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初中化学九年义务标准实验教科书(上教版)上册第48页电解水的实验装置采用的是霍夫曼水电解器,该套仪器价格昂贵,且电解速度太慢,实验时间太长;影响教学进度,不便于推广使用.而人教版第44页采用的是简易水电解器,该套装置虽然所需仪器简单,但做实验时有许多不便之处:由于做实验时用的电解液是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向试管中加入电解液时需戴胶皮手套,电解完毕把试管从溶液中取出时也要戴胶皮手套,因而操作很不方便,且由于试管上没有刻度,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只能通过目测判断,实验不够准确.  相似文献   

2.
1问题的提出 在做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检验生成产物(O2、NaOH)的实验时,当检验O2结束后,向里滴加0.5%的酚酞溶液2滴,溶液呈现红色,振荡,红色褪去成为无色.  相似文献   

3.
关于酚酞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蒯世定 《化学教学》1999,(12):36-36,37
酚酞是中学实验中常用的指示剂,通常说酚酞试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上述说法是否完善?怎样做好有关酚酞试液的实验等,需进一步研究.实验事实1.配制酚酞试液取0.1g酚酞,溶解在100g90%的乙醇中·2.浓硫酸遇酚酞显橙红色取2mL浓硫酸盛在试管中,加入2~3滴酚酞试液,立即显橙红色.将此橙红色溶液分为两份,一份加10mL水,橙红色的溶液褪为无色.加热另一份橙红色溶液.溶液变为黑色.取体积比大于或等于1:1的硫酸溶液2mL;加入1~2滴酚酞试液,都使溶液显橙红色或浅红色.3.浓盐酸、浓磷…  相似文献   

4.
1.指示剂与中和反应在中和反应的溶液中加入指示剂,是指示中和反应进行程度的常用方法.往滴有酚酞溶液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应边滴加边振荡,当溶液刚好由红色变为无色时,即为该反应的终点.例1在实验室用15 mL NaOH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  相似文献   

5.
一、实验用品直流电源、U 型管、烧杯、干电池碳棒(带塑料盖)、硫酸钠溶液、酚酞、导线。二、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三、实验步骤(1)往 U 型管中加入滴有酚酞的硫酸钠溶液,用碳棒做电极,用直流电源电解。两个电极上都有气体产生,阴极附近的溶液迅速变红。电解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短时间内红色液柱几乎不变。(2)若将 U 型管中液体按图2所示倒入烧杯中,发现红色立刻消失;若将 U型管中液体按图3所示倒入烧杯中,发  相似文献   

6.
通用化学教材初中全一册,叙述钠跟水反应的实验时写道:“向一个盛有水的烧杯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投入烧杯里。”“钠跟水起反应后,使滴有酚酞的水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这个现象说明有别的物质生成,这种生成物就是氢氧化钠(NaOH),使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是氩氧化钠的一种性质。”在教学过程中,我按上述实验步骤演示,结果学生误认为;氢氧化钠能使水变为红色。在另一堂课上我将酚酞改为在氢氧化钠生成后再滴入,结果学生没有上述误解。因此,我认为在做钠跟水反应的实验时,后滴入酚酞好。  相似文献   

7.
检验钠与水反应后,水溶液的性质时,一般是往溶液中滴酚酞试液,溶液立即变红说明生成了碱性物质氢氧化钠。那么做钠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中到底何时加入酚酞好,加入酚酞后溶液是否一定会变红?按照高级中学课本第一册94页对实验作的规定“向一个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去做,这样有利于学生直观而清楚地了解酚酞溶液不能使水变颜色,当“把一小块钠投入盛有水的烧杯里”钠与水起反应后溶液的颜色立即发生变  相似文献   

