从而达到“心景相融,砚人合一”之和谐意境。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文人画在我国美术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可以说正是由于它的出现才能有我国绘画史中的繁荣、鼎盛,正是由于它的出现才赋予中国画以区别于其他画种的特殊气质。文章集中讨论文人画到底如何定位又与我国文化有何种渊源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现代水墨"和"新文人画"对现代山水画笔墨语言的积极影响,阐述了"现代水墨"和"新文人画"都是中国画家重新向民族艺术的传统中探索谋求现代发展的画凤之一.对中国山水画笔墨语言的现代转型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大家应该提倡和学习这种百家争鸣的艺术环境.为现代山水画的发展和繁荣添砖加瓦,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赵孟頫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领袖人物.他倡导的"作画贵有古意",借古开今,以天地造化为师,追求写意,画史上称之为"托古改制",从艺术思想观念和创作方法上对元代文人山水画的大发展与变革发生了深远影响.赵孟頫的山水画理论及其山水画艺术创作实践,在元初起着承先启后、全面探索创新的作用.他不仅正式提出"师古"的主张,还把它和"不求形似"的士大夫画主张相结合,融以"师法自然"的过硬技巧,奠定了元代文人画的理论基础,其理论及创作实践为元初画坛继承传统与创新并促成元代绘画艺术的新发展起了一定的疏导或桥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徐鼎一 《科教文汇》2011,(17):F0003-F0003
画也者,天地之炳焕,心灵之迹化也。日月叠璧,山川焕绮,遂成自然之文。仰观俯察,性灵所钟,遂成心灵之迹。自然以幽奥神奇幻化大干,心灵以郁勃善感逸出情韵。无本无情,得人之吐咏模写而呈春笑秋戚之致;人本无序,得天之周流渗舒而呈鬼斧神工之力。故我中华民族,啸傲寰宇,卓立世上,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莫不崇尚天人合一之生机也。物我一体。以气相嘘,浑然无间,故生生不息,盎然无穷。画也者,天人幻化之物,又岂可须臾离也。  相似文献   

12.
綦磊  李晓云 《科教文汇》2009,(18):230-230
在元代异族掌权的政治环境下,大批文人入仕无门而转向对自我精神的关照。隐士们以老庄思想为指导,以山水为寄托,以个人才情为实质,他们以隐居的方式并借助于书画抚慰心灵的创伤,散发出中国文人独有的魅力,同时把文人画推向一个高峰,将艺术的精髓挖掘到了最深层。  相似文献   

13.
唐代的侠义小说是唐代文人的侠客梦,是唐代小说中的奇葩,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唐代的风气和文化的发达使得唐代文人在创作小说时,将侠义小说当作了自己的精神寄托,从而构筑了一个文人的侠客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侠客被深深的打上了文人的烙印,从而使侠客文人化,这些主要表现在:知遇之感、重视谋略、功成身退、怀抱经世之志、浓厚的浪漫色彩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在元代异族掌权的政治环境下,大批文人入仕无门而转向对自我精神的关照。隐士们以老庄思想为指导,以山水为寄托,以个人才情为实质,他们以隐居的方式并借助于书画抚慰心灵的创伤,散发出中国文人独有的魅力,同时把文人画推向一个高峰,将艺术的精髓挖掘到了最深层。  相似文献   

15.
随着艺术文化的不断发展,我国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钢琴作品,<巴蜀之画>作为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以它独特的魅力,深受大众的喜欢.钢琴演奏者要想在演奏中表现出作品的深厚情感,演奏技巧的提升与运用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对<巴蜀之画>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解绘唐伯虎     
唐伯虎是明代杰出的画家、文学家,才气横溢,诗、书、画被称为三绝。唐伯虎的画风既非南宗也非北宗,而是糅合院体派、文人画二者特长,最后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7.
繁华市井,不识先生吴辛园君,当属民族文化的断流时期,赞成非本位性之恶果。平生喜交文友,也接触过一些所谓的名流贵胄,然我生性散漫又浪荡。多数虚幻之热烈。偶有往来。均以诗文取乐,图画风雅,间有相讥、相嘲之尴尬场景涌现。但被我称为人师者,多半是穷居乡野人士居多。他们没有文人的那股穷酸相,只有淋漓、朴素、痛快。吴辛园先生当属我最尊重的一位。吴先生是从安徽艺术学院五十年代毕业后便归隐徽州乡野田园的,他一直过着一种耕农生活。他从不向权贵佝偻,他珍视友谊,不袭浮华,作画只为广大人民群众。他虚隐门庭,静养深院,拒绝官场进入。有时有些好心的画商和领导想去帮帮他,常  相似文献   

18.
鞋杯,又称金莲杯、双凫杯,是因缠足时代女子的绣鞋也称金莲、双凫之谓也。将一杯酒置于缠足妇女之绣鞋内,载以行酒,即为鞋杯。中国古代社会的缠足风俗大致产生于公元11世纪。自缠足成为一种风俗始,女子之金莲逐渐产生了越来越强的性的意味,用金莲载酒杯行酒也成了部分文人的雅事,  相似文献   

19.
陈建初 《今日科苑》2013,(19):95-97
"齐白石的草虫,有工、写之分。通常工细者,先画草虫后补景;写意者,先画景后补草虫。不管是工是写,齐白石都非常注重草虫的体态结构,反映了他极为细致的观察和表现能力。他画的草虫得其翻飞鸣跃之相,翻者折翅能见动,飞者振羽如临风,鸣者切股能闻音,跃者挺身可视耀。此种千姿百态的变化,反映了他深厚的具有中国特点的造型基础。"  相似文献   

20.
陈建初 《金秋科苑》2013,(19):95-97
“齐白石的草虫,有工、写之分。通常工细者,先画草虫后补景;写意者,先画景后补草虫。不管是工是写,齐白石都非常注重草虫的体态结构,反映了他极为细致的观察和表现能力。他画的草虫得其翻飞鸣跃之相,翻者折翅能见动,飞者振羽如临风,鸣者切股能闻音,跃者挺身可视耀。此种千姿百态的变化,反映了他深厚的具有中国特点的造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