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企业通过网络关系促进知识获取是提升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绩效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制造业产业集群206个有效企业样本的调查数据,引用知识获取作为中介变量,运用多元回归方法探讨了集群网络关系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群网络关系显著的正向影响协同创新绩效,知识获取在网络关系各维度对协同创新绩效中介作用的判断是:在网络强度、网络质量和网络稳定性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存在完全中介作用,在网络权力和协同创新绩效之间存在部分中介的作用。并以此对提升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绩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企业通过网络关系促进知识获取是提升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绩效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制造业产业集群206个有效企业样本的调查数据,引用知识获取作为中介变量,运用多元回归方法探讨了集群网络关系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群网络关系显著的正向影响协同创新绩效,知识获取在网络关系各维度对协同创新绩效中介作用的判断是:在网络强度、网络质量和网络稳定性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存在完全中介作用,在网络权力和协同创新绩效之间存在部分中介的作用。并以此对提升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绩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产业集群和企业协同知识创新内涵基础上,从集群企业协同知识创新的形成机理、合作机理和集群知识转移与创造机理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其内在机理,为产业集群企业协同知识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
知识溢出影响着环保产业集群创新战略的定位与绩效,因此理清环保产业集群知识溢出的作用机制将有利于集群创新绩效的提升。通过构建环保产业集群创新绩效与知识溢出等几组变量作用关系的概念模型,并以宜兴环科园企业为问卷调查对象对模型进行检验,实证结果发现,在环保产业集群内,知识溢出对环保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具有直接影响,知识系统化能力在知识溢出影响创新绩效过程中起调节作用,而创新环境和企业网络结构则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回顾,构建了网络强度、知识转移与集群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并以浙江省五个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为调查对象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网络强度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转移在网络强度与集群企业创新绩效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此外,还引入集群类型这一控制变量,研究发现,不同集群类型中,研究模型的检验结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面向产业集群创新的知识资源组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知识资源结构特点以及新的知识需求,传统产业集群需要从原先多个企业内部的、孤立的、分散的信息处理系统转化为产业、机构、高校和政府之间的、协同集成化的知识资源管理系统.本文提出了从资源协同配置、综合技术平台和机构重组三个方面建立跨企业的知识资源组织体系,同时论述了面向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知识服务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网络关系日益成为企业获取外部知识与技术的重要途径,以此提升企业的品牌绩效。通过对珠三角地区几个产业集群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产业集群网络与企业品牌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产品创新和吸收能力在产业集群网络与企业品牌绩效的关系中起到了中介作用,而且企业的吸收能力对产品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知识网络特征的产业集群升级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群企业知识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产业集群升级的核心动力所在.集群企业知识网络特征,决定了企业间知识共享、协同知识创新的范围及绩效,进而影响集群的发展演化.基于文献分析之上,构建理论模型,系统探讨了集群知识网络规模、知识网络交流密度及知识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明确了集群知识网络特征对知识创新能力及集群升级的影响机制,为深入研究集群网络中企业知识管理行为及集群升级机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软科学》2019,(12):47-52
从技术模块化、产品模块化和组织模块化对装备制造业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出发,探究模块化—知识流动—集群企业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作用机理。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块化对集群企业的创新绩效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在这一过程中,隐性知识流动和显性知识流动分别在技术模块化、产品模块化与集群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均起到了中介作用;但在组织模块化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过程中仅有显性知识流动起到了中介作用,隐性知识流动的中介作用未能得到证实。据此,提出了促进装备制造业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0.
王晓娟 《科学学研究》2008,26(4):874-879
 集群中知识的流动具有选择性和不对称性特征,集群企业并不能均等地共享“产业空气”带来的溢出效应,进而形成了企业间创新绩效的差异。实证研究显示,集群知识网络开放度、网络中心度、关系质量和关系稳定性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均存在正向影响;而知识网络规模与关系强度仅对集群的中小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正向影响,对大企业的创新绩效的影响则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技术溢出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旭  朱秀梅 《科学学研究》2010,28(9):1435-1440
诸多研究认为,技术溢出是集群内企业提高创新绩效的主要因素,而企业创新环境和吸收能力是技术溢出与集群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重要调节变量。构建了技术溢出、吸收能力、企业创新环境与企业创新绩效等变量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对长春市软件产业集群的97家软件企业的调查问卷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集群内,技术溢出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直接影响,且两者之间关系受到企业吸收能力和企业创新环境的正向调节作用,另外,企业吸收能力对集群企业间技术溢出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吴玉鸣 《科研管理》2015,36(4):118-127
