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民族民间舞蹈中,藏族舞蹈基础元素训练对舞者身体控制力与协调性有提高效果,无论是老师的教学,舞蹈编导的编创还是舞蹈表演者诠释舞蹈作品,要格外注重细微的动作韵律,只有充分了解了藏族本土的人文背景,才能更好的把握藏族舞的体态韵律,才能把藏族舞蹈跳出灵魂来,不单单只是跳出简单的动作。  相似文献   

2.
藏族是居住在青藏高原上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藏族人民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生活的条件下,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舞蹈形式。藏族地区被誉为“歌舞的海洋”,繁花似锦的的藏族舞蹈,通过对藏族民间舞蹈风格与特点的深入细致地研究,探讨各藏区舞蹈的异同点,把握古老民族的基本审美特征,挖掘藏族舞蹈特有的民族特色和审美价值,使我们既能更好地表演好藏族舞蹈,又能使其与时代合拍,为社会精神文明服务,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探讨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探讨了藏族人民的美学理想,研究了藏族类传统舞蹈的神韵、姿态、动作、节奏。藏族人非常重视与本土的审美意识相结合,并吸收外来的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藏族舞蹈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吸收印度佛教文化,同时以民族审美的需要和创新精神创造了符合民族审美特征的舞蹈理论,使舞蹈艺术更好的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西藏大学舞蹈系是西藏自治区唯一的高等舞蹈专业培养基地。本文针对全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现状,结合西藏大学艺术学院的民间舞蹈教学情况,强调通过吸纳其他兄弟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因素,更加丰富西藏大学的藏族舞蹈教学内容,使其形式多样、特色浓郁、文化底蕴厚重的特点更加突出。同时在此吸纳过程中,更好地继承和发展藏族舞蹈的教学等。  相似文献   

5.
《母亲》是由张继刚编导,藏族舞蹈家卓玛表演的藏族舞蹈。藏族舞蹈是我国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一个分支,属于一个区域性的舞种。将藏族舞蹈《母亲》系统引入高校舞蹈课堂进行尝试性的教学,突出了学校舞蹈教学的民族特色,使学生在学习藏族舞蹈文化的同时了解藏族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6.
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斗争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中的民间舞蹈,为藏族人民所喜闻乐见并世代相传。藏族人民通过这些歌舞来体现他们的审美情趣、社会理想。通过藏族传统舞蹈——"锅庄"舞的动作、姿态、风格、身韵,多侧面、多角度地探寻其内部规律和审美特点,揭示藏族"锅庄"舞蹈真正的、内在的本质特点,以便更好地把握古老民族在发展中所具有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7.
在藏族历史上 ,舞蹈艺术在藏族人民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同样 ,民族美学也给舞蹈以强大的生命力 ,并世代流传。藏族酷爱自己的文学艺术 ,具有宗教色彩与风格的舞蹈艺术 ,是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藏族土著舞蹈集中和多方面地反映了藏族人民的审美观念。在藏族舞蹈中以人模仿鸟兽再现画面的原始拟兽舞蹈 ,其模仿动物的舞蹈神态逼真 ,惟妙惟肖、独具风格 ,形成独有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8.
藏族舞蹈是西藏人民生活的缩影,是藏族近5000年历史发展的文化沉积。藏族舞蹈所特有的审美特征与舞蹈特点是西藏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文化现象的集中体现。探讨藏族舞蹈的风格特.量及其在表演中的把握是继承优秀藏族舞蹈艺术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藏族传统舞蹈的身韵、风格以及审美意识、审美理想的研究,探讨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从而在继承和发展创新藏族舞蹈中,把握古老民族的基本审美特征,使发展中的藏族舞蹈更具有民族特色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藏族传统舞蹈的身韵、风格以及审美意识、审美理想的研究,探讨了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从而在继承和发展创新藏族舞蹈中,把握古老民族的基本审美特征,使发展中的藏族舞蹈更具有民族特色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舞蹈多元化的发展,民族舞蹈的形态和风格多种多样,很多少数民族的舞蹈在人们的视野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藏族舞蹈具有浓厚的藏族文化气息,让人领略与众不同的藏族风俗、民俗。本文将从文化特性和艺术价值两个方面对藏族舞蹈进行略探。  相似文献   

