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奥地利作家施蒂弗特的长篇小说《晚夏》堪称一部“日常生活”小说。本文通过文本细读,分析小说平淡、近乎冗赘的日常生活描述,观察秩序、财产与经营以及房屋庭院诸多日常生活现象,探寻特定历史语境下“日常意识”的展演以及隐于其后的生活观和审美旨趣。分析表明,《晚夏》构想的是一种理想化的日常生活。在此过程之中,对形式的追求演化为对秩序的追求,宗教化的“日常”被诗意化的“日常”所替代。如果说施蒂弗特试图借助文学建构一个乌托邦的话,那么它首先是一个“日常乌托邦”。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一生推崇《红楼梦》在学界产生巨大影响,促成红学成为三大显学之一。毛泽东要把《红楼梦》当作历史来读,他信手拈来《红楼梦》事例,连类比喻,说明深刻革命道理,异彩纷呈,表现了他的革命红学观。他从文学上解读《红楼梦》,表现了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致的思想。晚年的“吊膀子”是为了“掩盖政治斗争”说,无疑是认识《红楼梦》的偏颇之见。  相似文献   

3.
延安文艺界所开创的文艺创作方向作为建国后的文艺主潮一直延续到“文革”时期。在这一长达近40年的文艺实践过程中,左翼文艺界为了在文学艺术中创造一个“绝对无我”之境,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文化战略目标,追求一种“绝对的纯粹”。从40年代的歌剧《白毛女》到60年代的舞剧《白毛女》,就很好地反映了革命激进文学派别的这种乌托邦冲动,即以“净化”的方式修改一些“具有一定思想基础”,但又有可能模糊政治伦理观念的“复杂性”作品,展开对自我、阶级本质等的想象,以建立一个全新的文艺形态。  相似文献   

4.
文学、艺术领域的赛博格想象不仅成为科幻叙事的重要灵感,对西方左翼理论家而言,更是构想并预示后人类主体及其社会结构的寓言。从维利里奥的“视觉机器”和齐泽克的“意识形态幻象”来看,赛博格的离身性想象是从意识、感知等非身体的维度来探讨后人类主体的构建;而从奈格里的“生命政治”视角来看,赛博格的具身性想象则显现出后人类在生命政治方面的潜能。从这种视角来探讨后人类主体性及其社会结构,将为批判资本主义、构建新的共同体提供一种新的理论视域与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5.
在蒙元时代,欧洲到中国的交通线打通,欧洲的传教士和旅行家相继来到中国,他们的旅行文学作品向西方翔实地介绍了作为乌托邦表征的北京形象。1299年《马可·波罗行纪》面世,北京首次以"汗八里"的名称出现在西方人的视野里,意为"大汗之城"或"帝王之城"。从13至16世纪的三百余年间,北京以"东方帝都"的形象反复出现在欧洲的旅行文学之中,为西方人想象中的东方乌托邦提供了更加翔实、可靠的素材。本文以比较文学形象学为依托,以《马可·波罗行纪》《颚多立克游记》《曼德维尔游记》为研究文本,探讨北京作为乌托邦形象在中世纪欧洲旅行文学中的表征。  相似文献   

6.
政治与文艺,文学与生活,写真实与为人生,这三组对象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贯穿于中国文学发展的始终。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的指导下,延安时期乃至解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新文艺中的现实主义创作都在服务政治与回归生活本真的两难境地中挣扎,《讲话》与现实主义之间进行了一次“解读”与“被窄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想象农民》立足于乡土中国现代化语境,通过文本细读对现代文学中的农民形象的审美嬗变历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以鲜明的问题意识从思想文化史视角深刻思考了现代文学农民形象对新乡土中国现代化的启示,构建了关于现代文学农民形象的极富理论品格和启发性的反思性文本。《想象农民》成为新世纪乡土中国文学和中国农民现代化思想探索和审美想象的一个新起点。  相似文献   

