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亮音符、照透生活里程──安徽盲人音乐家尹明山的竹笛艺术洪安宁在中国音乐史上,瞎子阿炳的名字及艺术的成就,家喻户晓,他那优美动听的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给人们带来了美的遐想和美的享受。像阿炳这样的民间盲人音乐家,在广阔的中华大地上也不乏其人,只是人们...  相似文献   

2.
红马童书 《小火炬》2021,(10):12-17
在20世纪初的无锡城里,每天都有这样一个身影……这位戴着墨镜的阿炳先生就是中国的民间音乐家华彦钧(1893-1950),不过大家更喜欢叫他瞎子阿炳。他戴墨镜可不是为了耍帅,而是因为他看不见,是个盲人。  相似文献   

3.
前些天,五年级的语老师跟我借阿炳的《二泉映月》(磁带),说是有一篇课和这首乐曲有关. 我特地复印了这篇课,大意是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中秋之夜,阿炳在二泉边赏月时,师傅告诉他,长大后能从泉水中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当阿炳历经人生磨难后,又来到二泉边,他从淙淙的泉声中似乎听到了很多声音.阿炳用二胡倾吐自己听到的声音,终于创作出不朽名曲《二泉映月》。  相似文献   

4.
生命之最重     
罗素说:“人生是河。”那么,什么才是这条生命长河中最重要的事情呢?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行动诠释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对阿炳来说,颠沛流离并不可怕,饥寒交迫也不足畏,在一个落泊的音乐家眼中,传承一种音乐文化与音乐相融才是他生命的重中之重。于是,阿炳注定了用流浪来解释他对生命的看法,为了他自认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他放弃了一切,用一种叫做流浪的语言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了一位天才型的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即人们所熟知的阿炳,一曲《二泉映月》更让他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而有着相同经历的另一位盲人音乐家孙文明也在二胡表演、乐曲创作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伴随着人们对民间传统音乐的深入挖掘,他的音乐魅力和学术价值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两位大师都在不同的艺术道路上为二胡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将他们进行比较、研究,对我们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盲人的枪法     
有位著名的大音乐家住在维也纳郊外时,常到他的好友——一位盲人家中弹钢琴。这天夜里,音乐家又来到盲人家中弹琴,他俩一个弹, 一个欣赏。这时,二楼传来响声,盲人惊叫起来:“哎呀,楼上有小偷!”  相似文献   

7.
超级酷玩站     
盲人的枪声 有位著名的音乐家住在维也纳郊外时, 常到他的好友——一位盲人家中弹钢琴。这 天傍晚,他俩一个弹,一个欣赏。突然二楼传 来响声,盲人惊叫起来:“哎呀,楼上有小偷!” 盲人立即取出防身手枪,知道二楼没有 灯光,对盲人比较有利,就摸上楼去。音乐家  相似文献   

8.
盲音乐家中外不乏其人。窗内的世界,窗外的世界,当今已精采得让明眼人也目不暇接,一个盲人能让你看到多少辉煌?若果他真有过辉煌的话,出洋人贝多芬、同胞阿炳,恐不能望其项背。何况当今的明眼人,宁肯出资六、七万,请个妹妹来坐船头,唱一曲“纤绳荡悠悠”,也不会犯傻让二泉再映一轮月,听交响乐奏什么英雄乐章。正因为如此,我才开宗明  相似文献   

9.
令人惊叹的射击有位音乐家住在维也纳郊外,他常到他一位盲人朋友家中弹钢琴。这天傍晚,他俩一个弹,一个欣赏。突然二楼传来响声,盲人惊叫起来:“哎呀,楼上有小偷!”并立即取出防身的手枪摸上楼去。音乐家提了根炉条在后面紧紧跟着。  相似文献   

10.
著名民族音乐家阿炳(华彦钧)1893年农历七月初九日生于江苏省无锡市东亭小泗房。推算来,今年的八月二十六日是他一百壹抬叁年周岁纪念日。解故后《听松》逐渐引人注目,阿炳的名声大振。而且,随着历史的推移人们对阿炳艺术全面深入的研究更加重视,对他的评价也愈来愈高。可以说《听松》的创作是中国民族乐坛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1.
1950年夏天,中央音乐学院的音乐学家杨荫浏与曹安和携带着一台进口的钢丝录音机来到无锡,找到了当地有名的民间艺人———“瞎子阿炳”,要为他的演奏录音。当两位专家说明来意后,阿炳回答说:“我已经有两年不演奏乐器,我的技术荒疏了,我的乐器一件也不能用了。”据传,两年前曾有老鼠咬断了阿炳的琴弦,作为盲人,生活在黑暗中的阿炳认为是“上天”对他的惩罚,即放弃了演奏。杨荫浏先生听说后,立刻为阿炳购买了二胡和琵琶,与曹安和一起好言相劝,阿炳终于同意了演奏。他说:“我荒疏得太久了,让我在家里练上三天再演奏吧。”三天后,两位专家录下…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的文化史中,有不少非常特殊的杰出的作家和艺术家,如古希腊的荷马、英国弥尔顿、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中国的阿炳等。他们都是盲人,但是他们为人类留下了如《伊利亚特》、《失乐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二泉映月》等非凡的作品。这些盲诗人和盲音乐家是如何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生活之路  相似文献   

13.
在纪念著名民间音乐家阿炳诞辰100周年之际,阿炳的旧友、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黎松寿详细披露湮灭了半个世纪的重大新闻——  相似文献   

14.
《今日教育》2009,(10):19-19
重庆盲校音乐教师张治平,被誉为“山城阿炳”。35岁那年,双目失明的他没有放弃对音乐的追求,创作的音乐作品在全国各种音乐比赛中获奖共计80余次。1985年,他应邀到重庆盲人学校担任音乐教师后,结合盲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提出了著名的“张氏四结合教学法”,在全国特殊教育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他辅导的学校合唱队、器乐队共获得50多次奖。  相似文献   

15.
盲人的枪法     
有位著名的大音乐家住在维也纳郊外时,常到他的好友——一位盲人乐师家中弹钢琴。  相似文献   

16.
刘婧 《辽宁教育》2006,(7):77-78,81
一、文本分析 《二泉映月》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的精神。文章真挚感人,内涵丰富。  相似文献   

17.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阿炳经历了种种磨难,但并没有磨灭对音乐的那份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来到小时候曾经游历过的二泉,创作了《二泉映月》。盲人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与命运的斗争以及对生活的热爱是课文表现的主题。把握乐曲的内涵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重点与难  相似文献   

18.
《二泉映月》是杰出的民间音乐家阿炳的传世之作,不仅在神州大地家喻户晓,而且也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享誉世界乐坛。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了解阿炳的身世、乐曲的时代背景、乐曲的结构和阿炳演奏上的艺术特征,这样才能得到应有的教益。  相似文献   

19.
有位著名的大音乐家住在维也纳郊外时,常到他的好友——一位盲人家中弹钢琴。这天傍晚,他俩一个弹,一个欣赏。突然二楼传来响声.盲人惊叫起来:哎呀,楼上有小偷!  相似文献   

20.
《二泉映月》,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作品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阿炳的演奏,录音记谱整理,灌制成唱片后很快风靡全国。这首大约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开始没有取名,阿炳称其为"依心曲",意为"随心所欲奏出来的",后来杨荫浏先生为其录音时,经过商定正式命名为《二泉映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