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小学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运用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以小学3-6年级的353名学生为对象,采用包括社会创造性教学、家庭教养方式和教师领导方式的干预在内的综合实验方案,对实验组进行了为期9周的实验干预,以《小学生社会创造性倾向问卷》、《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和《同伴提名问卷》进行前后测。结果表明,实验组小学儿童的社会创造性倾向和受欢迎程度显著提高,而社交焦虑显著降低。而没有接受任何干预的控制组儿童则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小学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的培养和干预方案适用于3年级以上的小学生,可促进其社会创造性倾向的发展,改善其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父亲教养方式和父亲教养投入与中高年级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关系,以大连市某小学4~6年级学生和他们的父亲为被试,使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修订版、父亲教养方式评价量表、父亲教养投入问卷施测.结果发现:父亲教养方式中情感温暖、理解和惩罚严厉分别与自我意识呈显著正、负相关;父亲教养投入与自我意识不存在相关关系;父亲教养投入在父亲教养方式(情感温暖和严厉惩罚)与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之间起调节作用.当父亲的教养投入达到一定量的时候,情感温暖、严厉惩罚教养方式分别能正向、负向预测中高年级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本研究结果说明,父亲教养投入和父亲教养方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小学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与人格倾向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机选取410名3-6年级小学儿童,以<小学生社会创造性倾向问卷>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幼年版),考察了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与一般人格倾向的关系.结果表明:1.社会创造性倾向与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外向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外向水平可正向预测、精神质可负向预测儿童的社会创造性倾向;2.低社会创造性的儿童精神质倾向较高,更内向,高社会创造性儿童相反.培养儿童的社会创造性,需要降低其精神质倾向,提高外向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基于Lamb的三维模型编制的中国父亲教养投入问卷,对来自全国范围内不同地域的1295名父亲进行施测。结果发现:(1)父亲教养投入的水平在可及性、责任性和互动性三个维度上依次降低;(2)父亲教养投入受到地域特征的影响,发展中省市父亲的教养投入水平低于较发达省市和后发展省市,城市父亲教养投入水平高于城镇和农村父亲;(3)父亲的互动性投入水平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可及性和责任性的投入水平不受儿童年龄影响,父亲教养投入不因儿童性别而有所差异,父亲对独生子女的教养投入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4)在控制了地域特征和儿童特征后,父亲的受教育程度正向预测父亲在互动性、可及性和责任性上的教养投入,父亲的主观收入水平负向预测其可及性投入、每周工作时长负向预测其互动性投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的特点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威廉斯创造倾向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安徽350名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小学生的4种创造性人格的平均等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与好奇心存在显著正相关;母亲拒绝否认好惩罚严厉都与想象力存在显著正相关;父亲教养方式各维度与小学生的创造陛人格各维度及总分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结论: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小学生创造性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试图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创造个性之间的关系。