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郑树平 《新体育》2020,(5):74-77
这位20岁的小伙子是本赛季山东西王男篮的最大惊喜之一,他的“一条龙”快速反击令人叫绝。但接受采访时,他却很低调:“我现在还不太成熟,需要提高的地方太多了,没有多少可以说的东西”。山东西王男篮后卫陈培东是今年CBA全明星技巧大赛冠军。  相似文献   

2.
析武术理论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武术理论的哲学基础进行探讨。认为,武术在民族文化的总体氛围中,孕育、产生、衍化发展,自然地融合了中国哲学的思想观念。武术理论的哲学基础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易经哲学,即“天人合一”整体观、阴阳辩证观、八卦哲学;道家哲学,即“道生万物”观、“反者道之动”辩证法、“气论”;儒家哲学,即“爱人”与“知天”。  相似文献   

3.
李阳冉 《精武》2007,(2):1-1
“新事物”与“旧事物”是现代哲学中的两个名词。一般人见到“新旧事物”,便简单的以事物出现的先后来作为判断标准,其实不然。从理论上讲,凡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都可称做“新事物”,而那些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正日趋灭亡的东西,则是“旧事物”。中国武术在经历了数千年后留存至今,但现在的情形  相似文献   

4.
我是50年代学习机械制造的大学生,喜欢集邮,因而与圆规、三角板和集邮相伴了几十年。因邮识浅薄。以致写的邮也很“机械”,有如机械运动轨迹那样——“简单而重复”,让人读起来干瘪而乏味。然而,退休儿年来却喜欢上了“爬格子”,原先是想以此打发日子,使生活不致太单调,后来写邮时,通过查资料、读邮书邮刊等,学到了不少东西,增长了邮识,使得“爬格子”比买邮品更有兴趣,也就很自然地和(《上海集邮》结了缘,并且圆了邮上(《上海集邮》之梦,去年还“儿度夕阳红”。  相似文献   

5.
狼的精神 一、卧薪尝胆:狼不会为了所谓的尊严在自己弱小时攻击比自己强大的东西。 二、众狼一心:狼如果不得不面对比自己强大的东西,必群而攻之。 三、自知之明:狼也很想当兽王,但狼知道自己是狼不是老虎。 四、顺水行舟:狼知道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回报。 五、同进同退:狼虽然通常独自活动,但狼却是最团结的动物,你不会发现有哪只狼在同伴受伤时独自逃走。 六、表里如一:狼也很想当一个善良的动物,但狼也知道自己的胃只能消化肉,所以狼惟一能做的只有干干净净的吃掉每次猎物,而某些自认为是善良的动物却总在酒店饭庄里做一些不是“太善良”的事。 七、知己知彼:狼尊重每个对手,狼在每次攻击前都会去了解对手,而不会轻视它,所以狼一生的攻击很少  相似文献   

6.
太极一词,始自《易传·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者,大也,有至高、至大之意;极者,指尽头,有无限之意。太极,本指派生万物的本源, 是最初最高的实体。汉唐以来,学者们对它的解释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一是认为太极是混沌未分的元气;其二认为它就是“无”;三是认为它是理或道。气本论与理本论的争论,是这一传统哲学发展的基本线索之一。太极图是后于《易经》而出现  相似文献   

7.
火箭发射台     
理念没有先进和落后之分新赛季开赛以来遭遇诸多不测的八一双鹿队,从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开始,已逐渐找回“王者”的感觉。就连以“冷酷”闻名的八一队主教练王非也一改常态,对记者的任何提问都很有耐心地一一作答。问的最多的是,在美国NBA深造归来后,王非都带回了什么,他究竟用的是什么样的先进理念来“武装”八一队的?王非对问题的提法并不是很赞同:“我个人认为,美国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先进的,中国的东西也不见得就是落后的。任何战术都有自己的特点,关键是看你那一套是不是适合球员,能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球员们的潜力。”王…  相似文献   

8.
读后编后     
《围棋天地》2005,(9):96-96
希望越来越好 今年“天地”文字稿有所增加,我觉得这是可取的,第7期介绍北大教授孔庆东那篇就很棒,“人物名流”是个不错的选题。王元老师给初学者的讲课开始我还不怎么看,现在比较重视了,因为虽然很早就会下棋,但很多东西理解并不透彻。关于来自读者的稿件,我认为文字风格可以再多样化一些。“段位自测”似乎不是很准确,想来实力这东西还是要靠实战证明,但能做做题也是不错的。总之“天地”今年进步不小,希望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9.
《健身科学》2013,(7):9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山药是个好东西,健脾益胃、助消化、降低血糖、预防心血管疾病、延年益寿。可是让很多人困扰的是,山药处理起来也真麻烦,去掉皮的山药太滑了,表面的粘液弄到身上会很痒,而且山药又很  相似文献   

10.
话语2011     
《网羽世界》2012,(1):36-39
“我的奖得不得不太重要。我个人认为早该得过了。我觉得最该拿的是2005年,当时没拿很遗憾。后来是否给我应该不重要了。”1月16日,安踏2010CCTV体坛风云人物颁奖盛典,获得最佳教练员提名的李永波说。  相似文献   

