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提出了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据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在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的基础上,把我国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有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彻底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这是由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并强调要紧紧围绕社会主要矛盾推进各项工作,这为我们研究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指引。实现共同富裕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一问题的不同侧面,都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科学判断与决策,都需要聚焦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都需要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进行谋划和实施,都需要紧紧依靠人民伟力来解决,目的也都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发展阶段要求全面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着力点,坚定不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发展的平衡协调和包容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过程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通过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不断解决来促进和推动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仍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外部体现,人民需要的满足仍受到生产力水平的制约。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在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深入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新特征对于未来我国法律共同体的成长路径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现代化美好生活是内在于中国式现代化且具有中国式现代化特征的生活形态,是人类现代生活理想在中国的实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以其特有的价值属性铸就了中国式现代化美好生活的价值特征,实现了生活形态的根本变革。中国式现代化美好生活是一个蕴含多种价值诉求的矛盾统一体,共享发展与利益机制、不断满足需要与绿色消费、为人民谋幸福与为世界谋大同等不同价值诉求之间充满张力。为了有效应对中国式现代化美好生活在社会重大变革中遭遇的现代性问题,必须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等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美好生活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美好生活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历史主动精神和历史自信。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我国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在这个新的历史方位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理清新时代平衡充分发展的制约因素,有助于有针对性地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此,笔者利用因子分析法,着重分析2010—2016年间反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近60组数据,发现生态环境建设、现代农业发展、高竞争力现代企业建设、基本医疗保障等几个方面存在较明显的不足,客观上制约着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比较分析人类社会基本矛盾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异同,厘清人类社会基本矛盾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之间以及矛盾内部对立双方的相互关系,阐明作为内在矛盾的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外在表现为不同的社会主要矛盾,为判断社会主要矛盾提供客观依据和理论基础。揭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在我国新时代展开过程中必然表现为"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一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现实,为深入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演变和破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提供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需要层次理论视域下,人民美好生活追求的实现面临许多问题。国家可以从以下路径出发带领全国人民实现美好生活追求:提高人民政治角色与地位,增加群众参政渠道;明确文化需要的核心地位,构建多元文化体系;重视民生问题解决,维护社会公平稳定发展;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9.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准确的判断:“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教育的宗旨和归宿是“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也是人民对教育的美好需要。在人的全面发展诸多因素中,心理健康与生涯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  相似文献   

10.
美好生活是人民群众持之以恒的追求和向往,新时代美好生活基本内涵基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展开: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政治保证、充裕的物质生活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坚实基础、丰富的精神文化是衡量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因素、秉持公平正义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内在条件、绿色生活方式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然路径。新时代美好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坚持人民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坚持协同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坚持创造性与奋斗性的统一。实现新时代美好生活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有利于推动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有利于促进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在民主法治与公平正义的社会背景下,人民群众对社会及国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要全面解读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机制、内涵与影响,全面审视社会主要矛盾的特征,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了新时代,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一、增加居民收入,建设美好生活收入是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必须增加居民的收入。尤其是在其他条件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的主要依据之一。基于这一新的发展历史方位,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十九大")规划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既是对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性总结,又是未来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遵循,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其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和核心推动力量,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定向和路径规范;“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各领域建设的原则性要求,并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起建构了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原则和方式,即“五位一体”的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在北京顺利开幕。大会中做出一项重大决议,即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改变,已经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新的论述对于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科学认识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释:一是从历史和实践维度阐明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主要依据;二是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落后的社会生产"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两方面着重阐明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科学内涵;三是从目标任务、发展理念、发展路径方面阐明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试图走西方式现代化道路,被历史证明行不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带领人民努力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虽然历经许多艰难曲折,但至今越走越宽广。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中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的现实内涵。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路径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路径起点从中国的国情实际出发,实践路径根基在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奋斗,实践路径规律是正确处理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实践路径布局即“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实践路径步骤为“两步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报告宣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昭示着我国社会面貌的巨大变革,而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就在于厘清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有其特定的时代意蕴,它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而人的需要说到底是人发展动态过程的现实反映,立足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来解读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既能为其找到哲学的理论来源,也有其新时代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同样体现在教育之中,我们要思考以何种方式推动学校发展,充分化解人民美好的教育生活需求与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现实难题,努力实现新时期的教育转型。追求学校的高品质发展无疑是一条重要的路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推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进步做出的准确判断。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成为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