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使用频率颇高的一个名词,但是对于它的历史演进和概念定义,学界始终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面对汹涌发展的全球化浪潮,每个民族国家都无法逃避参与的命运,但是全球化自身的不平衡和隐藏的强势话语使得参与这一进程的各民族国家,不自觉的产生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2.
陈瑶 《华章》2012,(10)
全球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进程,表现在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相互依存,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和全球意识的崛起.从历史角度来看,全球化进程催生了民族国家,但其进一步发展又必然要求重塑民族国家,分化民族国家的权力.在这个过程中,发达国家通过操纵国际组织和国际联盟,侵蚀发展中和落后民族国家的国家主权,使全球化进程中国家主体之间秩序与利益之争从未停止.从这个角度来说,全球利益共同体从未形成,真正的“全球化”可能从未开始.但是,全球化趋势不会逆转,各民族国家唯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开拓新的前程.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理论为我们正确解决今日全球化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工具.我们应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来透视全球化的实质,从而揭示出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处理其与民族国家的矛盾以及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看全球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今天,马克思主义面临着全球化时代的挑战.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特别是他分析世界历史时代的方法,仍然是我们认识、分析全球化问题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全球化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为主导的格局没有改变.与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相伴随的是区域性经济合作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同时,政治、文化领域中的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的紧张关系很可能会长期存在,并在民族国家地位问题上形成焦点.  相似文献   

5.
国家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全球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资本主义的寿命在全球化中的延续、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蜕变、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在世界各国的沉寂、阶级斗争阵线在各国内部和在世界范围的模糊等,使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遇到一系列时代困惑。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关于全球化中国家问题的研究很多,但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成果却很少。在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与当前各种国家理论之间存在巨大的理论断层。因此,运用马克思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时代条件之下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中心—边缘"全球化空间结构致使全球问题纷繁复杂,全球空间非正义问题成为当代全球化过程中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内涵丰富,以马克思主义空间思想为视角看待和处理当前空间非正义问题具有重大意义。新马克思主义学者亨利·列斐伏尔、大卫·哈维、多琳·马西等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下重构了马克思主义的空间理论范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的迅速发展。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空间思想视域下的一种新的空间正义的全球化架构,这一理论将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推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对于促进全球空间正义具有丰富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深刻认识中国国家观的历史意蕴与新时代内涵,既要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又要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作为上层建筑,国家是一个政治共同体;在多民族视域,国家是一个民族共同体;从文化基因视域看,国家是一个文化共同体;从全球视域看,中国倡导国家安全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介绍了全球化的缘起与发展 ,并概括出当代全球化在 6个方面的主要表现。在此基础上 ,着重分析了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的影响 ,从而得出结论 :全球化虽然给民族国家带来某些变化 ,但不会改变民族国家是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行为主体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方面存在某种程度上的模糊,加强两个认同教育具有必要性与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培育两个认同意识的理论基础,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具有鉴往知今、资政育人的现实作用.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可以为构建两个认同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诉诸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利益.  相似文献   

10.
试论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的全方位冲击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民族国家。民族国家既是全球化的产物,又是全球化进程的最大推动。但是,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两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作为客观过程的全球化,无时无刻不在改造民族国家,对国家主权地位形成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1.
格林的教育发展和国家形成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基础、国家形成观、国家形成与国家教育制度的形成、国家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国家教育制度的建构和国家形成进程的不同时空等方面,较详细地介绍和分析了英国当代著名比较教育学家和教育历史学家格林提出的教育发展与国家形成理论.文章指出,格林在用国家形成理论构建国家教育制度形成理论的同时,用"发展性国家"理论来分析全球化和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教育发展问题.文章认为,康德尔时代以来的教育与国家、民族性之间的关系,已经演变成21世纪初的教育与民族国家、全球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深入探讨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及二者关系有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民族政治理论发展。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不仅存在着矛盾性,也存在着统一性,完成二者的统一是关系到国家安定、民族和谐的大事。  相似文献   

13.
庞金友 《教学与研究》2006,34(10):66-72
传统民族国家框架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日益面临全球化的挑战。一方面是民族国家的某些职能与角色正备受冲击,另一方面则是跨国公司和非政府组织等社会行为体的地位与作用日显其重,但基于对民族国家内在的适应性和不可替代性、公民社会脆弱的独立性及对国家的依赖性的考虑,西方学者大多肯定全球化进程中国家的地位与作用,承认全球化在打破国家与社会的传统边界和力量均衡的同时,也使两者合作与冲突的机会相应增加。在他们看来,欲求两者间和谐与健康的关系模式,必须在国家和公民社会这两个支点上同时着力,进行双向的、多维的良性建构。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地到来,各民族国家在这场全球化中只有以积极的态度,发挥自己的优势去迎接才会使自己得到发展,反之将会被无情地淘汰,成为经济主流的被奴役者.经济全球化的突出特征和各类民族国家形成的基础也告诉我们,将来的社会,民族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世界将朝着共生的方向发展,和谐世界不仅是人类美好的追求而且是社会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时代并末结束,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国家民族意识仍然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但是传统的国家民族意识并不适用于全球化时代,面临重新修正。首先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强精神,其次正确理解国家利益,改变传统思维方式、行为模式,要在国家民族意识中注入全球理念。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分析马克思主义国家利益的阶级性与民族性、国家性与国际性、经济性、人民性以及主权和安全的核心特性等五种特性,并指出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后,马克思主义国家利益特性理论对社会主义国家仍然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国家认同感是个人承认和接受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政治身份,并产生归属感。经济全球化和民族国家的相生相克对我国青少年国家认同感的形成和培养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即追求同质化的经济全球化对民族文化独特性的消解、全球消费主义网络中青少年对民族国家的虚无主义态度、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学习西方和反对西方的矛盾。这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决定了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感培养应介于保守与开放之间的动态平衡:既基于传统体认记忆的共同体,又面向世界和未来形成想象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受多元文化良莠不分的影响,民众尤其是青年大学生难以甄别某些不良意识,因而不能完全抵挡它们的冲击,在对国家的过去、现实以及未来命运的认识上缺乏理智清醒的认识。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其被历史选择而沉淀出的国家观念的精髓,这些思想为树立新时期国家观奠定了基础,并对其转变发展予以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理论为我们正确解决今日全球化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工具。我们应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来透视全球化的实质,从而揭示出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处理其与民族国家的矛盾以及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认同感的培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国家认同感是个人承认和接受自己的民族文化与政治身份后产生的归属感。经济全球化和民族国家的相生相克关系,对我国青少年国家认同感的形成和培养带来了消极影响,即追求同质化的经济全球化对民族文化独特性的消解、全球消费主义网络中青少年对民族国家的虚无主义态度、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学习西方和反对西方的矛盾。这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决定了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感培养应该把握介于保守与开放之间的动态平衡;既是基于传统体认记忆的共同体,又是面向世界和未来形成想像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