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巴托克在作为一位伟大的作曲家及钢琴演奏家的同时也是一位对钢琴教育事业有着突出贡献的钢琴教育家。对于巴托克的作曲手段方法国内已经出现一些相对广泛的研究及认可,同时也确立了他在世界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不可否定的。比较而言,巴托克对钢琴教育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则很少有人对其进行研究及肯定。《小宇宙》的创作是巴托克作为一个钢琴教育家的最好力证及最大贡献。《小宇宙》是巴托克历经14年时间在1926至1937年之间创作的一套钢琴练习曲集,其中包括乐曲153首,按照循序渐进的顺序分为6卷,1-4卷的后面附有33首添加练习。纵观整套教材,不仅其音乐形式丰富多样,并且教学范围方面从初级曲目到供音乐会中演奏的乐曲都应有尽有。因此,《小宇宙》不仅是巴托克作曲技法的缩影,也是巴托克钢琴教学观念和体系的展窗。  相似文献   

2.
巴托克在作为一位伟大的作曲家及钢琴演奏家的同时也是一位对钢琴教育事业有着突出贡献的钢琴教育家。对于巴托克的作曲手段方法国内已经出现一些相对广泛的研究及认可,同时也确立了他在世界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不可否定的。比较而言,巴托克对钢琴教育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则很少有人对其进行研究及肯定。《小宇宙》的创作是巴托克作为一个钢琴教育家的最好力证及最大贡献。《小宇宙》是巴托克历经14年时间在1926至1937年之间创作的一套钢琴练习曲集,其中包括乐曲153首,按照循序渐进的顺序分为6卷,1-4卷的后面附有33首添加练习。纵观整套教材,不仅其音乐形式丰富多样,并且教学范围方面从初级曲目到供音乐会中演奏的乐曲都应有尽有。因此,《小宇宙》不仅是巴托克作曲技法的缩影,也是巴托克钢琴教学观念和体系的展窗。  相似文献   

3.
《断奏和连奏》(二)选自巴托克《小宇宙》第五册,第123首。笔者将从音级组合和音高中心性的视角下对《断奏和连奏》(二)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探索巴托克在《断奏和连奏》(二)的作曲技法与音乐奥妙。  相似文献   

4.
巴托克·贝拉·维克托·亚诺什,二十世纪最杰出的音乐家之一,匈牙利现代音乐的领袖人物,《第四弦乐四重奏》作为功能调性体系逐步走向衰弱和瓦解的结果,作曲家开始探索新的作曲技法,模型音乐作曲技术,是选用三个或四个音组成的一个和弦式样的模型作为创作材料进行创作,因为没有中心音,所以也常常被称为"无调性音乐"。本文将用模型音乐作曲技法分析巴托克作品,研究其与十二音作曲技术的异同,同时以音级集合分析作品材料。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自由低音手风琴的介入为我国的手风琴事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它使我们能够接触大量的近现代音乐作品.但是,近现代音乐作品作曲技法及风格的多样性使我们很难对这一时期的音乐有一个系统、清晰的认识.巴托克的《小宇宙》在研究及解释近现代音乐作品上为我们提供了最基本的训练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巴托克的《小宇宙》是20世纪近现代钢琴写作技法与语汇的集大成者,是钢琴学习者学习20世纪钢琴音乐的首选教材。文章选取此曲集中的《夜曲》与《游戏歌》两曲试做分析,以此引导钢琴学习者学习近现代钢琴音乐入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巴托克的生平、创作阶段、《小宇宙》的创作出发,对其《小宇宙》的第107首作品《雾中的旋律》做了具体的和声分析.巴托克这种在横向旋律中获取纵向和声因素的多声部音乐思维,是二十世纪多声部音乐创作在传统基础上把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相结合的新的和声思维方式.既是反传统的,同时又是传统的延伸.  相似文献   

8.
采取以微观作品参透宏观理念的逻辑推理方式,以巴托克代表作品之一《小宇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旋律创作技法的深入分析,了解巴托克音乐“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双重特征,进而求得对以巴托克为代表的匈牙利新艺术音乐的整体面貌产生较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十二音序列作曲技术是现代作曲家勋伯格所创。这是二十世纪著名的作曲技法之一。以《钢琴组曲》(0p25No1)为例分析十二音序列创作技法在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巴托克是二十世纪匈牙利著名作曲家,也是民族主义音乐学家。他的作曲风格带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在创作时多运用民间音乐素材和先进的作曲技法。  相似文献   