8.
初中化学教材上安排了好几个酸碱溶液与酚酞试液作用的实验 ,具体操作时 ,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如 ,向稀盐酸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时 ,溶液有时会变浑浊 ;向NaOH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时 ,有时溶液先变为红色 ,以后红色逐渐消失 ,有时甚至红色迅速消失 ,学生往往会问 ,这是为什么 ?1 酚酞试液通常是 1 %的酒精溶液 ,可在天平上称取 1 g酚酞加酒精 5 0ml溶解 ,再加蒸馏水至 1 0 0ml。如果配制的酚酞试液浓度过大 ,而酚酞又难溶于水 ,当滴入大部分是水的稀盐酸中时 ,自然就有一部分不能溶解的酚酞变成固体析出而使溶液变浑浊。2 N…  相似文献   

9.
余灼森 《化学教学》2007,(9):36-36,72
1 问题的提出 在乙酸乙酯制取实验中(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71页).我们往往先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加入2-3滴酚酞而使溶液呈红色,当收集了乙酸乙酯后,上层无色,下层红色,现象清晰.但振荡试管,却看到两层都呈无色.  相似文献   

10.
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的第三章第二节有一个电解水的演示实验,该实验目的是说明成。旧教材中使用霍夫曼水电解器来完成这个实验。但它的实验速度慢,收集到的气体量少体验证实验时,效果不理想,所以新教材中用一套简易装置代替了旧教材中的霍夫曼水电该装置加快了反应速度,收集到的气体量大,实验效果较霍夫曼水电解器理想。但我认为有以下不足之处:一、该实验所用的液体是稀H2SO4溶液或稀NaOH溶液,而这套简易装置直接使用试槽,当实验人员将装满电解液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或将收集到的气体从水槽中移出来时人员的手不可避免地受到电…  相似文献   

11.
在酸碱滴定实验中,用草酸标定氢氧化钠溶液浓度时,是选择酚酞作指示剂来指示滴定终点,还是按北师大编的《无机实验》第一版教材第50页所说,采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呢?对这一问题我的看法是: 酸碱指示剂尽管结构比较复杂,但一般都是弱的有机酸或有机碱,或既呈弱酸式又呈弱碱性的两性有机物,其中酸式(HIn)及其共轭碱式(In~-)具有不同的颜色。当溶液pH值改变时,指示剂失去或得到H~ ,使结构发生变化,因而引起颜色的变化。例如酚酞当溶液pH值小于8时呈无色,当溶液的pH值小于10时呈红色,但浓度过大酚酞又变为无色。因此pH值从8到10为酚酞逐渐由无色变为红色的过程,称为酚酞的变色范围。不同的酸碱指示剂具有不同的变色范围。若指示剂其酸式和碱式分别以HIn和In~-表示,它们在溶液中处于下列平衡:  相似文献   

12.
初中化学教材上安排了好几个酸碱溶液与酚酞试液作用的实验,具体操作时,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向稀盐酸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时,溶液有时会变浑浊;向NaOH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时,有时溶液先变为红色,以后红色逐渐消失,有时甚至红色迅速消失,学生往往会问,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3.
初中化学“电解水实验”的主要问题是氢氧体积比的误差较大。已有改进实验设计,主要涉及误差分析、电解质、电解装置、电源电压、电极材料、电解速率、电解温度等七个方面。其中,对电解质、电解装置以及电极材料的研究始终是热点,而电解温度这一重要的实验条件却鲜受关注。文中重点关注电解温度,基于文献梳理结果对电解水实验进行生活化设计。多次实验证实,在30℃~35℃时,用9V干电池作电源,以浓度约为5%的食用纯碱溶液作电解质,滴加酚酞指示剂显色,用小量筒收集气体,电解得到的氢气与氧气体积比接近2∶1。  相似文献   

