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壁画是艺术与科学、技术,工程紧密结合的大型综合性艺术,壁画的存在与发展,不仅美化了人们的生活,更强化了人们的文化观念,促进了人们的审美意识,壁画在环境中的地位一般体现在三方面;新世纪的艺术空间,壁画的功用价值,壁画与工艺,科技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哈代悲剧小说艺术对比工程的系统功用主要表现在题材的选择,谋篇布局和语言风格上,它对表达作品的思想和塑造人物的性格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理念论为主线阐述了柏拉图关于美的本质、艺术的社会功用以及对文艺才能的来源等观点.从而透视出柏拉图的美学思想,指出该思想在整个美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的艺术理论值得后世品评研究。  相似文献   

4.
陶瓷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元素,而陶瓷艺术创作的教学,更是直接触及受教育者心灵世界的塑造与洗礼.文章从陶瓷艺术的本质属性和陶瓷艺术的创作特点等方面出发,阐述了将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需要与陶瓷艺术教育的功能发挥相结合,以期引起相关教育工作者对陶瓷艺术教育精神功用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功用主义伦理学属于目的论伦理学,它盛行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但就其思想渊源而言,可上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快乐论和幸福论。长期以来人们一般都将功用主义伦理学分为古典和现代两种理论形态,这似乎是在学界比较流行的观点。但这种观点的一个明显缺陷就是:它只承认功用主义是快乐论和幸福论的一个较为晚近的形式。如若承认功用主义是古希腊时期快乐论和幸福论的一个较为晚近的形式,那么就等于承认了功用主义伦理思想是由古希腊时期的快乐论和幸福论思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历史事实。因此,功用主义本身无论如何改变其理论形态,都不可能完全脱离快乐论和幸福论所主张的快乐或幸福等核心概念。因此,将整个功用主义分为前功用主义、古典功用主义和现代功用主义等彼此关联的三个发展阶段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文艺以审美幻象整体地反映与把握社会生活,艺术形象的整体性使得艺术意义与功用充满了不确定性;对文艺意义与功用的阐释,不是以求索作家与文本原旨为目的,而是以读者为中心,由于读者的差异性,导致在文艺功用与意义的阐释中也充满了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原则在文艺意义与功用的阐释中应得以遵循,并用以反对文艺阐释中的贵族化倾向与极权化思想。  相似文献   

7.
魏晋,个性觉醒裹挟着苦难时世而诞生,以一尊儒学衰微之阵痛迎来了多元思想的活跃、共存与渗透,此时学艺术有了崭新的面目:自觉。书法艺术由于人士大夫的大量参与,促使书法超越伦理功用而走向审美艺术之途,即开始真正自觉地体现主体的生命意识、个性风度、气质品格等。此时由于玄风的浸淫,书法艺术尚“韵”,而“二王”无疑是这个时代玄远超逸的魏晋风韵不可替代的最理想的传达。“二王”书风是中国古典书法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8.
《棋王》是阿城的处女作也是他的代表作。在众多研究《棋王》的评论中,《棋王》的叙述层次及其艺术功用鲜有人论及。根据赵毅街在《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中提出的叙述分层理论,认为《棋王》存在“一主三次”的叙述分层。分层的叙述学功用就是共同完成阐释《棋王》的文本价值——“文化寻根”的叙述任务。  相似文献   

9.
催妆诗是唐诗题材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它是唐人浓郁的重诗的文化风尚与承袭北朝催妆婚俗相融合的艺术产物,是民俗诗歌化的结晶,也是诗歌创作题材深入到婚俗领域的反映和见证。其内容主旨一般比较固定,但也有变异;其功用原本单一,后趋于复杂,成为女方考核新郎才华的一种手段。它的体裁不限,多用典故;其创作及运用拘囿于特定的场合、作者及社会阶层,最终成为唐代婚礼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早期的鲁迅文论一方面把文学功用从“文学”角度划分成一切文学的共同功用:审美益神、兴感怡悦、“不用之用”,和特殊文学的特殊功用:彻悟人生、认识真理、勇猛精进;另一方面把文学功用从“功用”角度划分成文学的直接功用(即“不用之用”),和文学的间接功用:见利致用、经纬世事、救亡图存。两个方面以文学的“不用之用”为纽带形成一种有机的、自成整体的文学功用观。  相似文献   

