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子鞭是湘西土家族人在祭祀神灵中创作的一种音乐、舞蹈与诗歌相结合的民间艺术样式,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在湘西龙山、永顺、保靖等,土家族聚居区,普遍存在着打九子鞭的习俗,作为土家族典型的民族艺术,其表演内容、表演形式、艺术特征等无不与土家族文化和民间宗教习俗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三棒鼓"是土家族一种古老的民族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技法。土家族"三棒鼓"作为一种地方曲艺,在长期发展、传承和嬗变过程中体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并具有民俗民风的叙事性、歌舞技艺的表演性、独特风味的音乐性、群众生活的娱乐性、民族文化的传承性等艺术特征,而且也是土家族文化艺术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3.
铿锵的锣鼓,优雅的土家族摆手舞,活泼欢快的九子鞭,妙趣横生的摇藤圈、竹竿舞……短短30分钟内,参观者品尝了一顿具有民族特色的土家文娱大餐。这是湖南省龙山县华塘小学近年来精心打造的“土家大课间”活动。该活动吸引了湘、鄂、川、黔四省众多教育人士前来观摩学习。据不完全统计,仅2005年就接待参观者达5000多人次,华塘小学成了外界了解湘西民族教育的窗口。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笔者来到华塘小学,采访了“土家大课间”的缔造者向兴汉。这位年已半百的土家族汉子谈起自己的体育人生,清瘦的面庞写满了执著和真诚,留给笔者的是平凡中的感动…  相似文献   

4.
笔者认为,不同的文学作品有各自不同的风格。译者必须具备“译者意识”,从内容到形式,即在语言、句法、文化背景,民族色彩、审美情趣等方面,忠实并切合原作,准确把握原作的神韵、意境,原作风格的“不可译性”是能够过渡到“可译性”的。如果原作清新淡雅,译作也同样清新淡雅;原作诙谐幽默,译作也诙谐幽默;原作隐晦生涩,译作也隐晦生涩,尽力达到“语言的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  相似文献   

5.
鄂西土家族跳“撒尔嗬”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在鄂西清江流域一带的土家族,流传着一种独特跳丧习俗——跳“撒尔嗬”。它是当地土家族人民用来祭祀祖先、祭奠亡灵的一种丧事庆典。土家族的跳“撒尔嗬”不仅有着源远流长的传承历史和独特的音乐特征.而且具有丧事喜办的性质,因此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6.
从武陵家具木雕艺术的风格看土家文化与汉文化的互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通过对土家族民间家具木雕艺术特征的分析,以及明清时期、改土归流之后土家族区域经济形态变化的研究,总结出土家族家具木雕造型的风格特征,认为它独特的形式风格主要体现在大胆夸张的以意造型;本质元素的以线概括;打破时空的自由空间。并从家具木雕艺术的题材与表现风格上与其它民族区域家具木雕的相似性,结合民族之间族际演化的特点深入探索土家民间化与汉化的互渗,说明土家族民间传统艺术对于保存传统化遗产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谚语和成语在语言形式、定型程度、语言风格、流传渠道、语用功能等方面有本质区别。“疾风劲草”是“疾风知劲草”整合的结果。由原来的单句形式整合为趋于词的四字格形式,可以看成是一种词汇化的过程。“疾风劲草”既具有谚语性质又具有成语性质,处于边缘形式。  相似文献   

8.
太原莲花落是迄今为止太原市唯一尚存的地方曲艺品种,2006年被列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从莲花落的历史发展脉络,太原莲花落的起源、艺术形式、特点入手,结合具体曲例,浅析这门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传统艺术,意在让更多的人了解、熟悉到喜爱太原莲花落。  相似文献   

9.
云南被称之为少数民族音乐天堂,世代居住着众多少数民族。产生了许多优秀文化,且形式多样,在音乐世界里,存在着不同风格的民间音乐。其中傣族和白族曲艺音乐特色鲜明,具有各自地区的独特风格。白族大本曲内容丰富,种类较多。傣族章哈语言韵律独具特色。本文将从二者的历史渊源、音乐特征、曲调文本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10.
手足情深,在娱乐圈也不例外。亲兄弟齐上阵。要红大家一起红。 常言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亲兄弟一起在娱乐圈打拼,互相照应“哥俩好”的情形并不少见。平心而论,精心挑选出来的“四大兄弟”,几乎都没有借彼此的名气来为自己做宣传,无论他们是在同一领域还是在不同领域,都能以自己的实力证明自己没有靠对方的“护荫”而得名。他们正对应了民间“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说法,即使同在娱乐圈,也能够在演、编、导等不同方面发挥自己的才能。[编按]  相似文献   

