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真理是属于认识论的范畴,真理问题历来是认识论当中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辩证法同形而上学激烈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就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来看,真理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把真理问题明确地和认识论联系起来加以考察与说明。此外,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真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又是联系着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实践既是认识的基础,也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基础。所谓实践,主要是指社会的生产实践、阶级斗争实践和科学实验的实践;并且,只有劳动群众才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生产观点、阶级斗争观点、科学实验观点)和群众  相似文献   

2.
人们的认识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正确的认识叫真理,不正确的认识叫谬误。如何去辨别真理和谬误呢?这就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这个问题是人类认识史上长期论争的问题,它贯串着唯物论和唯心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的尖锐斗争。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这个问题才得到真正科学的解决。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亦即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它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从而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唯物而辩证地解决了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问题。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在他的光辉哲学著作《唯物主义和经验批  相似文献   

3.
第一章经验批判主义的认识率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一) 马赫参见: 1.“哲学辞典”,第四版修订本,中文版,第432—433页.2.“列宁全集”第十四卷附册,第51—52页。“……因而,说世界仅仅由我们的感觉构成,这是正确的。但这样一来我们所知道的也就仅仅是我们的感觉了,而关于那些核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的产物只是感觉)的假定,就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和多余的了。这样的观点仅仅在不彻底的实在论或不彻底的批判主义看来才是好的。”(第32页;单行本  相似文献   

4.
真理与谬误是否能互相包含,最近,哲学界在“双百”方针指引下,重又开展讨论。我们本着就教哲学界诸同志,对这问题也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恳请读者不吝教正。一哲学界有人认为,真理与谬误可以“互相包含”或者说“互相渗透”。对这一观点,我们未敢苟同。我们认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真理和谬误。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论中两个互相对立的范畴,都有各自明确的质的规  相似文献   

5.
<正> 在《反杜林论》哲学编的第九章《道德和法·永恒真理》中,恩格斯在批判杜林把真理和谬误绝对对立起来的形而上学观点时,阐述了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6.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标准,同时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并考察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从而正确解决了认识论的一系列问题,使认识论成为真正的科学。列宁在新的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做出了重大发展。他提出了两条认识路线的原理,阐明了认识论的三条原则,并提出了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的论断,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一个时期来,在一些哲学教科书中,大都认为真理发展规律就是同谬误的斗争。在这种观点看来,真理只有通过同谬误进行斗争并排除谬误才能发展。我认为对真理发展规律的这种理解是值得商榷的,因为这实质上是把真理的发展规律同认识的发展规律看作是两个不同的东西;是把真理发展过程中的错综复杂的情况简单化、绝对化;是离开矛盾的同一性,孤立地去强调矛盾斗争性对真理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本文试就这三个方面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被我国哲学工具书及教科书普遍采用的“真理客观性”观点均认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所以真理也是客观的,真理与客观真理是等价的范畴,客观性是真理的根本特征和本质属性。笔者以为,这些几乎是常识性的观点,它的基本论据、推理过程及其结果都存在严重的逻辑错误和内在矛盾,因而从根本上说是站不住脚的。现就笔者对其存在的疑义举要如下:一疑──“真理客观性”观点与实践标准相矛盾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应该是能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从而确定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在…  相似文献   