12.
由于生活的环境和文化的差异,造成了藏族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原有的幼师舞蹈教学之间的矛盾,产生了认知冲突,阻碍了藏族学生学习幼师舞蹈的积极性。发挥藏族学生特有的优势和基础,合理利用藏族民俗舞蹈元素,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针对藏族学生的基础能力与幼师舞蹈教学之间的差距进行补缺教学,加快藏族幼师生舞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青海藏族原生态舞蹈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资源丰富。随着青海地区旅游经济的日益发展,藏族原生态舞蹈资源也愈来愈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对青海的旅游发展和藏族原生态舞蹈的保护都有积极的作用。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青海藏族的原生态舞蹈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弱势、机遇和威胁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青海藏族原生态舞蹈的发展的理论依据和未来趋向。  相似文献   

14.
查贝 《现代企业教育》2008,(24):141-142
藏族历史悠久,居住区域广阔,由于受古代唐、南昭、西域文化以及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以及自然环境、劳动生产、风俗习惯的差异,民间舞蹈形式极为丰富多彩,风格韵味各有不同。藏族民间舞蹈是农牧文化与宗教文化融合而成的舞蹈艺术形式,其风格特点体现在舞蹈形象的动作刻画上,表现在伴唱曲调的旋律特征和歌词上,又因农区、牧区、林区、半农半牧区之不同,而增添了地域的文化色彩。舞蹈《弦歌悠悠》从藏族舞蹈风格特征、藏族舞蹈动作特征、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等方面给了我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5.
张淼 《华章》2012,(26)
我国56个民族拥有着厚重的民族文化,而舞蹈艺术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承载着发展、弘扬民族文化的艰巨使命.藏族舞蹈教学始终作为“学院派”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一大训练体例,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训练意义.本人旨在通过藏族舞蹈“屈伸”这一动作,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剖析藏族舞蹈中“屈伸”的重要性,也借此呼吁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基础训练在整体教学过程中不可撼动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背鼓原是藏族原始宗教祭祀的法器,后传入民间,属于藏族乐鼓艺术的一种形式。背鼓舞蹈是流传于西藏、青海等藏族地区民俗舞蹈中的男子鼓舞,其厚重浓郁的舞蹈风格,丰富体现出藏族乐鼓艺术博大精深的历史与渊源。男子独舞《天鼓》就是采用民间背鼓的方式,充分表现出藏族背鼓舞蹈的风格与特征。鼓是藏族宗教祭祀的法器,同时作为一种打击乐器又广泛运用于民间娱乐,其在不同的场合、时间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鼓和舞蹈的结合又是一种完美的艺术呈现,那么背鼓舞蹈其风格特征究竟是什么呢?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这一神秘的藏族鼓舞。  相似文献   

17.
在民间舞的教学里,藏族舞蹈是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颤膝是藏族舞蹈最大的特色之一。掌握好颤膝的“碎颤膝”“软颤膝”“硬颤膝”三种方法,对学好藏族舞蹈,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赏析藏族民间舞蹈为切入点,通过对藏族民间舞蹈来源及形成的分析阐述"颤"的重要性,以及"颤"是怎样贯穿于整个藏族舞蹈的每一个动作,奠定藏族舞蹈动作的基调的。藏族舞蹈的动作无论是松弛柔美的,还是粗犷豪放的,都是通过舞者膝部的"颤"体现着它们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9.
在藏族舞蹈中,膝部关节的屈伸自始至终贯穿着近千种不同的藏族舞蹈动作中,由屈伸动律变化而形成的各种舞蹈动作韵律使藏族舞蹈增加了无限的魅力,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是藏族舞蹈的根。形成屈伸动律是重要因素是1、藏族作为游牧民族喜欢住在高山上逐水草而迁移居,因此上山、下山是藏人生活中最普遍的行进路线,面对险恶的山路,崎岖陡峭的山崖行走,膝部关节的运动比较发达,在山路高低时,行进快慢中,无意的增强和加大了膝部关节的控制力和柔韧性。2、世界屋脊地高气薄、非常寒冷,因此藏民族喜欢穿羊皮、虎皮、豹皮制成的长袍来抵御寒流,因此藏族服装成为中国少数民族中最厚重的一种服饰,而这些宽大的服装和厚重装饰形成很大的重力。压迫着膝部关节,并不由得需要双膝来支撑并调节重力,因此环境和服饰是形成藏族舞蹈核心动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国民族独特的艺术文化形式,舞蹈的发展、演绎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藏族舞蹈起源于高原,是藏族人民勤劳勇敢、对抗自然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