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描景状物为主,托物言志的散文讲究含蓄蕴籍的意境创造,本文通过对几篇以描景状物为主托物言志散文的简析,介绍了鉴赏这类散文意境的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阅读导引《对一朵花微笑》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运用象征的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作品主旨。阅读托物言志类散文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整体把握文本,揣摩表现手法;二是把握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文教材中,现代散文篇目所占比例较大,可以说,散文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主导文类。对于藏族学生而言,散文可以给予他们美的语言范本,引导他们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在语言、思维、文化、审美等方面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得到能力的提升。散文一般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其中,抒情性散文主要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方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这类散文的常用手法。其中,托物言志类散文,是指通过细致描绘某种具体之物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托物寄意散文比较多,如《白杨礼赞》、《荔枝蜜》、《茶花赋》、《井冈翠竹》、《松树的风格》等。这类散文有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通过大自然中的某一具体事物的细腻的描述和刻画,引伸出深刻的哲理,表达出浓郁的思想感情,寄理于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简言之,就是“托物”以“寄意”。要搞好这类散文的教学,就  相似文献   

5.
[考点解读] 本专题主要为大家呈现写景抒隋类散文、托物言志类散文的中考考点、命题规律和解题技巧。写景抒隋类散文往往借助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隋感。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情感的依托,作者常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写景抒隋,托物咏志。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相似文献   

6.
周志恩 《新高考》2011,(Z1):32-33
托物言志是借助富有某种显著特征的具体之物来寄托特定情思的一种表现手法。托物言志类散文,是指通过细致描绘某种具体之物的特征,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志趣愿望的散文。"托物言志"中的"物"是作者借助那些与现实密切相符的事物作为自己思想情感的载体,将其人格化、感情化,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借助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对这个思想情感"载体"的特征进行细致描绘,以寄托自己的情志。一、找准所托之物,把握其  相似文献   

7.
托物言志散文共同的特征主要有三个:1.从写作对象上看,多为咏物式;2.从思想内涵上看,多属寄寓性;3.从写作技法上看,多用象征手法。我根据散文“形”与“神”的关系而言,把托物言志散文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王根喜 《现代语文》2010,(9):157-158
散文鉴赏,一直是高考语文考查的重点。散文鉴赏的重点在于体会意境。在散文中,作者非常重视把深刻的思想、动人的感情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达到内情与外物的高度统一。散文在物与情契合的关系上,主要有四种方式:以情摄景、托物抒情、融情于景、移情就物。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的: 一、让学生从内容到形式加深对三篇散文的理解。二、对学生进行分析综合能力的训练。教学内容: 一、比较三篇散文的相同点。 1.托物言志。三篇散文都是以物命题,都是在物上寄托思想感情。《灯》:托物抒情。抒发了作者对人民的信赖和热爱及对中国人民的胜利充满希望的思想感情。《丑石》:托物寓理。作者透过丑石,让人们认识现象与实质的关系,告诉人们不能只看现象不看本质,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菱角》:托物说理。作者通过对菱角的联想,告  相似文献   

10.
散文有着散文的创作规律,也有着其相对应的阅读策略。教师要善于把握散文阅读的一般规律和文本的独特类型,通过把握文路、梳理线索、关注语言、洞察内涵等方式,让学生真正走进托物言志的散文世界,实现对经典散文的深度解构,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文章从研制内容、聚焦语言和洞察手法三个角度深度解构托物言志类散文,在积累方法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散文是初中阶段学生阅读的主要文体,开展相关教学活动,能培养学生优秀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其审美素养发展。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散文篇目占比较多,可见散文教学的重要性。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法,围绕《紫藤萝瀑布》一课教学,深入研究托物言志类散文的特点,从四个方面探讨托物言志类散文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散文的教学,遵循其“形散神聚”的基本特点,有着共同的基本规律。但由于其表达方式侧重子记叙、抒情、议论的各不相同,因而在教学上也各有不同的特点。托物寄意的散文,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篇章不少。这类散文,不是单纯的写景咏物,而是在咏物写景之中,赋予景和物以深刻的象征意义,借物抒情,托物寄意。它的表现方法的基本特点就是由具体事物的描写与刻画,引伸出深刻的哲理,也就是通过“托物”的手法,达到“官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散文虽是一种侧重于表现内心感情与思想体验的文体,然而作者主观感情的抒发,又总是不脱离具体的人、事、景、物的。作者总是把客观的人、事、景、物反射于主观感情的表现中,记事性散文要寓情于事,写景状物散文也要赋山水以情性,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这正如  相似文献   

