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20年来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质疑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国内有关大学生心理问题比一般成人更严重的研究结论提出了质疑。对10年前的507名大学生、10年后的2645名大学生以及1000个成人进行了纵向与横向研究发现,大学生人群与一般成人同期相比,心理问题并非更严重。关于抑郁、焦虑、躯体化三项指标,一般成人明显比大学生人群要高,关于强迫和精神病性两项指标,大学生与一般成人相比没有显著差异。10年后的大学生与10年前的大学生在所有指标上均见显著差异,说明10年的变迁中,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明显的增长趋势,虽然不能说比一般成人更严重,但是也足够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对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157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来了解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中的应用效果,为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提供依据。研究结果显示:师范类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明显比非师范类大学生严重;农村大学生比城镇大学生心理问题严重;女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要显著高于男大学生;严重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8%。由此可见,目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应予以关注并及时干预,提供专业的心理治疗与辅导,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508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大学生人格问卷(UPI)为研究工具,调查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第一类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占1.2%左右,第二类有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占4.33%,第三类无显著心理问题的学生占94.47%;女生的严重程度明显的高于男生,男生的人数多于女生;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不良、情绪和意志问题、自信心缺乏、性生理心理问题,而不幸的家庭和过去、失眠和对事情的兴趣程度也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衡量指标。  相似文献   

4.
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UPI)对南京大学2005-2013年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探讨时代变迁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研究发现:1.不同年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2.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在2008年前后有较大波动,在2008年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呈逐年下降趋势,2008-2009年大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显著上升,此后心理问题又呈下降趋势。这一变化可能与经济危机、"90后"进入大学、互联网发展等社会因素有关。3.家庭背景与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4.大学新生中女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  相似文献   

5.
特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了解掌握特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及相关工作 ,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紧迫的任务。一、特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存在的问题1 .特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第一 ,特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他大学生相比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经我们对 1 59名特困生(773名非特困生为对照 )的测查 ,一般地讲 ,在校大学生中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以及敌对等方面 ,特困生也具有同样的特点。但相同之中也有明显的差异 ,首先是两者之间抑郁症状差异大 ,这是特困生心理问题最为严重的方面。第二 ,特困生心理异…  相似文献   

6.
在高等教育向后大众化转变的过程中,将有越来越多的成人参与高等教育,由于学习观念和行为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其学习心理问题将更加突出,亟需展开对成人大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研究。目前,对成人大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研究存在关注度不高、质量一般、内容偏狭、未和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建立联系等问题。应将成人大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研究与我国宏观社会背景、高等教育发展取向结合起来,在更广阔的视野下,对成人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意志、学习兴趣、社会角色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7.
了解不同生源大学生的人格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打下基础.运用UPI对2008-2009级新生7373人进行心理普查,并且进行生源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对口生存在严重心理问题、存在一般心理问题的人群比例均高于统招生,总分差异显著;对口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心理压力大、缺乏自信、易焦虑、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敏感、精神病性、强迫倾向、悲观.对口生心理健康状况较统招生差,应关注对口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大学新生的心理发展状况,研究对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方法:采用SCL-90量表对全校1917名大学生进行心理测量;结果:04级大学生在强迫症状、敌对、恐怖和精神病性等方面与全国常模存在明显差异,而且性别、学科、生源不同其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贫困学生属于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9.
研究对象:广州地区高职高专院校2004-2007级新生共4414人;方法:大学生人格问卷调查(UPI),WJZ与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职院校新生与本科院校新生心理状况方面差异不明显;纵向比较来看,2007年新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从特定人群来看,2005年存在严重心理问题者比例较大;高职院校新生主要心理问题在于神经衰弱、抑郁、自我意识不足、自我接纳程度不高;系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当从基础教育抓起.  相似文献   

