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京宫崎滔天故居保存着许多中国革命党人信和,除孙中山、黄兴、何天烟外,邓恢字的信和保存较多。关于何天炯的信札,我和日本京都大学狭间直树教授已专文作过研究。①本文将就邓恢字信和的有关的问题,作进一步探讨。邓恢字,一名于赞,湖南宁乡人。19o6年1月27日经蔡元培介绍,加人同盟会。1912年9月在上海与宫崎滔天、何天炯、吕志伊、熊猫山、山田纯三郎、尾峡行昌、金子克己等创办半月刊《沪上评论》,以日中两种文字出版。其后,和宫崎滔天夫妇关系日深。宫崎故居所藏邓恢字信札约始于1914年,止于1922年,是研究这一时期中国革命党…  相似文献   

2.
这张“1946年辛亥革命光复上海商团同志会合影”的照片现藏于上海市卢湾区档案馆。照片摄影者为林孟吟。但照片中这些人我们不知他们姓什么,叫什么,现在何方。岁月荏苒,照片中的人物可能已远离人世,或身居海外,在此,我们诚恳地向海内外各界人士征集有关线索及资料,以期搞清这张照片的来龙去脉。[相关链接]上海商团是清末上海的重要武装,在上海辛亥革命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商团是地方绅商领导的、为上海地方服务的、得到官府认可的类似于民兵的地方武装。共由商团公会、洋布商团、书业商团等20家商团组成。其负责人主要是上海商界领…  相似文献   

3.
范学贵 《档案与建设》2007,(7):39-39,49
今年3月3日,我接到丹阳市计经委退休干部袁杏秀的电话,说她家有抗战时陈毅和她爸爸(金坛人袁永祥)在一起的照片。她看到报纸报道我是抗战文史研究者,愿意将这张照片扫描一下寄给我。陈毅在苏南、苏中抗战八年,我未听说有金坛人士与他在一起的照片,今天听到这一消息,令我喜出望外。  相似文献   

4.
文汇报十月二十五日四版刊登的日本电影代表团成员中野良子一幅单人照片,说明是:“中野良子对记者说:我是真由美。想不到《追捕》在上海那么受观众的欢迎,我非常荣幸。回去一定告诉‘杜丘’。”简短几句,使这幅图片变活了,就象一篇使人印象深刻的“小  相似文献   

5.
这还是芬兰人曼内海姆考察西域路经兰州时拍的一张照片。时间是 1908年2月 18日。 1908年 2月 18日正是这一年农历的大年初一。同年1月29日,曼内海姆欢快的马蹄哒哒地敲响了当时是陕甘总督衙门的兰州的青石板路,长途跋涉后疲惫不堪的曼内海姆立刻愉悦起来,但是他不幸染了流感,只好在兰州逗留多日,刚好赶上中国民间一年中最热闹的春节,曼的相机镜头兴奋得眼花缭乱,这叫我怀疑他是故意患了感冒的。在这段时间,他记载了较多关于兰州的文字,拍了不少兰州的照片,其中之一便是这张内容看起来模棱两可的相片。相片的文…  相似文献   

6.
瞬间与永恒     
照片是一种直观记录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图片。进行照片档案整理工作近一年来,我从这一幅幅带着人间沧桑、世事变迁的照片中看到了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虽然经我手整理的照片不下五千幅,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有这样一组照片。 在我整理的照片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反映平民生活的,自然镜头也没少瞄准上海的弄堂。弄堂——一个代表着上海平民生活的名词,相信每一个上海人都最熟悉不过了。弄堂里总是有一种日常生活的安详实在,这就是上海人的生活底色。要是一个人到了上海而没有去上海的弄堂走一走,应该觉得很遗憾。照片上的弄堂虽然是四五十年前拍摄的,而且也不知其名,  相似文献   

