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徐祯 《教学研究》2006,(3):203-205
本项研究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2003~2006年)“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与对策研究“中国大陆31个省市高校师生(教师1102人、大学生1090人、研究生1072人)审美价值观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师生在审美情趣方面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师生在审美标准方面存在共同性和多样性;师生的审美理想存在不协调性.  相似文献   

2.
本项研究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2003~2006年)“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与对策研究”中国大陆31个省市高校师生(教师1102人、大学生1090人、研究生1072人)审美价值观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师生在审美情趣方面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师生在审美标准方面存在共同性和多样性;师生的审美理想存在不协调性。  相似文献   

3.
调查表明,与公民整体相比,高校师生有着较强的审美需要,更注重以善良、真理、和谐为美,对于美学和美育有着趋于本质的认识;高校教师与学生相比,在审美理想上更为理性,更看重和谐之美。高校美育的实施,应以学生的审美需要为基点,注重养成教育;以高尚的情操塑造学生,提升学生的审美理想;增强审美知识教育,强化师生的美学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校师生审美价值观与闲暇价值观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研究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2003-2006年)“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与对策研究”中有关中国大陆31个省市高校师生(教师1 102人、大学生1 090人、研究生1 072人)审美价值观和闲暇价值观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师生的审美价值观在整体上存在一致性,但在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方面的部分项目上存在显著差异。(2)师生的闲暇价值观存在一致性,在闲暇时都比较注重自身素质、能力的提高,但有一定比例的师生有赌钱、喝酒行令的不良习惯。(3)师生的审美价值观和闲暇价值观间存在显著相关性,闲暇价值观是审美价值观的真实反映,也是人生价值观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5.
对全国31个省市2292名高校师生的文化偏爱与审美倾向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和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偏爱中国主流文化的高校教师,在审美倾向上极看重和谐,极不看重财富、漂亮、时尚和权力, 大学生则看重真诚, 也看重和谐、善良与真理;对后现代文化、异国文化和宗教文化感兴趣的高校教师, 极看重财富、权力, 大学生却极看重真理,师生都极不看重善良、真诚;喜欢通俗文化的高校教师,不看重真理, 大学生则不看重和谐:偏爱前卫文化的大学生,不看重真诚.在对结果所涉及问题进行讨论基础上, 提出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高校教师审美需要与消费观的调查分析,对所得数据运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高校教师的审美需要普遍不强烈,高校女教师的审美需要显著高于男教师.不同地域的高校教师审美需要没有显著差异;高校教师的消费观仍然普遍比较传统,有性别差异而无显著地域差异.高校教师的审美需要与消费观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针对高校教师审美需要和消费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如加强生活审美引导,促进高校教师的积极消费,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积极发挥美育在人们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中的积极作用等.  相似文献   

7.
所谓审美就是人对事物的关照、鉴赏和愉悦体验,它包括审美感知、审美记忆、审美情感、审美理解、审美想象等心理活动过程.审美需要是具有实体性内容的审美价值观念和审美价值取向.[1]本研究通过对中国不同学历层次、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的自由职业者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1)不同学历自由职业者审美需要不均衡,且总体上呈现审美需要水平随学历升高而升高的趋势;(2)不同地区自由职业者审美需要不均衡,大城市的自由职业者的审美需要水平总体上高于中小城市的;(3)不同性别自由职业者审美需要不均衡,女性审美需要水平要高于男性的.  相似文献   

8.
陈凤年  肖鸾 《培训与研究》2007,24(10):103-104
在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2003-2006年)"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与对策研究"中,对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1072名研究生的审美意识和公共道德行为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高校研究生审美意识模糊,并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高校研究生公共道德行为普遍高尚,少数令人担忧;(3)高校研究生审美意识与公共道德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本文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冯莉  徐强 《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22(6):51-54,63
对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232名高校教师和大学生的求真、求善、求美意识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校师生(1)整体意识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求善、求真、求美;(2)整体求真意识不强,并表现出显著群体差异;(3)整体求美意识差,教师的求美意识显著低于学生;(4)真善美的统一还需经过相当努力才能达成。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自拟问卷.调查了626名不同背景条件的青少年审美价值观。结果表明:(1)青少年审美情趣具有娱乐性和年龄特征;(2)青少年审美评价标准泛化与感官化;(3)青少年审美追求具有形象性;(4)背景因素对青少年审美价值观的影响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  相似文献   

11.
把美育融于语文教学是培养人才的需要,更是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使命。语文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进行审美教育,引导学生将审美活动推向更高层次,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不仅是学校里的施教对象,同时也是社会传播网络中的开放受众。大学阶段应加强闲暇生活的审美教育。闲暇美育的传播是一个过程,教师在过程中要有清醒的定位,有效的控制,并努力寻找良好的是持。闲暇美育是闲暇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美育目标具体化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在审美素养上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我们有必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对其原因进行全面的探索,以期对高校美育有确实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要使语文教学充满审美艺术氛围,就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师生问题交流,创设新的精神境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前,语文美育的巨大矛盾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不统一性。矛盾的根源是教师没有把握影像时代语文美育走向生活的新特点:课外是语文美育的主战场。为此,教师的课堂引导应面向多元化的生活,与学生的自主建构同步。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美育又是语文教育的目标之一,引导学生关注美、感受美、审视美、创造美、表达美,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阅读开展美育,使学生充分解读文学作品中的美感,挖掘一般的文章中所蕴涵的美的力量.同时,引导学生诵读文言,领悟作品的声韵之美和感受作品的情境.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的审美化是指语文教学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通过教师、学生共同创造语文教学美和美的语文教学,综合高效地完成语文教学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养成个性等教学任务。审美化的语文教学活动体系应该包括语文教师的教学审美活动和学生学习语文的审美活动,而且这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相似文献   

18.
英语教学很容易忽视英语的逻辑性,其实英语中蕴含着丰富的逻辑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逻辑审美,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前,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审美意识淡薄、审美趣味不高、审美创造力缺乏等审美能力问题.通过整合语文教学资源、优化语文教学设计、变革考试评价方式、提高语文教师的美学修养等方式,挖掘语文课程中美的要素,提高高职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我们高职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