对 1 87名初中生施测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威廉斯创造情意测验 ,结果表明 :在创造个性方面 ,初中生的优势创造个性是挑战性 ,劣势创造个性是想象力 ;女生的创造性人格明显优于男生 ;初一被试好奇心明显优于初二被试。在父母教养方式方面 ,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的教养方式 ,被试都认为情感温暖维度出现频率最高 ,惩罚、严厉最低 ;认为母亲给了更多情感的温暖 ,而父亲更为严厉 ;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认为父亲对于自己有过多的拒绝和否认、母亲对自己过于严厉 ;父母教养方式没有因为被试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创造个性之间的关系上 ,总的来说 ,父母的情感温暖有利于创造个性的良好发展 ,而拒绝否认、严厉惩罚等消极维度则不利于创造个性的发展 ,不过 ,以上消极维度视其来自于父亲还是母亲而对创造个性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108名3~6岁幼儿为研究对象,通过父亲教养投入问卷调查和道德情绪情境故事实验,考察父亲教养投入与幼儿道德情绪理解发展的关系.父亲教养投入水平由高到低依次是可及性、责任性和互动性,父亲教养投入水平在幼儿不同年龄、父亲学历与其主观收入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幼儿道德情绪理解年龄差异显著,5~6岁幼儿在自豪、尴尬情绪理解方面显著高于3~4岁幼儿,幼儿道德情绪理解在性别方面差异不显著;父亲教养投入中的规则教导、榜样示范与幼儿自豪情绪呈显著正相关,父亲教养投入在责任性、互动性和可及性方面上均与幼儿的内疚、尴尬、羞耻情绪理解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发现,规则教导显著正向预测幼儿自豪情绪理解水平,规则教导和父职成长显著正向预测幼儿尴尬情绪理解水平;父亲发展规划显著正向预测幼儿内疚情绪理解水平,父亲教养支持显著正向预测幼儿羞耻情绪理解水平.积极的父亲教养投入有助于幼儿道德情绪的理解,为幼儿早期形成道德意识、养成良好道德行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应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小学生行为问题问卷,调查了兰州市某小学94名学生及家长,对小学生行为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当代父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更多,过度保护减少;(2)当代母亲拒绝保护增加、惩罚严厉程度高于以前;(3)在男孩和女孩维度上社交能力明显提高;(4)积极的教养方式减少小学生的问题行为,而消极的教养方式则增加小学生的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家庭关系对留守青少年社会创造性的影响,研究选取663名初中生作为被试,匿名填写人口学问卷、亲子亲合问卷、关系质量问卷、自尊量表和社会创造性倾向问卷,考察在不同留守状况下,家庭关系对青少年社会创造性的直接与间接效应以及自尊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不同留守状况的青少年的祖孙关系存在差异,但是在亲子关系、自尊和社会创造性上差异均不显著;(2)亲子关系、祖孙关系既直接影响社会创造性,也通过自尊对社会创造性产生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压力特点并比较不同亚群体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心理压力状况的差异。方法:运用问卷法对165名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心理压力进行测量。结果:(1)离异家庭小学生总体心理压力水平显著高于完整家庭小学生的总体心理压力水平。来自父母教养、教师、丧失、学业、需要缺乏和不良行为方面的压力事件对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影响显著大于对完整家庭小学生的影响;(2)高年龄段学生受到来自丧失和社会两方面压力事件的影响显著大于低年龄段学生受到的影响;(3)父亲文化水平较低的离异家庭小学生受到来自学业方面的压力事件的影响显著大于父亲文化水平高的离异家庭小学生受到的影响,母亲文化水平较低的离异家庭小学生受到来自学业、不良行为方面的压力事件的影响显著大于母亲文化水平高的离异家庭小学生受到的影响;(4)来自需要缺乏、父母教养、不良行为方面的压力事件对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快乐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小学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问卷和修订后的小学儿童社会技能教师评定量表,以410名3-6年级小学儿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儿童的社会创造性与社会技能的关系。结果表明,修订后的小学儿童社会技能教师评价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和信度、效度;儿童的社会创造性与社会技能(包括生活自理与环境相关技能以及自我与人际相关技能)呈显著正相关;儿童的社会技能总体上可解释其社会创造性变异的9%,其中自我与人际相关技能可解释社会创造性变异的7%,说明二者既有所重叠又相互独立;可以通过提高社会技能增强儿童的社会创造性倾向,但不能把社会技能等同于社会创造性.  相似文献   