9.
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是不同的。把逻辑证明和实践相并列,认为真理有二个标准是错误的,但是,否认或贬低逻辑证明的作用也是片面的。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基础上,正确估计了逻辑证明的作用,并科学地阐明了这两者的关系. (一)以认识或客观对象为标准为什么不可能真理的标准,是指据以区分真理和谬误的准绳。由于真理和谬误都是主观对客观的关系:前者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后者是歪曲的反映,因此,真理的标准,从本质上说,也就是据以判明和衡量主观与客观是否相一致的标准.这种标准是实践.离开实践,试图从认识或客观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它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调强实践在认识、检验和发展真理中的首要地位;同时也肯定逻辑论证在认识、检验和发展真理中的重要作用。只有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充分体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能动作用。为此,我们必须弄清在检验真理中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的辩证关系:一方面,逻辑论证的前提u科学理论)、是在实践中产生并且经过实践证实的,逻辑论证所赖以进行的思维能力、思维规律、思维形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明确指出真理不包含谬误。真理的本性规定其自身不包含谬误;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相联,是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相对性及其表现“近似性”均与谬误无涉;真理和谬误的同一性,不包括互相渗透的情形;真理向谬误转化并非因为其中包含谬误。必须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结合起来,藉科学思维取得对于真理问题的正确认识。相对主义、主观臆断、片面性等思维方法,违背唯物辩证法,为科学研究所不容。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认识的基本特征,认识中的客观性及真理与谬误的原则区别,分析了真理的内容,提出真理的内容不是客观事物及其自身,真理内容的客观性是认识论中的客观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辩证唯物主义的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作是辩证的发展过程。对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作过不少阐述。列宁曾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列宁全集》第38卷,第181页)毛泽东同志发挥了上述的思想,明确提出了两个飞跃的观点。即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的飞跃和由理性认识到革命实践的能动的飞跃。他指出,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成功。他强调指出:“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如果只到理性为止,那末还只是说到问题的一半,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说来,还只说到非十分重要的那一半”(《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68页)他在分析了两个飞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认识发展的总公式:“实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精辟地概括了思维行程中的两条道路:“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马恩选集》第二卷第103页)他认为“第一条道路”是错误的;而“第二条道路”则“显然是科学上的正确方法”,并详尽地作了论述,从而被公认为辩证逻辑的基本思维方法,是思维用来掌握具体并把它作为一个精神上的具体再现出来的科学方法。恩格斯对此评价极高,指出“这个方法的制定,在我们看来是一个其意义不亚于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成果”。(同上第122页)并队为这种与历史方法基本一致的逻辑的研究方式“是唯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依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群众路线是党的组织路线和工作路线,毛泽东同志把它和认识论统一起来,从而使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机地、自然地结合起来,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独创性的贡献。根据毛泽东的认识论思想,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点,除了实践的观点、辩证的观点,还应包括群众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一、李泽厚美学的哲学基础——抽象实践论李泽厚同志一向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家自居的。他把自己的美学自称为“真正的”“实践观点”的美学(《美学论集》,第166页)。他说,马克思主义的美学——也即他自己的美学——不是从“意识或艺术作为出发点”,而是“从社会实践和‘自然的人化’这个哲学问题出发。”(《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第414页)“马克思主义哲学即实践  相似文献   

17.
一什么是真理?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或者说,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首先,真理是一种认识,它和谬误一样,同属于认识论中的范畴,是主观概念。其次,并不是任何一种认识都能称为真理,只有正确反映了客观实在的认识才能称为真理。人们有时把它称为客观真理,乃是为了突出它所反映的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所以,真理、客观真理和正确认识是同一概念。在日常生活用语中,用来表现认识成果的,有观点、理论、学说等名词。因之,正确观点、正确理论、正确学说  相似文献   

18.
《开封师院学报》一九七八年第四期发表了《直接经验,认识论的基石》一文,从文章的标题到文章的内容,作者都是把直接经验看作认识论的基石的。文章一开头就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把实践当作认识的泉源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正确的标准,把实践得到的直接经验当作认识论的基石”。我们认为,用直接经验取代实践作为认识论的基石,是值得商榷的。这里,我们只就认识论基础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在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深入讨论中,有人对有关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实践不是认识的基础或源泉,客观事物才是认识的基础或源泉。与此相联系,也不承认是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把实践纳入认识论的。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它实际上否认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混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的界限。  相似文献   

20.
科学的发展在于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创新,在于对旧知识、旧理论的突破与革命。因为,真理是在对错误的不断否定与斗争中无限发展的。恩格斯在其哲学著作中多次阐述了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正确与谬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对立统一关系。他指出:“凡今日被认为是真理的东西,都包含有现时隐藏着的错误方面,而这个错误方面过些时候就会显露出来;同样凡今日被认为是谬误的东西,都包含有真理的方面,因而它从前才被认为是真理,凡断定为必然的东西,都是由一些纯粹偶然性构成的,而凡被认为是偶然的东西,则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见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