8.
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体》所体现的思想和研究方法对中国一般的文学理论研究和少数民族文学理论研究都有启示性意义,主要表现为:安德森民族概念中的“想象”观念具有文学理论价值,文学想象民族和认同民族功能的揭示可带来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新认识,安德森的文学文本分析方法和比较研究方法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9.
文学与政治的关联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文学与政治的对话,《乌托邦》的政治性阐释展示了文学阐释的政治维度。文学阐释的政治维度包涵文学对政治的表达、演绎、介入和想象,因为文学中的政治兼具实践性和理念意义,文学不仅是对现实政治的反映,也是一种政治理念下的对现实的介入及对未来的政治想象。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文学的等级与趣味发生过许多变化,对于个体来说,传统趣味不可能断然割舍,具有延续性。近代以来为民间与下层所喜爱的文体与趣味借助政治进入文学体系的中心地位。在20世纪的现实政治语境中,由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揭橥的当代文学创作原则更是强调工农大众趣味,批判“小资趣味”、“小市民趣味”,文学也出现新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狐狸"王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蒙是一个狐狸型的全能作家,堪称当代文学巨匠,他在小说、随笔、诗歌、文学评论等领域均有建树,其中尤以小说和政论随笔成就最大。王蒙的小说是一种自叙传式的“骚体小说”,由于意识流手法的运用、独特的语言风格、超群的政治智慧和复调主题,从而丰富和深化了现实主义流派.形成了“经验现实主义”风格。同时,他的小说也存在着潜在模式化、“思”的缺席、政治术语过多、理念大于形象等缺陷。王蒙的政论随笔确立了其改良主义与左翼自由主义者的立场,以讲常识、讲中道、讲多元为核心命题,反对一元化、绝对化和建构论唯理主义,因而达到了时代的思想高度。王蒙的创作虽非完美无缺,却与赵树理、浩然一起.代表了一个文学共鸣时代的艺术和思想高度;他以自身的创作实绩和影响,命名了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王蒙时代”。  相似文献   

12.
王峰 《海外英语》2012,(7):209-210,217
Louis Adrian Montrose has addressed literary,historical,and theoretical topics and issues concerned with New Historicism.He elegantly demonstrated how language and literary imagination shape cultural value;belief,and understanding;social distinction and interaction;and political control and contestation,thus significantly shaped contemporary studies of poetics and politics of culture.He refuted the oversimplified polarization of language and society of J.Hillis Miller and Edward Pechter’s misunderstandings about "New Historicism" and stated his own understanding and expectations of New Historicism.From a detailed analysis of his ideas,the author points out the weakness in his arguments and advises researchers in this field to dialectically view the school of New Historicism.  相似文献   

13.
五四新文学和新时期文学都是政治大动荡中,为寻求文学的解放和自由而发生的,都是大变革、大转型之中的文学,且都具有开局的性质。但是,前者具有政治、思想、文化、历史全方位的视野,而后者的伤痕文学、改革文学、反思文学却是囿于政治的眼光,缺乏历史的观照。寻根文学和朦胧诗虽有历史的视野和中西方的观照,却又缺乏政治的热情和参与精神;前者描写的是具有历史和社会意义的问题、性格和心态,后者的伤痕文学、改革文学、反思文学的视点却只是政治路线,而寻根文学和朦胧诗却又往往囿于文化方面。总的说来,五四新文学的胸襟要比新时期文学宽阔得多,因而它的影响也要大得多。由此说明,我们的作家不但要有对于国家前途的牵念,还要有纵观历史、眼望世界的气概,当然还要坚持文学的自觉性和自主性。  相似文献   