14.
综观2002~2006年高考语文阅读鉴赏试题,散文阅读占绝对优势。作为文苑中的大家族,散文包括的面很广,而咏物散文是其中鉴赏难度较大的一种文体。因为咏物散文最鲜明的特征是借物抒情、借物明理或托物言志,所托之物大都被赋予了象征意义,因而文意也就多了一层隐含义,给阅读鉴赏造成一定困难。那么如何才能解答好高考咏物类散文阅读鉴赏试题,现根据命题角度作了如下几点思考。解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探寻所咏之物的象征意  相似文献   

15.
张羚淼 《考试周刊》2011,(78):33-34
托物言志类散文,由于作者并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借助事物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这类散文最难读懂,是学生在阅读中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峰。初一年级,在学习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散文时,选用何种教学方式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是一个让许多教师感到困惑的教学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6.
《窗口》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散文单元)写作训练中的一个文题。训练要求“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写法”,以《窗口》为题,写一篇散文。对于此题,笔者指导几届学生作过试写,但均因文体走样而告失败。今年,笔者草拟了“审题概述”、“灵思引发”、“点拨举例”和“下水作文”的教学方案,再行施教,收到好的效果。下面是这个方案的一个大概。 审题概述 关于“本单元课文的写法”: 本单元课文的写法,有三种情况:一是《荷塘月色》、《绿》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二是《灯》的托物言志,运用象征;三是《蒲公英》、《故乡的榕树》托物抒情,寄情于物。权衡三种写法,可以看出,以《窗口》为文题写一篇散文,宜采用第二种,即学习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练习写托物言志的散文。 散文《窗口》,“窗口”应是象征物,人们在“窗口”  相似文献   

17.
梁实秋散文大致可分为:"雅舍"精神内核自述,世相人情、社会风尚的描摹,对旧情往事及昔人的追述,托物言志、感物抒怀之作,对故土风物的追述和反刍等五种类型,这些散文集中反映了梁实秋散文"闲适雅淡"、"幽默风趣,寓庄于谐;言简意深,雅致醇厚,讲究文调;引经据典,广征博引"的散文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由此铸就了梁实秋饮誉文坛的散文大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陋室铭》和《爱莲说》同为古代散文名篇,历来脍炙人口,传诵不衰。两文虽各树一帜,各擅胜场,却又有共同的特点:托物言志、比喻精巧、结构完美、语言凝练,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托物言志,情志交融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中,假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散文不少。典型的如《荔枝蜜》、《茶花赋》、《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一种云》、《雷雨前》、《海燕》、《雪》这些散文都采用了象征的表现方法。在读这些散文的时候,我们会觉得:作者对所写之物的象征意义(对象)的处理各不相同。有的含而不露,有的则昭然揭出。其中有无规律可循呢?下面笔者谈谈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20.
散文虽是一种侧重于表现内心感情与思想体验的文体,然而作者主观感情的抒发,又总是不脱离具体的人、事、景、物的。作者总是把客观的人、事、景、物反射于主观感情的表现中,记事性散文要寓情于事,写景状物散文也要赋山水以情性,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这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不仅把我的性格和情感移注于物,同时也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所谓美感经验,其实不过是在聚精会神之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