7.
蓝天坠玉     
当那幅于240米烟囱顶上所摄的照片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上刊登、尤其是在《中国日报》上以三分之一版面刊出后,欣喜之余,我愈发珍惜那次蓝天上的非凡经历,愈发怀念那枚育些来历的玉佩。 我的那枚玉佩得自1966年。那时,我还在上海松江县读书。记得那天,我们同学几人在教员宿舍后的大土堆上玩,有位同学突然发现了埋在瓦砾中的用白玉雕刻而成的这枚“白玉小  相似文献   

8.
我面前放着一张照片,那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京剧史》首发式时,我与该书总主编马少波老师的合影,时间是1999年11月18日上午。拍摄这张照片的是与我同去北京出席首发式的上海艺术研究所所长高春明先生。这张照片虽然不算很老,但至今也有近十年了。这张照片使我想起许多往事。  相似文献   

9.
去年3月,我因公差路过春城昆明,利用转车之机去游石林公园。进公园不久,巧遇日本一个20多人的旅行团同行,我发现当日本人在景点留影时,有几个照相个体户乘机偷拍他们。这些个体户抢时间冲印照片,然后等候在日本人途经的路口,装出可怜巴巴的样子,把相片递给日本人,乞讨日元。有些日本人很傲慢,不肯要照片,可摄影者尾随死缠硬磨,丧尽了国格。我当夜写了《个体户偷拍照片乞讨日元,有辱国格》一稿。这篇稿件被《春城晚报》、《江南都市报》等报纸刊登,同时被《读者文摘》、《今晚报》等报刊转载。后来,一位朋友去石林公园游玩,回来告诉我,有关部…  相似文献   

10.
相逢张家口     
辛颖 《航空档案》2005,(10):81-82
读者看到这两张珍贵历史照片,均摄于59年前即1946年春张家口航空站。第一张照片为徐昌裕所摄,照片中的人物是周恩来、贺龙与聂荣臻。这期间周恩来、聂荣臻因参加美国,国民党、共产党三方组成的军事调处执行部的工作而经常去北平。而此时的张家口在我军控制之下。1945年8月,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接收了日本侵略军在张北、灵丘以及张家口的两个机场、2架飞机和一批航空器材、油料,还有几十名日军飞行、机务人员。  相似文献   

11.
两会是重要的政治生活内容,每年各大媒体都要调动精兵强将进行两会采访,新闻竞争日趋激烈。随着视觉新闻的冲击,新闻照片开始一改以前的从属地位,报纸这几年在两会报道中新闻照片体现了“图文并茂,比翼齐飞”的现代报纸意识。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每年两会程序化的东西特别多,造成了许多文字报道以及新闻摄影的雷同。例如,一些重要人物的照片,容易几年如一日,拍摄的人物一张面孔;在报道代表讨论时,就是代表们聚在一起。缺乏新意。   “两会”主要是人的活动,拍好新闻人物成为两会新闻摄影诉求的重点。人物是最具有变动性的,…  相似文献   

12.
<正>摄影技术发明于1839年,1842年起传入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国影像,产生于1844年的广州。浙江出现照片影像的时间略晚一些,现存最早的照片档案,非李阁郎照片莫属。李阁郎其人李阁郎(Louis Legrand)是一名法国人,约生于1820年。据《中国摄影史》介绍,李阁郎是首个在上海开办照相馆的人。李阁郎于1856年到达上海,1857年8月15日,他在《北华捷报》上刊登广告,“L·李阁郎,钟表工匠。毗邻史密斯市场。又及:拍摄照片,风格雅致拔头筹”[1]从事钟表和照相的业务。1858年,他与靼塔恩公司合作,开了上海首家照相馆,  相似文献   

13.
从1937年11月至1945年8月,几乎贯穿第二次中日战争始末,上海的华界均处于日本人占领之下。1941年12月以后,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也沦入日本人之手,从而结束了长达几近一个世纪的中西共同管理这一城市的历史。日本人在上海,如同所有被占领的中国地区一样,谋求中国“合作者”的帮助。然而在上海,日本人对这种帮助的依赖性,比在其他大多数地方都要大,因为要靠数量有限的日本军队来维持一个人口高达500多万的大都市的治安,是不可能的。①更重要的是,日本人占领上海的主要目在。本文原发表于(美)《中文历史论文选译》(ChineseStudiesi…  相似文献   