11.
中国足协阎世铎最近提醒人们不要“神化”米卢 ,很对 ,不过 ,米卢确有真本事 ,决非走江湖卖假药之辈 ,所以神化固然不好 ,但也不应淡化。米卢能把中国队带进世界杯决赛圈 ,过去由他执教打下基础的墨西哥队、美国队、哥斯达黎加队、尼日利亚队也全部晋级日韩世界杯 ,实现了“米家军”大团圆 ,说明米卢执教经验是有一套的。作为中国本土教练员 ,不论过去曾经怀疑过米卢的 ,或者虽无“口诽”却有“腹诽”的 ,现在都应当口服心服 ,虚心向米卢学点东西。学什么呢?我以为不必太局限于米卢怎样训练、怎样布阵、怎样换人等具体经验 ,而应当从根本处…  相似文献   

12.
和许多老年集邮者一样,我原来对电脑这东西一窍不通,且不愿学习,感到太费脑子,学起来很难;但又很羡慕甚至嫉妒年轻人玩电脑时那种得心应手、其乐无穷的样子。萌生从网上搜素邮品、继而购买邮品的念头,首先是在我孩子的反复怂恿和鼓励下开始尝试的。在学会了一些简单操作之后,我几乎每天必上网浏览邮品,与淘宝店铺上的诸多卖家在“给我留言”或“与我联系”等栏目内进行对话。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儒道哲学思想视野下的太极拳文化内涵进行分析.认为:太极拳文化吸收和应用了中国古代儒道家的哲学思想,蕴含着儒道哲学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和谐统一”、“仁义谦让”、“无为思想”、“养生之道”和“虚静本体”观念.因此,太极拳文化是中国儒道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中国儒道哲学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4.
林光常 《健身科学》2005,(11):11-13
目前肝的问题之所以严重,是因为我们太喜欢吃油腻的东西,我们的胃肠不能处理油的东西,必须经由肝才能处理,肝处理油的时候,我们听过一句话,叫做“肝包油”。肝和油在一起,肝就会慢慢脂肪化,比例超过百分之五就叫“脂肪肝”,脂肪肝逐渐变成肝硬化,肝硬化以后,就慢慢变成肝癌!  相似文献   

15.
幽默漫画     
自信巴比长得很帅,他自信能成为一个杰出的足球运动员,于是他来到—个足球俱乐部,找到了教练。教练看了他一眼,对他说:“有两样东西妨碍你成为优秀的足球运动员。”巴比很奇怪:“什么东西?”教练:“你的右脚和左脚。”  相似文献   

16.
本认为中国画讲究“气韵”,具有“气韵美”。指出“气”的概念源于哲学、伦理学。继之,评述了历代绘画理论家的“气韵论”。  相似文献   

17.
李小龙截拳道思想探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龙堪称功夫哲学大师。如果我们单纯地把“李三脚”、“蔽目粘手”、“寸劲拳”等绝技视为截拳道,甚至望文生义,简单诠释截拳道为潜步接近或半路拦截的一种武道的话,我们就根本不了解李小龙,更不了解李小龙之所以博采众家之长,经过长年精益求精的潜修苦练而创立截拳道的初衷。 李小龙是这样的人:只要认为有用的东西就吸收过来,并不断发展更新的一种方法、思想和概念。如果我们沿着李小龙成长的足迹进行透视,会惊奇地发现,李小龙截拳道的伟大意义就在于:把“一定之规”的东西加以深化和提炼,从中抽出更精辟的而社会又更容易接受的东西,舍去一切冗长的论述,把广阔的思维空间留给了后人。这种截拳道不仅仅限于武术方面,同时也是我们人生的指导思想。那么,截拳道思想能冲出众多技击流派的荫庇,而闪闪发光,其奥秘何在呢? 1、战而胜之 就李小龙的体魄和动作,并不见有什么惊人之处。  相似文献   

18.
体育哲学一般认为黑格尔哲学虽然深刻地探讨了艺术和美学,但它对身体、游戏和竞技的探讨,更属于意识哲学,因此被贴上了理性形而上学的标签。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和文本分析的方法,对黑格尔哲学真正诞生地《精神现象学》中“身体性”概念的哲学脉络、内涵和意义展开剖析,借此纠正体育哲学对黑格尔哲学的一些误读。研究认为,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通过普遍性构建的人类精神本身的思辨结构里,重建了精神与感性的关系。“身体性”则是黑格尔依靠其对宗教史中感性发展的经验性认识,在“历史性”和“身体”范畴里建构的一个工具性概念,“身体性”意味着在精神发育历程中,存在“前—身体”至“后—身体”的发生史。同时,黑格尔试图通过“身体性”诠释并解决理念、感性和身体的同一性问题,即“身体性”经过“祭拜”“命运”和“神性”阶段形成了“身体史”。最后研究提出,在现代社会数字化生活背景下,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身体史思想仍可诠释如电子竞技等新兴体育项目的“弱身体”或“无身体”现象,对人们认识虚拟和现实世界中身体文化的“体育化”仍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原年 《武当》2007,(5):21-22
近来影视界时兴“戏说”。野史、小说有“戏说”,正史也有“戏说”,很是热闹。“戏说”正史虽有篡改历史之嫌疑,但作为娱乐,能博人一笑,不误导观众,也无大碍。但有些东西却是“戏说”不得的,比如  相似文献   

20.
来层林 《收藏》2001,(8):22-23
有人认为赏石是随心所欲,没有定论的;有人认为“瘦、皱、漏、透”的赏石原则已经过时,应以“纹、色、形、质”为赏石准则;还有人把著名画家齐白石所说的“太似媚俗,不似欺世”作为赏石原理;也有人认为原石最美,不能有任何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