12.
父亲参与家庭教养有助于父亲家庭教育功能的提升。采用“父亲参与教养问卷”(IFI)(中文版)对福建省厦门市1580名初一至高三的学生的父亲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父亲家庭教养的参与度略呈负偏态分布,父亲参与支持与规划呈现从初一到初三逐年递减,从高一到高三逐年递减的趋势,并且随着学生学业水平的降低而逐步降低,对孩子的日常照顾呈现从名列前茅到中下等水平递减的趋势,中下等水平孩子最少,暂时落后的水平高于中等水平和中下等水平。不同教育观念、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对父亲参与教养的影响差异显著。相关分析显示,家庭中母亲对参与孩子教育的态度越积极,则父亲参与孩子教养的自我效能感越好;父亲对自身婚姻满意度越高,则父亲参与教养的角色观越科学。  相似文献   

13.
考察父亲协同教养与社会适应的关系,以及人际安全感与友谊质量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采用父母协同教养问卷、安全感问卷、友谊质量问卷和青少年社会适应评估问卷,对93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积极协同教养正向预测青少年社会适应(γ=0.15,Z=2.19,p<0.05),而消极协同教养负向预测社会适应(γ=-0.18,Z=-4.83,p<0.001);人际安全感在积极/消极协同教养与社会适应间起中介作用;友谊质量在积极/消极协同教养模型中的前半段和后半段路径均起调节作用。随友谊质量水平逐步提高,积极协同教养、人际安全感均对社会适应的预测作用越强,而消极协同教养对人际安全感的预测作用越弱。  相似文献   

14.
以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学生为被试,进行威廉斯创造性倾向量表和威廉斯创造性思考活动量表的测量,结果发现:(1)小学六年级较初中一年级创造性倾向水平低,但创造性思考活动水平高于初中一年级。(2)男女生在创造性倾向和创造性思考活动方面无显著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寻父母教养方式对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采用"亲子关系诊断测验(PCRT)"和自编"小学生优势品质问卷"对天津市三所学校的410名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水平尚好;父母教养方式存在一定问题;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亲子关系中的消极拒绝型、溺爱型与不一致型的父母教养方式是小学生多项积极心理品质的有效预测因素。因此,改善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有利于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前后测准实验设计,利用"威廉斯创造性倾向量表"和"威廉斯创造性思考活动问卷",考察了历时三个学期的高中学科渗透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干预效果.结果显示:(1)干预训练对高中生创造性倾向的影响效果明显,学生在总分和冒险性、挑战性、好奇性三个特质上的得分均显著提高;(2)干预后,高中生创造性思维水平在总分和各子维度上均没有显著变化;(3)不同学科的干预效果表现出差异:在创造性倾向方面,数学和化学在总分、挑战性和好奇性的训练效果优于语文;在创造性思维水平方面,语文在标题上的训练效果优于数学、化学.  相似文献   

17.
对全国东、中、西部24 446名民办高校学生的创造性倾向调查发现,创造性倾向总体水平一般,各维度水平不均衡,挑战性得分最高,想象力得分最低;男生、独生子女学生、专科学校学生、理工农医类专业学生、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学生的创造性倾向水平较高.建议民办高校通过增强创新教育的针对性、营造创意校园环境以及革新课程和教学模式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倾向.  相似文献   

18.
学前阶段是幼儿创造性人格发展的关键期,家庭环境是影响幼儿创造性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父亲在这个环境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本研究以大连市某幼儿园116名幼儿及其父亲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探究幼儿创造性人格发展年龄特点,从父亲学历出发探究影响父亲教养方式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探索父亲教养方式与幼儿创造性人格发展的关系。并针对本次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父亲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成为家庭教育的重点关注对象。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以广州市学龄前幼儿及其父亲为研究对象,调查父亲教养行为与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关系。并且把夫妻的婚姻质量作为调节变量考虑在内,考查其是否在父亲教养行为和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关系中起到一个调节的作用。结果显示,父亲不同的行为对幼儿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高质量的婚姻可以明显弥补父亲教养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小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心理资本与小学生学习投入的关系,以江苏省苏州市某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5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84份,数据分析结果发现,除父母过度保护与专注维度没有相关性外,其他各变量之间两两相关,且相关显著;父母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对心理资本、学习投入的回归效应显著,而且心理资本部分中介了父母情感温暖与学习投入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