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陷阱一利用定势思维,设置"陷阱"高考中命题者常常利用考生思维定势这一特点,有意编拟一些比较特殊的句子或结构来测试考生对某一知识点的灵活处理技巧和深层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2.
东南风  江凌 《高中生》2012,(1):34-35
高考时.命题人常用考生熟悉的句式结构设置陷阱,使考生得出错误的结论。考生在解题时,町以通过意群分析法来看穿陷阱.选出正确答案。  相似文献   

3.
在物理高考中,命题者总是试图设置一定数量带有“陷阱”的试题,它与常规题不同,具有较强的引诱力,较大的迷惑性,较好的隐蔽性,因而当考生遇到这种习题时,极易掉入“陷阱”而导致错误,这一方面暴露了考生在一些知识经验上存在着局限性,另一方面说明考生思维方法上存在着弱点,下面以高考物理试题中的“陷阱”问题为例,对物理“陷阱”问题做一简单的分类,  相似文献   

4.
姚成 《中学理科》2006,(3):40-41
在高中化学试题中,命题人往往故意设置“陷阱”,用以考查考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考生思维的灵活性。如何才能轻松地避开“陷阱”正确解题呢?  相似文献   

5.
高考命题者常常利用熟悉的句型结构,或者一些固定搭配来制造陷阱,让考生在非常神气的心情中快速地得出错误的答案。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粗略归纳了常见陷阱题的类型并加以分析,希望能对同学们在解题过程中巧识陷阱有所帮助。1.思维定势型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在长期的思维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它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得当,它可以帮助考生将考题内容与以前所学知识迅速联系起来,并在短时间内调集解决问题所需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并很快得出正确的结论;但若运用不当,它便会误导考生掉入命题人所预设的陷阱,得出错误的结论。例1…  相似文献   

6.
设置"陷阱"是中考思想品德选择题命题的一大特点。一些看似简单的选择题,为何会让一些考生出现差错呢?原来,中考命题者针对考生知识上的"漏洞"和思维上的"弱点",有目的地设置了一个个  相似文献   

7.
化学试题中的主打题型是选择题,分值常占50%左右.选择题编制时,命题者常通过题设"陷阱",考查学生对概念、原理的理解程度以及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解选择题时,考生要能识别"陷阱",挖掘出最具价值的隐蔽信息,以迅速正确答题.本文试对选择题中的常见"陷阱"类型分析,以获取对选择题的"陷阱"设  相似文献   

8.
单项选择题是中考政治试题的主要题型。为了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是否准确牢固,命题者往往在该题型中设计一些认识或思维上的“陷阱”,考生稍不注意就会出错。下面结合例题,谈谈这些“陷阱”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为了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性质、定理的理解是否深刻、思维是否严密,命题者常会在试题中精心设置“陷阱”,考生如不注意往往会误入“陷阱”。本文对中考中经常出现的“陷阱”加以分类,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0.
物理高考命题者总是试图设置一定数量带有陷阱的试题,它与常规题不同,具有较强的引诱力,较大的迷惑性,较好的隐蔽性,因而当学生遇到这种题目时,极易掉入陷阱而导致错解.这一方面暴露了考生在一些知识经验上还存在着局限性。另一方面也暴露了考生在思维方法上存在着问题.同时,这也给物理教师的教学提出了一个新课题——“陷阱”问题的教学.下面笔者以高考物理试题中的“陷阱”问题为例,从物理教学的角度对其作一简单的分类,并给出一些防止陷入陷阱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命题者与做题者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在各级各类考试中,命题者总是会针对考生易出错的知识和方法等设置相关的“陷阱”,制造各种障碍.作为做题者考生就应该在应试中想方设法挖掘和破解题中的陷阱和障碍,这就要求做题者在具有扎实的基本功的基础上,还必须要明确命题规律,知道命题为什么会出这种题,考什么知识,要用什么方法等.同时,要求做题者做到:①全面分析并灵活运用已知条件;②重视题设中的限制条件;③克服思维定势;④养成对结果验证的习惯;⑤注意转化过程的等价性等.下面就解斜三角形及其应用问题中的命题者在试题中设置的“陷阱”进行分类透析,以提高考生对各种“陷阱”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2.
储鸿胜 《初中生》2012,(21):36-39
正听力测试中,命题人常用巧妙的方式把易错点包装起来,给解题设置陷阱,导致出现"尽管是陷阱,考生还是义无反顾地往下跳"的局面。为此,同学们应该通过训练来洞悉命题人设置陷阱的方法,从而在考试中胜券在握。一、在时间先后上设置陷阱  相似文献   

13.
《考试》2007,(1)
综观历年各地中考数学试题,总可见命题者独具匠心的设计。为考查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周密性和深刻性,提高区分度,命题者十分青睐并精心设计极具迷惑性的似是而非的问题、多解问题、思维易疏漏问题等,常常令考生防不胜防,往往一时疏忽,掉进命题者巧布的“陷阱”,误入命题者妙设的“圈套”,造成  相似文献   

14.
高中物理选修3-1模块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被命题人看作是设计思维陷阱较多的实验试题源,其发散的设计思维难倒了众多的考生,但恰恰是这种难题,实现了对优质生源的选拔。  相似文献   

15.
周甲 《高中生》2015,(6):50-51
一般来说,答阅读理解题时,考生可以通过关键词定位回原文查找答题依据。关键词定位的方法在阅读理解解题中是最常见的,也是最简单的。为了提高对考生能力级别的考查,命题者经常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设下“陷阱”。陷阱一:由定位题干关键词变成定位选项关键词考生定位题干关键词只需要定位一到两个词。但是,定位选项关键词则要求考生定位四个或四个以上的词,增加考生花费的时间,也加大试题的难  相似文献   

16.
为了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各地中考命题者往往在物理试卷中精心设计极具迷惑性的"陷阱"题,干扰考生正常的思维过程,稍一疏忽,就会掉进巧布的"陷阱",误入妙设的圈套,酿成谬误.为此,我们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严密的思维能力,洞察题中"陷阱",准确运用知识,解后回头检查,确保万无一失.以下就如何识别思维性"陷阱"分类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赵虎 《中学理科》2006,(5):20-20
物理试题中提供的图像,如描述物理场景的实物图,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图线等等,对解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考生在大脑中模拟出动态的物理场景,迅速弄清物理过程,根据物理量的变化,建立起物理模型,确定临界状态,从而找到解题思路.但在解题时应注意命题人故意设置的一些“图像陷阱”,考生往往由于思维定势或凭直觉经验,很容易掉进这些“图像陷阱”中.现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8.
正高考化学命题者总是试图设置一定数量带有陷阱的试题,所谓的"陷阱"就是命题者利用同学们知识结构中的含糊点、易错点、盲点或根据学生思维中的薄弱环节,有意"挖坑布雷",检查同学们识别能力.这类试题不同于常规题,具有一定的干扰性,较强的诱导力,较大的迷惑性,较好的隐蔽性或设置的思维障碍等.这也是各类考试命题时不可少的部分,因而当同学们遇到这类题目时,很容易掉入陷阱而导致错解.下面笔者仅列举化学试题中的"陷阱"问题为例作一分析,指导同学们提  相似文献   

19.
二次函数是中考的热点,纵观近几年中考中的二次函数试题不难发现,命题往往巧设陷阱,不少考生由于考虑不周、审题不细、加之思维定势等原因,常常导致解题出错,现以中考题为例,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20.
物理“陷阱”题是中考命题者用来考查学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掌握得是否扎实,思考问题是否周密,诱使考生上当受骗的一种常用题型,以下就知识性“陷阱”题中的“陷阱”设在何处分类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