14.
人物照片贵在传神,要能获得真实生动的人物瞬间形象,生活的积累、抓拍的方法固然重要,但还必须通过人物在特定环境中有典型特征的神情、动作与姿态来体现。张瑞芳(图一)是我国著名电影演员,她在电影《李双双》中扮演爽朗、热情的农村妇女李双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张照片是在全国第四届文代会上海电影演员小组会上拍摄的。她发言时洒脱、自然的神情,真诚、坦率的目光,令我想起  相似文献   

15.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国防部上海军事法庭设立于虹口北四川路江湾路口一幢坚同的大楼内。从1946年4月至1949年1月26日,共计审判日本战犯百余人、结案者116人,其中判处死刑14人、判处无期徒刑22人、判处有期徒刑75人、无罪释放5人。上海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的14名日本战犯中,大多在提篮桥监狱内执行枪决。  相似文献   

16.
季羡林是我国名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外知名的东方学。像季老这样德高望重的“一代宗师”、“国家级”人物为数不多。看到8月29日温家宝总理到解放军总医院康复楼病房看望94岁季老的电视新闻,让我再次回想起8年前我抓拍到的一张季老给学生签名的珍贵照片。这张照片不断告诫我:要随时准备抓拍。  相似文献   

17.
阴良 《新闻爱好者》2006,(5S):18-19
2005年5月10日,许多媒体刊发了新华社记柳涛抓拍的一组骑车人暴风雨中突遇马路陷阱栽跟头的新闻照。照片详尽记录了厦门当地时间2005年5月9日下午,一个骑车人冒雨经过该市厦禾路与凤屿路交叉路段时,因自行车前轮突然陷入一水坑,身体失去平衡而致摔倒的全过程。这组照片表现的场面惊心动魄,极富视觉冲击力。纯粹从摄影技术的角度分析。这组照片完全是一组无可挑剔的新闻照片。  相似文献   

18.
《新闻与写作》的老师:您好!我是名摄影爱好者,闲暇时喜欢挎上我心爱的相机出去拍上几张。这张照片是我在海淀广场拍的。几十米的墙面,三位清洁工人每人只靠一根细细的绳索维系生命的安全。我用广角镜头以不稳定的倒三角构图来表现那种紧张与不安。出片后我感到不是很理想,于是做了些裁剪:把人物集中在墙与空白相交的斜边处来增强这种紧张,给人的视觉冲击力依然不是很强。希望专家就此给予指教。(相机:尼康80,焦距70MM)  相似文献   

19.
孙林 《湖北档案》2007,(7):45-46
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大举侵犯上海,遭到中国守军第十九路军的顽强抵抗,著名的“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1月29日凌晨4时20分,日本飞机多架由停泊在黄浦江中的日本第三舰队航空母舰上起飞,向上海闸北一带俯冲空袭。上午10时许,日机向位于闸北宝山路的商务印书馆总厂房投弹数枚,引起猛烈爆炸,由于厂房内纸制品堆积甚多,燃烧极快,到下午5时许,全厂尽毁,焚余纸灰飞达数十里外,占地80余亩的商务印书馆数座厂房被烧成断壁残垣,变成一片瓦砾。  相似文献   

20.
最近,日本报纸透露了当年日本情报分析人员探知当时被我国列为机密的大庆油田所在的经过。我国当年对大庆油田是作为国防战略工业来建设的,所以一开始就实行高度保密,不仅规模、技术等绝对保密,连地点及时间也列入保密范围。早在六十年代初,日本就一直留意我国有没有大油田了。1964年4月20日,我《人民日报》发表了《大庆精神大庆人》一文,公开肯定我国有了大油田。日本人马上把这一信息储存入电子计算机里。 1966年7月,《人民画报》刊登了一辑赞扬“大庆精神”的照片,包括“铁人王进喜”及炼油厂的照片。日本人根据王进喜的衣着及周围景象,推断大庆油田是在冬季为零下30度的我国东北地区,大致在哈尔滨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