11.
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十二音"作曲技法随着远洋留学生带回中国,但真正的发展则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罗忠镕在这一阶段写作了以"十二音"为技法的艺术歌曲——《涉江采芙蓉》。歌曲选自东汉时期同名古诗《涉江采芙蓉》,罗忠镕将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与我国传统五声音乐以及作曲技法相结合。在这部作品中,无论是和声还是旋律,以及十二音音序的选择无不淋漓尽致的展现罗忠镕先生对现代作曲技法与民族特色的融合。使其成为极具意义的一部作品。笔者以《涉江采芙蓉》为例,探讨现代作曲技法与民族特色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十二音作曲技法是勋伯格音乐创作最为成熟的时期。一方面,十二音作曲技法对于传统作曲技法的进一步革新,弥补了传统音乐体系僵化的因素;另一方面,它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音乐的表现手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而《钢琴小品六首》确实勋伯格成熟阶段前的探索期,又称为"无调性"时期(晚期浪漫主义向十二音作曲技发的过渡时期),本文就勋伯格十二音作曲技法中平均作曲在《钢琴小品六首》中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探讨,希望能为音乐工作者在相关音乐的理解方面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声乐套曲《最后四首歌》(Vier Letzte Lieder)是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的最后一部作品,这部声乐套曲由《春天》《九月》《入睡》《在晚霞中》四首歌曲组成,集中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在落幕时的绚烂。本文通过对《最后四首歌》中的音乐结构、曲式、调性及和声分析,了解诗词和音乐的关系,通过对歌曲中的特殊音乐技法“绘词法(word-painting)”“花唱(melisma)”的研究,得出声乐套曲《最后四首歌》的音乐特征。《最后四首歌》是浪漫主义时期的终结乐章,从这部声乐套曲中可以看到现代时期的音乐作曲技法和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技法混用的痕迹,这也是这部作品同时受到褒奖和争议的原因。通过分析这部套曲,对研究理查·施特劳斯独特的作曲技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研究成果可以给声乐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匈牙利民族乐派代表人物巴托克是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方最有影响力和创造力的作曲家之一。他最大的成就是将匈牙利民间音乐与西方古典、现代作曲技法融为一体,这种大胆的探索和创新在其钢琴作品中反映为将钢琴当作打击乐器使用。钢琴打击乐化的创作思维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音色和演奏方法,使钢琴的音响走向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郝芳 《文教资料》2007,(29):132
二十世纪特定条件下产生的新音乐及其种种流派,是一系列特殊而复杂的历史或文化现象。本文从作曲技法上归纳了现代音乐的特点,针对什么是音乐的美,如何评价现代音乐,提出一些浅显看法。  相似文献   

16.
《Theme From "SCHINDLER’S LIST"》由作曲家约翰·威廉姆斯创作,该作品名称汉译为《辛德勒名单》,是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的主题音乐。因为作曲家熟练的作曲技法,使得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部影视配乐,更成为了一部音乐的经典之作。因此值得我们作曲学习者们分析与研究作曲家在创作中所应用到的相关作曲技术理论。  相似文献   

17.
董妍 《文教资料》2010,(30):84-85
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江文也先生不仅是一位辛勤耕耘、成就斐然、享有国际声誉的作曲家.而且是一位优秀的音乐教育家,更是我国近代最早运用西方20世纪音乐技法进行创作的音乐家。目前。音乐学界对江文也进行研究的文章并不少见,主要集中在他的钢琴创作技法与风格方面。但是从作曲家的创作背景、作品的价值等角度探讨《台湾舞曲》的文章却比较少见,文章以江文也先生作品第1号《台湾舞曲》为出发点,探讨江文也先生在利用现代作曲技法方面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黄金分割比例",最初起源于几何学研究范畴,如今在建筑美学、形式美学、科学美学、艺术绘画等多个领域均有所体现,音乐学科自然也不例外。本文从音乐审美入手,结合巴托克《小宇宙》第141首《主题与倒影》,详细阐述了黄金分割比例在音乐作品中的运用,以及黄金分割比例对音乐作品结构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申杰 《教育教学论坛》2011,(10):201-202,140
<正>Ⅰ引言:巴托克(Bela Bartok 1881-1945)作为一名20世纪初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他对20世纪音乐的发展贡献非常大。大多数的人谈及巴托克就会想到——民族主义乐派或著名的钢琴家﹑教育家。但纵观他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巴托克——他对新古典主义热情的追捧。自从开始研究新古典主义以后巴托克就放弃以前所惯用的作曲技法,着手尝试用古  相似文献   

20.
"托卡塔"是一种器乐体裁。王千一先生结合西方作曲技法和中国民族音乐特点,创作了钢琴曲《托卡塔》。演奏该作品,必须准确地掌握演奏技术,体现《托卡塔》的音乐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