11.
石涛是一位具有深刻思想的绘画美学理论家。从艺术发展论的角度,他认为“墨笔当随时代”与“师古而化之”.展现出其美学思想中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精神、强烈个性要求的近代绘画精神,其美学思想中关于艺术发展论方面的“近代倾向”也就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明末清初的宣城,文人荟萃,尤在诗画领域,不乏俊杰,诗史、画史广有记载,绚烂夺目。梅清作为其中的代表,本以诗歌彰名,因擅画学,独立面貌,被时人尊为宣城画坛领袖。考察梅清的画学成绩,不独笔墨“盘礴多奇气”,題诗、跋画,亦有丰富的思想呈现。总括起来,盖由他的三方印文所传达,即“古人在我”、“不薄古人爱今人”和“我法”。梅清师古人,厚今人,古今笔墨皆为“我”用,综众家法窍,合作出他的清淡若影、松秀奇绝的山水视界。  相似文献   

13.
本雅明是文艺研究领域的一个关键人物,但他的艺术思想遭到了误解。其中,他的艺术本质和发展观就处于这样的遭遇。实际上,他的艺术本质观可以表述为:艺术就是艺术家的语言,就是艺术家的思想存在及内省的表达,就是一种行为、一种体验,一种审美意识,就是艺术家的本质。他比较倾向于浪漫主义。其艺术发展观则可概括为:艺术有生命,它的生命由“内生命”和“外生命”组成;艺术不会消亡;随着时代前进,艺术形式就会新生。他已认识到艺术形式的与时俱进性。  相似文献   

14.
宋湘被誉为"广东第一才子",不仅是清代著名的诗人,还是著名的书法家。探讨宋湘书法的艺术成就与特点,总结宋湘兼容众美、诗书合璧且富有创意的艺术风格,正是为了力求揭示宋湘书法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15.
书法这种特有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用书法作品来美化环境,装点生活。由于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催生形成了与书法密切相关的二种文化现象,即书艺潮现象和书画热现象。这两种现象在历史长河中间接地影响着环境艺术设计。在本章试图对这两种文化现象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以期待和寻找书法作品应用于室内外空间环境的缘由。  相似文献   

16.
费新我先生的书法艺术具有强烈的开拓创新精神。他勇于探索,不断新我,把书法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费新我的艺术生命同样离不开他所生活的地域、社会和时代环境。湖州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江南文化的浓厚氛围孕育了费新我艺术的文化精神和气质。  相似文献   

17.
赵孟頫是赵宋近支宗室,他一生富贵,却极度痛苦。赵宋宗室的特殊出身和丰富的遭际造就了他复杂的性格,加深了他对人生的体悟,他寄情书画,才华横溢,形成独特的艺术风貌。根据所得史料,结合赵孟頫的书画作品,试图窥探其人格特征及在他的人格特征影响下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8.
王羲之以书法艺术闻名,但为官逾其人生之半,且力争在立德、立功、立言上有所作为,显示了他的行政管理思想和能力。如,有大局意识,忧国忧民,能从国家全局的高度观察和处理问题;勤政,务实,爱民;针砭时弊,改革弊政,精官简文,严刑惩贪;重责任,轻权力,不以官位为进退等。在当时,堪称清醒的政治家,爱民的地方官。当然,他没有尽全力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不是职业政治家。这与他所处的恩赐官僚制时代有关,更与他儒释道杂糅的思想和骨鲠孤傲、不拘于俗、追求自然的个性及酷爱书法艺术的心境有关。  相似文献   

19.
苏轼的诗学思想和书法理论在内在精神与创作观念上表现出互通性,“尚意”、“神似”、“无法”、“自然”是其文学艺术思想的重要内容,并作为文艺作品的品评标准。这种互通性可以从宋代社会文化背景和苏轼人生经历两个方面得到阐释。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汉字,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认为汉字不仅是汉语的书写符号,更是汉民族思想的载体,它蕴藏着汉民族的审美意识、伦理思想、哲学思想……而且还由此发展出独特的书法艺术.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坚实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