11.
民间歌谣存在于土家族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是土家族宝贵民族文化的代表。土家族民间歌谣的研究,是伴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民间歌谣搜集整理工作而展开的,学者就土家族民间歌谣从音乐、文艺学、民俗文化、社会功能、传承与保护等多角度进行了讨论。以往的研究成果以文学为中心的研究方式占据主要地位,未来的研究应更多关注民间歌谣在当下的表现形式,尤其是关于它对民众生活文化和地方社会带来的价值探讨。  相似文献   

12.
2000年第 20期《语文教学通讯》登载了饶国清等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吗 ?》一文,笔者对其观点略抒己见,与饶老师及其他同行商榷。   首先,饶文认为今年作文“舍弃前提,不加限制,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缺少真理性”。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作文材料关于图形哪一个与其他三类型不同的分析,得出不同的“正确答案”正是“前提”,也是“限制”。这段材料的提供,其目的就是给考生构建一个特定的生活情境范围,它既是考生联系作文与生活的桥梁,也是对考生思维的必要限制,即必须联系学者的这道题,从中引发思想感受…  相似文献   

13.
民间美术是民族民间风俗生活中的直观性和审美性的象征表现。博克是蒙古民族世代相传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博克手们的衣着装饰是蒙古民族民间美术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博克手们的衣着装饰也因蒙古民族各部族的不同地域民俗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呼伦贝尔地区博克手们比赛时配戴的护膝用具——“陶烈”,就有其鲜明的地区特色,本文就“陶烈”的民族艺术特色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文学性是文学语篇加工者传递的主要交际意图,叙事性文学语篇的“初始句”是全文的首句,在提供事件的时间、地点和主要人物等言内语境信息的同时要传递作品的叙述风格、情感基调等文学审美欣赏信息,因此“初始句”在语篇形式上就具有不同的语法形式特征。从“初始句”实现的语篇功能视角出发,对“初始句”为突出语篇的故事性、新奇性或情感性等功能和口语化或书面语化等不同的叙事风格而选择的不同语法特征进行描写。  相似文献   

15.
“个”是现代汉语中运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量词之一。在特殊结构“V+个+VP”结构中“个”的性质标志也引起了语言学家们的广泛关注。有学者认为,“个”是宾语标记,有学者则认为是补语标记。本文从“个”的起源和发展入手,探讨了“个”从量词向宾语标记的渐变以及从述宾结构向述补结构的渐变,并比较“个”与“得”的异同,揭示了“V+个+VP”中“个”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王倩 《成才之路》2024,(4):117-120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世界最著名、运用最广泛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为音乐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将民间曲艺融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不仅是曲艺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本土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以“淮河琴书”为例,阐述民间曲艺融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民间曲艺融入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策略,旨在为奥尔夫音乐教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咚咚喹"是土家族独有的一种民间乐器,因制作简单,容易学会,所以在土家族地区广泛流传,深受土家族人喜爱。"咚咚喹"作为土家族音乐的一种外化形态,有其独特的结构、句式与演奏形式,同时它联系着土家族习俗、生活和社会的各个方面,承载了土家族音乐文化的发展脉络,它除了人们娱乐或传递感情外,还具有土家族音乐文化的丰富内涵,十分吻合中国古代朴素的音乐美学观。  相似文献   

18.
曲艺,是我国各民族“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字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9.
土家族闹灵是融歌、诗、舞于一体用于悼念亡人的歌舞.作为在土家族民间至今仍广泛流传的习俗,在其艺术鉴赏意义之后,更具有不可替代的民俗意义.从民俗表象上看,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土家族人“送亡人”和“还人情”的意义表述.在形式上表现了一种民间信仰场合中的“娱神娱人”的表演仪式.从结构分析,闹灵场域中存在着三种信仰力量,即土家族民间鬼神信仰、生活文化习惯以及官方儒学正统影响力.作为一项仪式时,闹灵是土家族叙述、实践和隐喻其世界认知符号体系的一种文化表演.  相似文献   

20.
“简单语文”与“深度语文”并没有矛盾冲突.是从不同角度对语文性质所作的独特解读,可视为语文教学的不同风格。因此,“简单”与“深度”应是和谐统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