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华武术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哲学和伦理学的角度对中华武术思想的历史渊源与表现特色作了论述。文章认为中国古代道家哲学的本体论构成了中华武术的认识论基础,这主要反映在武术思想中的道论、气论与天人合一论。文章指出中国古典哲学的朴素辩证观是中华武术方法论的基本原则,表现在老子的“反者道之动”思想成为武术的战略原理,阴阳辩证法构成了武术技击方法,以及武术思想中的形神统一观。文章还分析了儒家仁学对中华武术的深远影响,指出“仁义”观念成为中华武术伦理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温冰 《武当》2014,(8):40-43
武当武术的理论基础是老庄哲学,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把宇宙看成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而“道反”是老子的一个重要理论。老子认为,“道”能产生天地万物,并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而天地万物运动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这种规律就是“反”,亦即《老子·四十章》所说的“反者道之动”。道反的运动规律有两种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3.
中国武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其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也深受传统文化的滋养与影响,特别是武术文化借鉴并吸收了传统哲学中的核心思想——“道论”,使武术不仅具有搏击的功能,更具备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德育和教化的功能,成为练习者提升个人修养、提高精神境界的可行手段,也成为武术区别于其他武技的最重要的文化特征。武术文化所吸收和借鉴的传统“道论”哲学,主要源于宋明理学对于“道”的理解和解释,其中“道”具有“道德”“道理”“方法”等3个层面的含义;而武术与“道论”相结合主要采取了“道器不二”和“比附与借用”2种实现途径。武术文化对于传统“道论”哲学的吸收与借鉴,不仅使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观念层面完成对武术文化的理论构建,也为自身在传统文化的大氛围中寻找到存在与发展的“合道性”依据。  相似文献   

4.
武术的内外兼修和它的中国传统哲学基础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中国武术很注重内外兼修。中国传统哲学最根本的观念“天人合一”是其哲学基础。其表现为(1)演练既追求外在“形”的美,更追求内在神的美;(2)既强调“外练”又强调“内练”;(3)武术的内外相合,其本质是协调,它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意识而形成的独特理论;(4)中国古代贤哲所追求的“内圣外王之道”体现到武术中是把武德和知识修养与经世安民相结合。武术融健身、防身和中国传统哲学为一体,外国爱好者在练武术时也必然受到中国传统哲学有益的熏陶。  相似文献   

5.
崇德尚武弘扬传统中国武术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清 《中华武术》2005,(4):36-37
(一)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从武术发展的历史看,它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武术理论中包含着浓厚的古典哲学思想。我国古典哲学中的“道”“气”之说以及“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理论等,均是武术理沦的重要依据。“气”被视为武术养生的哩论基点;“天人合一”,实现人与自然拘和谐统一,成为武术运动追求的一大境界;  相似文献   

6.
《武林风》这档地方卫视栏目,其成功有目共睹。这作为一种现象,值得研究。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理论分析法展开研究。研究思路:透过《武林风》现象分析其成功的原因,进而思考高校武术开展尴尬的根源,并探索高校武术开展困境的破解之道。分析“武林风”现象,发现:大众的“武术情结”是“武林风”成功的思想基础;以娱乐思维为主导是“武林风”成功的关键,进而剖析和思考当前高校武术开展困境的根源是思维问题,即:以竞技武术为内容,以训练模式授课的竞技思维定势问题。因而提出,高校武术开展困境的破解之道:思维转向,即由竞技思维定势转向以娱乐思维为主导,并在武术课的内容、师质改造、竞技武术的定位和武术教育功能的定位方面做了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7.
论武术的整体思维与传统健身理论的有机结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整体思维奠定了武术理论研究的基础。它所涵盖的传统健身理论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即天人合一的自然强身观;物我合一的仿生健体观;内外合一的修炼康寿观。  相似文献   

8.
峨眉“环禅道”太极拳是曾庆宗先生在广泛吸取各家武学精髓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传统哲学以及武学理论所创编而成的新型太极拳类。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将峨眉“环禅道”太极拳的内涵特点与体育院系武术教育的实践相结合,分析得出其进入体育院系武术课的可行性因素主要有:符合当前国家大力发展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大背景;符合当前高校特色办学和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峨眉“环禅道”太极拳是优秀的课程资源;教材师资等客观条件逐步成熟。  相似文献   

9.
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又指导实践。技术体系是构建理论体系框架的基础。试用“内外”两大系统,“母子”知识结构、“纵横”研究方法建构武术理论体系框架。“内”是指有关武术的学科与内容,如:武术哲学思想、武术的基础理论、武术专业理论、武术史学等;“外”是指与武术有关的学科与内容。如:武术教育学、武术心理学、武术保健学等。各学科与武术学科的知识为  相似文献   

10.
中国武术套路产生的传统文化背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中国武术套路练习的存在和发展是武术运动形式的重要特点。它表现为高度的程式化。其产生和流传是中国传统文化背景所决定的。“道”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人把“闻道”作为追求的目标,这是武术套路产生的思想基础。崇礼是其产生的伦理道德基础。而中国文化的家族本位性也有利于武术套路的发展和延续。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传统武术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中国古代哲学的角度,分析论述太极、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探讨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中国武术的渊源,以求丰富武术理论达到促进武术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论武术文化中的传统哲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及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就武术文化中蕴含的传统哲理进行探析。结果显示,武术文化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观、形神统一观、阴阳学说的辩证法思想及气理论,再现了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之魂,也是武术之魂。  相似文献   

13.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是探究自然界和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对自然科学的内容和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进行哲学层面的概述。自然辩证法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时代产物,是智慧发展的结晶,它不仅保留了传统哲学的精髓,还有着现代科学的特点。蕴含着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更是一种指引现代人价值观的方法论,对人类生活的思想价值和社会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从自然辩证法的不同方面分析体育教学,为体育教学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体育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身体发展规律相适应,促进体育教学相关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身体哲学视角出发对武术文化的再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身体哲学角度来看,人的根本差异性在于人的身体,这是人的本源。身体是武术起源的基础和发展的灵魂,因为武术的产生首先满足的是个体身体的需要。武术的博大精深也从反向证明了身体的差异性。形神统一与身心合一是武术修炼的哲学基础。武术现代化、国际化最终要解决的就是全世界人类身体的不同,武术改革最终要直面的是身体的不同,武术最终是要回归于身体,因为身体是武术发展的永恒终点。  相似文献   

15.
试述中国古代哲学对武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的研究方法,从中国古代哲学的视角,分析论述太极、五行、道与气、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与中国武术的渊源关系,以为中国武术学科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传统武术以其特具的表现形式流行于华夏大地数千年,其深奥的哲理、精湛的技法、宽仁的伦理道德观折射出其的文化内涵和博大境界,本文从古典哲学的角度揭示了武术思想的渊源和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和综合分析法,从哲学的视角,透析中西方哲学对中国武术的影响,及其相互融通,构建在和而不同的原则下,既重视自然理性,又重视人文道德的武术哲学理念;在面对奥运的特殊转型期,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对武术文化的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探求武术发展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18.
传统武术内涵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传统武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拳理拳法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对立统一范畴。设定了理想的人格境界:天人合一;理想的技术境界:得意忘象。强调以修身作为途径。经络导引方法的运用,使其在健身、养生方面独具一格。传统武术是以中国哲学为思想指导的,关于技击修身的一门科学。  相似文献   

19.
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有一定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武术文化的特点,论述了武术文化对培养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身心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等发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