14.
把汪曾祺放入当代文学的整个历史和实际的影响渊源中可以进一步证明和显示出汪曾祺创作和文论的特征与意义,并且可以说明汪曾祺在20世纪80年代的复出和见热,不只是“现代抒情小说”之一脉得以赓续的问题,而是表征了独立的纯文学在当代文学意识中的觉醒。汪曾祺的特征在于,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学养分的同时,创造性地传承、发扬了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的优良传统和广大民众的生命精神,以“艺人”式的本分和“精英”式狷介,忠于文学的品性,以最自觉、苦心的话语实践策略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创造出了具有鲜明的“民间性”和“自然性”的风格独特的艺术作品和富有见地的文学理论。不过,就作为小说之能事的“故事性”“情节性”“虚构性”而言,同沈从文、王安忆等相比,汪曾祺的小说理念有明显的局限和弱点。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杂文"不是政治判决,而是别一样的"文学",作为文学家的鲁迅的一生就是"杂文的一生",其杂文的历史"过程"性折射了鲁迅本人的思想成型与丰富。行走于"杂文人生"中的鲁迅,同时又通过对"杂文"的写作实践不断体悟"文学"的意义,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学观念。作为"杂文人生"的历史过程,鲁迅的文字从一般文明现象的批评发展而为整体制度的对抗,而在文字演变的背后,则是在现实社会各种阶层和群体中,不断寻求自我认同与差异甄别的思想过程。  相似文献   

16.
庄子运用"重言"的言说手段借他人之口传达己意,其语言具备汪洋恣肆、音韵和谐、深邃隽永等鲜明的诗性色彩.本文从想象、音韵、意境三个方面对《庄子》"重言"中语言的诗质特色进行了详致的探究.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是一个博学且富有革新精神的乡村文化人,他改造中国的乌托邦蓝图中,其社会理想之一,就是把知识分子变成"新农民".中国知青运动,就是他这种革命思想的极端体现.他的时代,是一个幽闭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文学语境,呈现了一种大宅院的后花园状态,这个花园是建立在文化废墟传统废墟之上的.毛泽东时代的终结,也就意味着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开端.新中国的知青文学始终没有走出毛泽东时代的精神荫庇,前知青时期、知青时期以及后知青时期的文学,都不同程度地浸淫于毛泽东思想和主义之中.毛泽东既然影响了一个时代,自然也就深刻地不可改变地影响了一个时代的作家,包括一个时代的文学,从形式到内容--无处不在的文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8.
反封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是新时期文学起点上一个鲜明的标志.这一觉醒,是对刚刚过去的"文革"时期带有封建专制主义色彩的思想钳制的猛烈反拨,也是以个人创造性为生命的文学发展的内在要求.这一觉醒,在文学观念上,表现为对千年传承的以文学为"贯道之器"的儒家文学本原论的真正突破;在创作主题上,表现为对折辱个人尊严行为的反人道性质的揭示,对蔑视个人感情的抗议,对独立人格的呼唤.这种觉醒拥有非同寻常的历史性意义.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反封建主题的作品很少出现了,把文学作为另一种"贯道之器"--"贯"西方某些流行观念之"道"以及"私人化写作"先后成为时尚.但是,如果作家忠实于现实生活,忠实于对生活的深刻感受,那么他的作品里就一定仍然会发出某种反封建的声音.  相似文献   

19.
《文心雕龙》的“神思”论是文学创作的形象思维论,刘勰以“想象”与“意象”的联系,揭示了表象运动的形式;以“具象”与“思理”的关系,阐明了理性思维的作用;以“积学”与“养气”为前提,解答了培致思维能力的条件及灵感思维的问题。这样,就从形象思维特点、运行方式、培养机制以及它与理性思维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完整地阐述了艺术思维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在陆机《文赋》创作构思论的基础上,又作出了新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20.
<正>The comprehension of literary analysis is beneficial for English learners who are eager to appreciate English literature.As is following,one kind of literary analysis method is introduced,that is,feminism criticism.To begin with,what is feminism?According to The New Encyclopedia Britannica,"feminism",also called"feminist movement"or"women’s liberation movement",refers to the social movement that seeks equal rights for women,giv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