14.
关于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的演示实验,所有高中教材都只要求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为氧气,而不要求检验化学反应中的另一种生成物--氢氧化钠,这是为什么呢?如果能用酸碱指示剂检验出另一生物是NaOH不是更有利于教学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如下探讨. 首先,我们仔细观察了过氧化钠和水在试管中反应的实验现象.发现二者反应并不像其他固体物质与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现象那样--固体消失后,产生的气泡很快消失,而是固体过氧化钠消失后,产生的气泡还要持续很长时间,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气泡慢慢减少,如检验完放出的气体为氧气后,立即向试管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可发现溶液瞬间显红色,而后立即褪色.当固体颗粒完全消失后,加入无色酚酞试液,瞬间变红又立即褪色,且随着固体过氧化钠消失后,间隔时间越长,加入的酚酞试液变红后褪色也越慢.这是什么原因呢?虽然过氧化钠的氧化性较强,具有漂白作用,但在足量水中,不可能溶有看不见的过氧化钠小颗粒,并且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的氧气也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依据上述现象,我们经过认真研究,判定可能有过氧化氢(H2O2)生成,持续放出的气泡和使溶液褪色均是过氧化氢(H2O2)所致.  相似文献   

15.
电解氯化铜溶液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第92页电解原理的一个演示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该实验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不足之处:一是电极反应速度太慢,导致6 min后才能观察到实验现象,并且析出红色铜的量很少;二是需要的电压比较高(16 V),如果用于电池的话需要太多;三是氯化铜溶液的体积分数要求比较高(30%),这样体积分数的溶液呈绿色,且颜色比较深,看不清楚实验现象;四是实验会产生有毒的氯气,污染环境,危害师生健康.  相似文献   

16.
乙醇与浓硫酸制乙烯的体积比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化学(试用)课本下册第152页介绍了实验室制乙烯时乙醇和浓硫酸的体积比是1:3。我们用这个比例做了多次实验。制出来的气体只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却点不燃,且产生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在反复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仔细观察了反应过程中的现象。当混和液温度上升到150℃时液体颜色开始变黄并逐渐变为褐色,并慢慢加深,开始有少量气体逸出时,液体颜色很快就变黑了。当温度到170℃时,混和液全部变黑,有较多的气体逸出,通入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很快褪色,这时有大量气体产生,点燃时,只能  相似文献   

17.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这无疑是正确的。许多同学因此得出结论:电解食盐水时,氢氧化钠应在阳极区生成。高二课本中用U形管进行电解食盐水实验,阴极区溶液使酚酞显红色,证明了OH~-较多地聚集在阴极附近。这是由于H~ 在阴极上得电子放出H_2,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促使阴极区水不断电离,OH~-浓度相对增大的缘故,溶液中的OH~-还是在缓慢地移向阳极。下述实验可使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一事实,有助于对电解食盐水反应原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湖南数育》1979.11期发表了周显德同志的《钠跟水起反应的实验何时加入酚酞好?》一文,读后觉得尚有可商榷之处,提出来就教于作者和其他同志。在通用化学教材初中一册里,指示剂酚酞溶液首次使用于钠跟水起反应的实验中。按照课本(第141页)对实验操作的规定“向一个盛有水的烧杯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去做,有利于学生直观而  相似文献   

19.
题一: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做Cl2通入滴有较多酚酞的NaOH稀溶液实验时,发现溶液浅红色褪色,对于褪色的原因,甲同学认为是氯气与水发生了反应:Cl2 H2O=HCl HClO生成HClO漂白的缘故;乙同学认为是Cl2与NaOH发生了反应:2NaOH Cl2=NaCl十NaClO H2O是NaOH被反应掉的缘故。为此,乙同学在做过实验的残留液中补做了如下几步实验:  相似文献   

20.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第一册《钠的化合物》一节中,安排了这样一个实验:把水滴入盛有 Na_2O_2固体的试管中,立即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在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为了说明产物中除了有 O_2生成外,还有NaOH 生成,就向反应液中滴加酚酞溶液,产生的现象却是溶液变为红色后很快褪色。是什么原因使红色褪去呢?关于这一现象的解释有很多,在各类化学期刊上也有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