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外宣翻译是国内信息的对外传播行为。在外宣翻译领域,译者主体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限度。从对外传播学来看,外宣译者不能决定翻译选材,也不能主观解读原文。无视外宣翻译的性质,过度强调译者主体性,不利于国家竞争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归化与异化是跨文化翻译的两种策略,在外宣翻译过程中归化与异化这两种翻译方法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采用归化译作应不失去原文的味道,异化也可通过直译和音译实现译文的通顺易懂。译者在外宣翻译中扬两策略之长而避其短,配合使用,可以更好地保证外宣材料的翻译质量,有利于在对外宣传中提升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3.
译者作为翻译主体在外宣翻译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影响译者主体性发挥的主要因素,结合外宣翻译实例探讨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如何能动地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促进对外宣传,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提升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4.
《邢台学院学报》2014,(3):129-132
随着全球化进程步伐的加快,世界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翻译的桥梁作用也更加突出。外宣翻译的有效进行能传播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树立中国在国际中的良好形象。在外宣翻译活动中,译者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被动复制者,而是具有更强主动意识的文化传播者。在外宣翻译译者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将在全球化的文化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唐燕 《文教资料》2014,(25):26-27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对外交流的不断加强,外宣翻译研究日益引起学者的重视。当前中国外宣翻译有时处于“传而不通,通而不达”的困境,华夏文化因之未能得到有效传播。为了更好地传播华夏文化,译者在外宣翻译过程中,要根据文本内容、受众对象等,合理选择异化和归化策略,使外宣翻译实现“通”、“传”、“达”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以“目的论”为代表的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从全新的视角诠释了翻译活动,为外宣资料的英译策略选择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在外宣资料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当遵循功能主义的标准,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并通过大量实例验证了编译这种常见的翻译形式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语言顺应论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根据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的变化而不断作出语言选择的过程.语言顺应论对翻译有如下启示:任何一种翻译策略或手段,只要能够达到预期的翻译目的,都有其可取之处.因此,在外宣翻译中,译者可以采取各种变译手段,以便顺应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的变化,取得令人满意的外宣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外宣翻译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外宣翻译过程中,如果运用功能翻译理论,以读者为中心突出外宣翻译的目的性和对象性,将译文读者对于译文的反应作为衡量外宣翻译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准,通过掌握两种语言的特点,利用增译、删译、重组和编译等具体翻译方法对外宣材料句子进行翻译,就能把语言信息在最广泛程度上有效地进行传递。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对外交往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外宣传工作显得更加重要.而外宣翻译在对外宣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外宣翻译质量的高低决定对外宣传的效果.外宣翻译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对译员的高要求.本文将结合外宣翻译的特点和要求,探求外宣翻译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本文认为,外宣翻译人才必备的四大基本素质是:高深的政治水平,扎实的语言功底,广博的文化知识及严谨的治学态度.  相似文献   

10.
政府网站外宣英译在外宣翻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政府网站外宣文本英译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对外形象的树立和宣传效果。本文将从接受美学的理论视角出发,以河北省人民政府英文网站外宣英译文本研究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将读者的审美体验、经验和趣味有机融合到外宣英译的过程中,尝试构建积极有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提高的同时,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外宣翻译作为语言和文化的载体,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特征,而中西方修辞传统的差异,也会对外宣翻译的传播效果产生影响,本文将通过分析中西方修辞传统在外宣翻译中的不同运用,探究取得理想传播效果的适当修辞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矿冶文化的兴起和发展,与矿冶文化相关的外宣工作日益增多。本文拟从勒菲弗尔的"操纵论"视角出发,结合在外宣文本翻译中文化自觉原则的应用;对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进行实证研究,进而提出如何在外宣文本翻译中对文化自觉原则更好应用。  相似文献   

13.
孔祥立 《文教资料》2008,11(14):48-50
特色词汇的翻译对于外宣翻译来说意义重大,关系到后者的优劣成败.本文探讨二者的关系及在外宣翻译中如何把握特色词汇翻译的策略、方法等,并提出建议和希望.  相似文献   

14.
推剧是淮河流域地方曲目之一,亟待有效地保护和宣传。生态翻译理论强调译者的适应与选择,将译员置于翻译活动的中心地位,能够赋予译员较大的翻译自主性,引导译员采用多种翻译策略在外宣翻译中保留推剧中富含的地方历史文化印记。  相似文献   

15.
外宣翻译是中国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增强国家软实力、构建中国国际形象。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指导,以山东旅游外宣翻译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外宣翻译策略。研究发现:旅游外宣翻译信息突出、语言简明、文化内涵丰富,译者可以采用简生化、补生化和原生化翻译策略,删减冗余内容,补充文化空缺,达到有效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本文对外宣翻译理论和实践研究以及翻译教学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泉州拥有极具竞争力的旅游资源,但互联网旅游外宣现状不尽如人意,其旅游外宣翻译存在明显功能性缺陷,并未展现出网络在外宣方面所独具的优势。鉴于互联网外宣的特点,以及充分考虑传播学视角下影响旅游外宣翻译传播效果的众多因素,旅游外宣翻译借助互联网可有效完善其现有功能,使其信息传递更具简洁性、可读性和召唤性,从而达到旅游外宣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关联翻译理论为框架,从关联的视角对外宣翻译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在外宣文本的翻译过程中如何遵循关联原则,以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似的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18.
《嘉应学院学报》2016,(3):69-73
以"任性"、"铁帽子王"和"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难"三则新型政治话语的英译为例,探讨外宣翻译中的策略问题。本研究认为,话语权的构建是动态的对话过程,受诸多语境因素的制约。作为对话过程的重要桥梁,外宣翻译既要高度忠实原语信息,展现发言人言语风格,又要考虑受众的信息需求,使受众易于理解与接受。在外宣翻译过程中,译者把握语境对话语理解的制约功能,注重修辞以展现发言人风格,保留特色以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是维系发言人与受众之间成功交际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9.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心内容。本文基于纽马克翻译理论视角,以故宫文物外宣文本英译为研究对象,分析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外宣文本中的应用,提出了外宣翻译须明确翻译目的,根据具体情况合理、有效使用语义翻译法和交际翻译法,必要时还可采用将二者相结合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走出去""一带一路"建设等重要战略的实施,足以说明中国正值对外宣传的好时机。中国的对外宣传离不开外宣翻译,翻译的"忠"与"不忠"直接影响着对外宣传中国的效果。外宣翻译的目的昭彰鲜明,即,让中国走向世界,传播中国的良好形象,赢得更多的读者,以及取得更多的国际支持。为实现其翻译目的,外宣翻译坚持"译有所为"的原则,而外宣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必须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唯有逐渐加强译者的"目的"意识,"双重文化角色"意识,"读者至上"意识,才能名副其实地遵循外宣翻译中的"译有所为"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