利用中国省域工业面板数据,采用永续盘存法估算了研发资本存量,基于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了省域企业、大学研发及产学合作研发投入对工业创新绩效的贡献。结果表明,没有考虑空间依赖性和异质性的经典OLS方法获得的估计结果有偏,而考虑空间效应的空间面板计量模型修正了经典估计结果;省域工业专利和新产品创新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和依赖性,专利创新存在空间邻近局域集群效应而新产品创新存在空间邻近局域溢出效应,企业研发资本和人力投入对工业创新绩效的贡献显著,但大学研发的影响不明显,产学合作和人力资本的贡献显著,该结论对提升区域工业协同创新能力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徐蕾  李明贝 《科研管理》2019,40(5):110-119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如何通过技术多元化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引起重点关注,但对两者间的内在机理尚缺乏深入剖析。为此,本文从组织能力视角出发,构建“技术广度多元化、技术深度多元化--吸收能力、技术整合能力--创新绩效”的理论框架,采用回归分析等方法,以沪深两市6个制造行业30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技术广度多元化与技术深度多元化对创新绩效呈现显著正向影响:(2)吸收能力与技术整合能力在技术多元化与创新绩效间所起作用各不相同,技术广度多元化主要通过吸收能力提升创新绩效,而技术深度多元化主要通过技术整合能力对创新绩效起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珠三角214家集群企业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关系营销导向既直接影响联盟绩效,亦经吸收能力施予间接影响;关系营销导向对知识创新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但通过吸收能力间接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康健  胡祖光 《科研管理》2014,35(5):19-26
三螺旋模型中的企业维度可区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两个具有不同特征并互动演化的亚类,依据SCP分析范式,在解析"大学—政府—生产性服务业"和"大学—政府—制造业"两个并行三螺旋协同创新结构和行为的基础上,引入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对基于区域产业互动的三螺旋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方式进行理论推演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应用两个并行互动的创新三螺旋对区域协同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可以在理论上丰富三螺旋理论体系,同时在实践上为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更为详细的决策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6.
产业协同集聚、空间知识溢出与区域创新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毅军  高康 《科学学研究》2020,38(11):1966-1975
沿着“现象-机制-效应”的分析路径,基于2007-2016年我国31个分省面板数据,考察了空间关联视角下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本地效应及溢出效应,并对创新效率空间溢出效应的地理衰减边界进行测算。研究发现:我国的区域创新效率和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集聚均呈现出“中心-外围”的空间格局,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并且区域创新效率具有正向空间外溢效应,能够对周边地区的创新效率提升产生“涓滴效应”,但这种外溢效应具有随地理距离增加而衰减的特征,溢出效应在1000公里内较高,1000公里外则出现衰减;产业协同集聚不仅可以推动本地创新效率提升,通过与研发人员的互动,还能够对周边地区的创新效率产生正溢出效应。文章一方面描述了我国产业协同集聚和区域创新效率的空间特征,另一方面,为实现通过产业协同集聚的空间结构调整来推动区域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17.
集群内知识流动的空间不均衡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颖  杨锐  江祎祎 《科学学研究》2007,25(4):745-749
知识已成为创新的核心资源,集群作为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是企业创新活动发生的外在的客观情景。研究集群内知识流动的特征,及其整个知识网络的结构特征对于深刻把握集群创新的微观机制至关重要,也有利于地方产业集群的有效治理。本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并从吸收能力角度,以苏州电子信息制造业集群为例,实证发现知识在集群网络里的流动、扩散呈现不均衡性、具有选择性,知识网络结构具有派系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杨浩昌  李廉水 《科学学研究》2018,36(10):1889-1895
知识创新的创新主体是高校和科研机构,产品创新的创新主体是企业。要想实现协同创新发展,其关键在于促进知识与产品创新的协同发展。运用基于灰色关联理论和距离协同模型的测度方法,本文分别对2006-2015年我国高技术企业知识与产品创新协同发展能力进行了总体、分地区以及分省级的测度分析。结果显示:(1)全国总体高技术企业知识与产品创新协同发展能力不断提升,但其综合发展程度明显低于其综合协同程度;(2)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企业知识与产品创新协同发展能力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处于领先,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3)各省级高技术企业知识与产品创新协同发展能力也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且较不均衡。基于上述结论,得出促进我国高技术企业知识与产品创新的协同发展的相关政策启示:一、加强对高技术企业知识与产品创新进行有效组合和匹配,提升其知识与产品创新的发展速度;二、统筹兼顾,实施差异性地区政策;三、集中地区比较优势,推动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研究建立一套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模型的构建与结构分析方法.首先基于城市创新能力结构耦合视角,采用系统耦合模型描述创新要素的动态结构匹配作用关系,测度城市创新协同度,直接刻画创新协同启动方与创新协同匹配方的内在二元性关系结构,构建城市群创新协同网络模型(UA-SIN).UA-SIN为有向网络,包括拓扑与赋边权,内协与外协网络等模型形态.进一步基于UA-SIN的城市中心性、聚集性和相关性等复杂网络分析技术,分别研究城市创新协同能力(包括发起、匹配和中介能力)、城市创新协同集群和城市创新协同模式等网络结构特征.最后以中原城市群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UA-SIN能够在构筑区域经济循环体系、优化城市创新链分工、规划城市群创新平台布局、定位科技服务业重点推进领域与方向等方面,为城市群创新发展战略优化提供决策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