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论语〉选读》该教什么?从结合课程目标对于经典选读教学的定位和对过去教学的反思出发,探讨弱化文言字词及语法教学而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去阅读文本,从而可以使学生解决心灵困惑,获得心灵的滋养,达到在阐发《论语》现代意义的过程中,实现继承《论语》传统价值的目的教学指向,以助于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2.
陈小兰(湖北黄石实验高中语文教师)本期的“圆桌读书会”由我们湖北黄石实验高中承办,非常感谢《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对我们的信任。《生命的邮件》是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对自己刚出生的孩子寄出的生命的祝愿,文中阐释了生命的内涵和意义,蕴涵着人生的哲理,对即将踏上人生之旅的中学生很有指导意义。请同学们围绕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谈谈自己的见解吧!陈静(湖北黄石实验高中学生)处在一个缤纷的世界里,总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人心的冷漠与遥远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到对方与自己。心灵的沟通演变成心机的较量,纯洁的心灵变…  相似文献   

3.
正不管是青年、中年还是老年教师,大家无一例外地面对这样的核心与本源性的问题:如何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获得意义与幸福?如何在教育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朱永新老师的《教师第一课》便是我们修炼教育人生的必修课,是修炼幸福教育的必修课,是修炼品质教育的必修课,是一本使我们心灵飞翔、人生飞翔的书。  相似文献   

4.
哈薇 《青海教育》2002,(10):17-17
“《校园文化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发表自己看法展示自己才华的园地,那里有我们人生的标的,任我们徜徉的殿堂,她是我们与老师心灵的桥梁,在那儿,可以放飞我们的理想。”……诗情画意般的描述是互助一中学生对他们的《校园文化报》的切身感受。  相似文献   

5.
刘轩对刘墉说过:“爸爸,您的《超越自己》、《肯定自己》、《创造自己》都不如我的《寻找自己》。”我也曾认为:不先寻找到自己,怎么能肯定自己、创造自己、超越自己呢?也许寻找是我们天生的执着,因为我们还没有成熟,就必须寻找。从小到大,我也在不断地寻找,寻找自己心灵的坐标,寻找自己人生的定位,寻找活着的理由。于是,我决定起程去寻找自己,并希望在这寻找的过程中,使自己成熟! ——题记  相似文献   

6.
诗歌是文学艺术的最高级形式 ,因为诗与人在生命和心灵的深层血魂交融 ,高度统一 ,没有真切的人生体验和感悟 ,就不可能感发 ,而且必须意象生动 ,意境幽美 ,诗句清新凝炼 ,形式奇丽妙美。正如牛人在《诗》中所写的 :用一杯 /灵魂的酒 /把心点燃 ;又如在《诗人》中所写的 :你是诗 /我是人 /微妙的幽会 /来自心底 /可见诗之美妙和难以读解。那么 ,怎样解读和欣赏作者的诗呢 ?一、从人生道路寻觅心灵轨迹在作者的诗中 ,《走出老牛坡》是最重要的一首。因为这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完整抒写 ,全诗四节 ,可理解为 :诞生的悲剧 ,命运的选择 ,生命…  相似文献   

7.
所谓价值观,《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对经济、政治、道德、金钱等所持有的总的看法"。写价值观类话题作文,首先,要善于叩问自己的心灵:我认为哪些东西是最重要的?比如满意的生活、挑战性的人生、成就感、世界和平、家  相似文献   

8.
《世说新语》中所表现的魏晋士人对心灵境界之追求,是围绕"人格与心灵的艺术化"而展开并由此实践于其生活中的,为现代"人生艺术化"理论的创构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主要表现在追求情趣化之人生、完满化之人生和诗意化之人生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聊斋志异》中有70余篇涉及到了商人和商业活动,这与蒲松龄个人的特殊境遇相关。他是以商贾之事为依托,借用这一特殊的社会角色和人生舞台,寄寓一己独特的文人情怀。他在幻想世界里作自由不羁的心灵畅游,抒写自己怀才不遇、科场失意的悲愤,浇消现实生活中穷厄困苦的压抑与哀愁,也实现着对现状的理性超越,透露出的是一个以经国济世为人生目标却屡困场屋的业儒者难言的悲凉和艰辛的心灵跋涉。  相似文献   

10.
《小读者》2012,(3):34-34
人生如歌,年华似水,是喜悦还是惆怅?抑或是忧喜并致? 王黎冰同学的《妩媚的春三月》所抒发的情怀似是后者。散文是心灵的白皮书。你要让散文写得厚重,就必须以自己的崇高与圣洁去熏陶和净化读者的心灵.你必须首先从散文中提高自己的人品和情操。王黎冰同学由“春景”生出许多感慨,看到春来春去,时不我待。必须不失时机地“把智慧与种子一起播上”,表现出勤奋耕耘积极进取的人生.这是很可喜的。  相似文献   