10.
经采用SCL-90问卷,对112名享受助学贷款的贫困大学生和479名非受助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发现:(1)享受助学贷款的贫困大学生在强迫症状和人际敏感两项因子的得分上显著高于非受助大学生,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发生率上这两类大学生无显著差异;(2)享受助学贷款的贫困大学生中女生在恐怖因子的得分上显著高于男生,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发生率上女生与男生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学生考试心理问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自编“中学生考试心理和行为问题症状自评量表”(EMP)的研究方法,以542名中学生为被试(重点中学258,普通中学284名),考察了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学生的考试心理问题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重点中学学生的考试心理问题在类型及严重程度上显著低于普通中学学生;初一年级重点中学学生考试心理问题发展状况显著优于普通中学学生;初二和初三学生的考试心理问题不存在显著差异;普通中学的高中生比重点中学的高中学生存在更多更严重的考试心理问题;学生考试心理问题与个体考试体验、育人环境、教育方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490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490名大一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与全国大学生常模进行比较,对性别、生源地、家庭不同群体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我校大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良好,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心理问题检出率为7.01%;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问题突出;女生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症状比男生突出。农村生源与城市生源学生除了敌对,其他因子均差异非常显著;家庭不和谐学生心理问题比家庭和谐学生严重。应及时对大一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并有针对性地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以提高90后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17名贫困大学生及123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在SCL-90中,各项因子分均存在显著差异,且贫困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国内青年组常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在躯体、强迫、抑郁、偏执、精神病性几项因子上存在系别差异。结论:经济贫困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强迫症状、情绪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在贫困大学生中较为普遍,但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人数较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大学生意志品质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并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BTL-L-YZ1.0普通人群意志品质量表对36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女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低于男生,男大学生的自制力、智源集中度和果断性得分高于女生,且差异都显著;自制力和自觉性在城乡上差异显著,农村大学生得分高于城镇;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意志品质呈显著正相关;大学生意志品质总分对一般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回归效应.结论女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自制力、智源集中度和果断性低于男生;农村大学生的自制力和自觉性高于城镇;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意志品质呈显著正相关;大学生意志品质总分对一般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关于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中,普遍以量表测评为主要研究方式.该文试图以定性研究的方式,用一年多的时间,对100多名民办大学生进行近距离的观察,探析常态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深度了解严重心理问题患者的特殊状况,并力图就相关问题建构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研究采用SCL—90精神症状自评量表对在校成人大学生(共50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成人大学生的总体平均分均高于国内常模,整体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2)成人大学生群体中阳性症状者出现率较高,共287人,占整个群体的57%。被试在9个因子上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总检出率分别为42.6%和35.7%,且在人际关系、忧郁、偏执、敌对、焦虑等因子上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检出率较高。(3)性别差异显著,女性的得分总体高于男性;部分成人大学生的某些症状水平达到中等以上的水平;(4)在研究中还发现,人际关系敏感与其他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验获得大学生异常心理因子数据。利用技能主导类体育锻炼项目的锻炼来研究解决大学生异常心理问题。从9个因子的均值与标准误来分析其差异性显著指标,获得结果。大学生部分心理因子的均值与标准误指标高于全国成人,不同体育锻炼方式对大学生异常心理因子呈现不同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18.
研究对象:广州地区高职高专院校2004—2007级新生共4414人;方法:大学生人格问卷调查(UPI),WJZ与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职院校新生与本科院校新生心理状况方面差异不明显;纵向比较来看,2007年新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从特定人群来看,2005年存在严重心理问题者比例较大;高职院校新生主要心理问题在于神经衰弱、抑郁、自我意识不足、自我接纳程度不高;系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当从基础教育抓起。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CL-90对山西省282所学校3352名中小学教师进行的心理健康调查发现:山西省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成人。34.9%的教师存在轻度心理问题,12.4%的教师存在中度心理问题,2.2%的教师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性别、学校级别、学校类型和教龄在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学历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王丽君 《红领巾》2005,(3):138-141
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通过分层抽样对河南省中小学在职教师进行测评,研究分析河南省中小学教师心理卫生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成人常模,心理问题检出率17.52%,其中强迫、恐怖、精神病性、躯体化、焦虑表现最为明显;男女教师间比较无显著差异;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差于城市教师,存在显著差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初中教师,高中教师最差;36岁以上的教师心理问题较多.教师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