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1.公元550年,独揽东魏朝廷大权的丞相高洋,逼迫孝静帝元善见把皇位让给自己,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北齐。为了斩草除根,第二年,高洋用毒酒毒死了元善见和他的三个儿子。2.公元559年6月20日,天空出现日食,掌管天文的太吏对高洋说:"今年应当除旧布新。"高洋听了有点疑神疑鬼,担心自己篡夺来的皇位也会像东魏一样失去。3.他把彭城公元韶召来问道:"西汉末年王莽夺了刘家的天下,为什么后来光武帝刘秀又能中兴?"元韶信口回答说:"因为王莽当初没有把刘氏宗室全部杀光。"  相似文献   

2.
高洋是南北朝时北齐的第一位皇帝。东魏武定七年(549年)八月,高洋起兵造反。第二年,高洋逼孝静帝让位,自己做了皇帝,就是齐文宣帝,这时高洋年仅20岁。高洋刚做皇帝时,天下被他治理得很好。但六七年以后,高洋开始整日喝酒,喝醉后喜欢杀人。他最喜欢的是拿锯锯活人和生煮活人。  相似文献   

3.
高洋述论     
北齐开国皇帝高洋(公元528—559年),是中国历史上北朝后期一位出身于鲜卑族的君主。其父高欢利用北魏末年各族人民大起义的力量,在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争夺中获胜,控制了东魏政权,高欢及其长子高澄相继为大丞相、大将军,总揽朝廷军政实权,孝静帝不过是个傀儡皇帝。武定七年(公元549年)八月,高澄未及夺得帝位,遇害而死。第二年澄弟高洋继立为大丞相、大将军,不久又封为齐王。是时“天下之大,将非魏有”,高洋代魏  相似文献   

4.
高欢在晋阳缔造霸府,控制东魏的军国大权,掌握实际的权力,东魏皇帝成为傀儡,东魏朝廷形同虚设。经过高澄、高洋发展,霸府统治日益成熟。高欢父子霸府机构庞大,僚佐众多,保障了霸府的顺利运转。高欢父子霸府统治运转的方式有:京台机务,情寄深远;晋阳霸府机构和职能的扩充两个方面。东魏、北齐的更替,在高欢父子的霸府统治基础上得以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5.
北朝后期是一个胡汉文化趋同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生活在山东地区的汉士族大多加入到东魏北齐政权中。由于汉族的文明程度高于进入中原的周边胡族,这些士族又是世代传承儒学,在社会各阶层中学识水准较高,因此他们对于进入山东地区的胡族及胡化汉人的汉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对于东魏北齐政权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文化方面,还表现在参与国家重大决策以及典章制度的制定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高欢取代尔朱氏之后,控制了六镇的主要势力,但是他所拥立的孝武帝却与不愿投靠高欢的官僚、尔朱将帅结合,谋求阻止高欢对洛阳朝廷的控制。在高欢的压力下,孝武帝逃往关中,寻求宇文泰的支持,于是西魏政权建立。高欢在懊悔之余拥立新帝建立东魏。东魏北齐在军事上主要依靠六镇军人,所以六镇军人的驻扎地晋阳就成为都城之一。东魏政权的这一特点吸引了关陇地区部族势力的投靠。高欢为了军事安全将朝廷迁往邺城,但河南豪族和洛阳官僚对此并不理解,因此投靠西魏。这些西逃的势力牵制了高欢的军队,充实了西魏政权官僚队伍。  相似文献   

7.
关于北齐文宣帝高洋,我们所熟知的是他的残暴荒淫.但高洋在用人、政治、军事等方面拥有相当高的才能.高洋用人能够不拘泥于民族界限,只以是否有利于稳固统治为判断标准,知人善任,一大批汉人或汉化人士如杨情、高德政、高隆之、杜弼崔暹、崔季舒等被他拢入核心政治圈,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高洋对于鲜卓勋贵犯法者,也决不姑息,并能够把佞倖小人排斥在政治圈外,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这也是北齐能够在高洋统治时期达到鼎盛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南北朝的后期,出现了东魏(北齐)、西魏(北周)、梁后三国鼎立的局面,使政局转趋复杂,各政权为了加强建设,对外积极从事外交活动,而这一时期的频繁外交活动又与后三国的政权和政局的变迁密切相关,影响着政权的稳定和政局的走向.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12月7日,河北金石书法考察小队来到位于邯郸市峰峰矿区境内的响堂山石窟。响堂山分南、北响堂两处,南响堂原名滏山,北响堂原名鼓山,两山都属于太行山支脉,历史上东魏、北齐时期,皇家贵族分别在两座山上雕凿了南北两座寺院,命名为滏山石窟寺和鼓山石窟寺,明代以后统称为响堂山。响堂山上之所以修建石窟和寺院,是因为东魏、北齐定都于邺(今河北临漳),并以晋阳(今山西太原)为其陪都,以高欢、高澄、高洋父子三人为主的皇室贵族经常往来于二都之间,而响堂山是其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0.
泰山羊氏在北朝时期的家族地位和影响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至北齐时已经有相当高的政治和社会地位。他们不仅在兖州有强大的宗族势力,而且还影响着宣武帝朝的政局。泰山羊氏在北魏、东魏北齐的发展、政治境遇及影响,反映了南北对立时期接近南部边境地域的豪族依靠强大的宗族势力谋求发展并反复于南北政权之间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
梁末,由于侯景之乱、西魏对益州的侵占以及江陵政权的灭亡,致使一大批南方士人被迫进入北方。生活在北方政权下的这些南方士人,在东魏(北齐)以颜之推为代表,在西魏(北周)以庾信等人为代表,不论是就他们所做的事情来说,还是就他们留下的作品而言,在他们的思想中都自觉和不自觉地表现出了一种深沉的史家意识。  相似文献   