11.
[定位 ]以品读文学人生来思考现实人生。《荷塘月色》一文 ,是 1 92 7年朱自清在社会剧荡、前路暗淡之时 ,悄然蛰居清华园里 ,为抒遣心中郁闷惆怅而写的。那浮起薄薄青雾的荷塘 ,正是他郁闷彷徨的精神写照。但是 ,那如梦幻一般的清塘荷韵 ,又何尝不是作者摆脱郁闷、超越彷徨的心灵寄托呢 ?那一夜绝美的月下荷塘及荷塘月色 ,只存在于朱自清的心里 ,那是他找寻回来的在抑郁苦闷的人生中曾经失落了的精神家园 !借助《荷塘月色》的意境审美来感受并思考朱自清随缘自适、淡泊宁静的人生境界。这些感受和思考 ,将有助于学生们省察并重塑自己的内心…  相似文献   

12.
细细品读《与心灵一起舞蹈》,“在追赶中‘生产’快乐(代序)”描述了一位普通农村教师以自己的不懈努力,逐渐成长的过程。“做一个勤奋的学生”,“没有喝彩也有精彩”,“学习是永远的追求”,这不正是所有优秀教师成长的过程吗?朱华忠的付出是有很大收获的,十五年,发表论文数百篇,出版著作两部,从农村走进城市,以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不懈地追求、探寻,自信、成功地追赶,活得快乐,活得精彩。走进《与心灵一起舞蹈》我们深深地感到,教育是一种舞蹈,同时也是一种心灵的交往,一种情感的舞蹈,—种心灵相吸,心灵共鸣,在心灵的交往中分享着快乐与幸福…  相似文献   

13.
写作是作者自我生命发展的需要,它是一种精神体验,一种心灵活动。为此,在写作中,作者要走进心灵的世界,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进行心灵的对话,在对话中荡涤灵魂,升华自我。一、写心灵的人生感悟任何作品都有其灵魂的显现,而文章的灵魂正是作者对生活感悟的结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对生命意义的感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对真挚友情的感悟;“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对纯真爱情的感悟……感悟是文章的灵魂,文章有了灵魂才能生动,才能动人心魄。例如:我边划边想:人生不也像划船吗?驾驭自己的人生小…  相似文献   

14.
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后人也常用“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来告诫自己。王彦伟在长达23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和教研生涯中也有了自己的人生感悟——保持住心灵的宁静。  相似文献   

15.
品鉴《汉字百味》,尽得人生百味.《汉字百味》恰似一部人生百科全书,以丰富的人生阅历与处事智慧为心灵疲累的世人指点迷津、疗愈创伤,堪称中国式的“心灵鸡汤”.深切的人文关怀与澹泊的处事哲学包蕴其中,体现出作者的良知与悯世之情.  相似文献   

16.
《尘埃落定》以历史为意象,抒写作对人生和生命的宗教体验。小说的第一人称视角,为作和读的心灵交融提供更多的通道。小说的标题,小说对人生无常和虚幻的表达,对二少爷灵魂的解剖,对人生贪、瞋、痴的展示,都注入了作深切的宗教关怀。宗教体验的诗性表达,是《尘埃落定》最突出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7.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会。”强调写作要放飞心灵,张扬个性。  相似文献   

18.
也谈历史教育的无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完潘金传老师《追问历史教育的无效性》(见《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年第4期)一文后,颇有感触,也想借此话题说些心里话。就常理论,历史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认识自己、做好自己",即"服务人生"(任鹏杰语)。历史赋予我们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内容,注重人的价值观念和高尚品格的培养,注重心灵的成长和意识的潜移默化,所以,历史教育的作用与  相似文献   

19.
[题目] 有人主张敞开自己的心窗,晾晒自己的心灵;也有人认为要守住自己心灵的秘密。不同的观点可能缘自人们不同的个性、不同的人生经历与领悟。你思考过要不要保守心灵的秘密这一问题吗?你对此有怎样的认识呢?请就“心灵的秘密”话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真实的思想。自拟题目,自选文体,800个字以上。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拟古》其九是以著明诗人曹植为主人公的代拟体,是以曹植作品为底文的模拟之作。这首诗的独特叙述视角所呈现出的不仅仅是主人公眼中的外部世界,而且是主人公内在的心灵世界。《拟古》其九是诗人对诗人的解读,是诗人对诗人的发现,是诗人对诗人的刻画,是诗人对诗人的揭示,是遥想中的遥想,是追忆中的追忆。这首诗充分表现了曹植的生存漂泊与心灵漂泊。这是一代诗神的精神诉求,是寻求真理的痛苦呻吟;这是屈原内审式的人生独语,是他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深度开掘和庄严自问。这首诗具有拟古和咏史的双重诗学属性,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