12.
梁朝末年,侯景之乱和江陵政权的灭亡,导致了南方不少士人被迫进入北朝,从而在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政权之下各自有了一个梁末北迁士人群体。处在北朝政权下的这两个群体尽管分属不同政权,却都有着共同的难堪处境,因此也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上的客观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行为和意识两方面:一方面体现了中华民族意识和汉文化意识的认同,一方面则促进了南、北思想、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先说个故事:北宋淳化二年(991年),大旱。太宗赵光义几次求雨不成,三月己巳日终于爆发,下诏臣工:再不下雨,"朕将自焚,以答天谴";又说,再不下雨,你们也烧了自己。这个绑架式自杀求雨法终于让雨神崩溃了,第二日,雨。农耕社会的帝王,求雨是必修功课。较之赵光义祈雨的气急败坏,北齐文宣帝高洋更加暴躁:天保九年(558年)大旱,高洋数次  相似文献   

14.
十六国北朝时期是民族矛盾和民族斗争最尖锐最复杂的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自司马氏南迁,我国北方便陷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北方的匈奴、氐、羯、鲜卑等少数民族统治者逐鹿中原,彼此之间进行了残酷的厮杀,都力争在中原建立政权,取得统治地位。这一时期,在河北境内建立政权的,十六国时期有羯族建立的后赵,慕容鲜卑建立的前燕和后燕,氐族符坚建立的前秦。北朝时期有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鲜卑化汉人高欢及其子建立的东魏和北齐。五胡十六国的长期纷争,除了后赵和前秦两次暂短地统一北方之外,河北一直是割据势力相互争夺的地方,因此,使河北  相似文献   

15.
失红马     
王皓性迂缓,曾从齐文宣北伐,乘一赤马,平旦蒙霜,遂不复识,自言失马。虞候遍求不获。须臾,日出,马体霜尽,依然系在目前,方云:"我马尚在。"。明·浮白斋主人《雅谑》[解说]王皓是北齐时人,做事不够直截了当,行动慢。慢到什么程度呢?他曾经随齐文宣帝高洋北伐,骑了一匹红马。一大早,天气冷,什么东西都蒙了一层霜,王皓的红马也被白霜覆盖了,他竟然认不出来是自己的马,于是大呼小叫说自己的马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响堂山石窟的类型进行分析,得出分期结论并总结其不同的特征。进而通过对响堂山石窟与东魏-北齐其他石窟的比较,发现东魏-北齐初年响堂山石窟的独特性极为鲜明,到北齐中期以后,响堂山与其他地区石窟特征趋同,形成所谓的"响堂样式"。而这一变化过程正是高氏家族由"胡化"转为"汉化"的最好证明。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阐述了邺城文学在北朝文学史上的地位。一方面邺城文学继承了北魏洛阳时期文学的大部分成果,“北地三才”的文学才能在东魏北齐得到了充分发挥。另一方面,隋朝初年的著名文士“北地三杰”的童年时期都在东魏,他们文学才能的成长在北齐,真正得到海内外的一致推崇则是在隋朝初年。所以邺城文学在北魏洛阳文学和隋初文学之间扮演了一个承上启下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正>吝啬财主潘森这年秋天患了重病,他担心自己死后,亲人会争夺他的遗产,于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把全部值钱的东西变卖,换了外币,存放  相似文献   

19.
南朝梁武帝太清元年(公元547年),北朝东魏大将候景不愿服从已死的权臣高欢之子高澄,欲献河南十三州降梁,梁武帝认为这是统一南北的好机会,就不听臣下的劝阻而接纳了候景,并封他为河南王和大将军。这件事虽然使得梁朝与东魏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但梁武帝又不肯与高氏政权完全断绝关系。因此,候景感到梁武帝并不完全信任自己;降梁后他又了解到南朝朝廷中的各种腐败情形,于是就在降梁的第二年(公元548年)起兵反叛,很快攻陷了京城建康,梁武  相似文献   

20.
陈实 《成才之路》2010,(33):M0003-M0003
一位年迈的亿万富翁,他非常担心自己的财富会害了儿子。一天,他把儿子叫到面前,向儿子讲述了自己这些年来的拼搏故事,目的是希望儿子也能发奋图强,靠自己的努力打出一片天地来。 儿子听了很受感动,于是决定独自一人去寻找宝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