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研究以276名离异家庭背景下的高中生及292名完整家庭背景下的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及数据处理,探讨离异家庭与完整家庭背景下的高中生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方面有无显著性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在社会支持的子维度——主观支持和心理健康的三个子维度——偏执、人际关系敏感、心理不平衡方面均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其次,将离异家庭背景下的高中生进行动态分析,以父母离异时高中生所处的发展阶段为标准,将被试分成三类进行比较,一是父母离异时子女正处于学前期(0~6岁);二是父母离异时子女正处于童年中期(7~12岁);三是父母离异时子女正处于青春期(13~18岁)。研究结果表明:三类离异家庭背景下的高中生其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分数均低于完整家庭背景下的高中生。而其中,父母离异时子女正处于学前期的高中生与后两类高中生之间在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最后,利用多重回归分析试图找到离异家庭背景下的高中生的社会支持各因子与其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支持的利用度这一因子与离异家庭背景下的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并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带来社会结构的一系列嬗变,包括家庭关系的变化,而离婚家庭的急剧增多就是其表现之一。离异家庭子女是父母婚姻破裂后出现的与完整家庭子女不同的特殊社会群体。这个群体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而逐渐扩大。父母离婚、家庭解体不仅会严重影响离异家庭子女的智力、性格和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而且还会遏止其社会性的顺利发展,导致离异家庭子女出现社会性发展不良。近年来,我国对离异家庭子女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研究的内容包括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婚姻家庭观念的改变,离异家庭逐渐增多,离异家庭子女的健康成长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父母离异会给子女的心理与行为造成一些严重影响如情绪问题、人格问题及行为障碍等。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关注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刘先华 《培训与研究》2010,27(3):95-96,104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婚姻家庭观念的改变,离异家庭逐渐增多,离异家庭子女的健康成长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父母离异会给子女的心理与行为造成一些严重影响如情绪问题、人格问题及行为障碍等。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关注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离异家庭子女是由于父母婚姻关系破裂、家庭解体后出现的一个与完整家庭子女不一样的特殊群体。随着离婚率的提高,这个群体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6.
随着离异家庭的增多,离异家庭中孩子的教育问题和心理保健越来越受到关注。离异家庭不同于一般家庭,只具有"部分家庭功能",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在家庭离异的过程中都深刻体验到分离的煎熬。离异家庭是由于父母婚姻破裂而导致解体的家庭。其不良后果是多方面的,例如子女的生活问题、发展问题、教育问题,特别是心理健康问题等。  相似文献   

7.
离异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对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与完整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家庭结构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和深远的影响.离异单亲家庭子女多存在着自卑自责、冷漠孤独、对人焦虑、冲动等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将离异家庭子女同完整家庭子女相对比,着重研究离异家庭于女某些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同时,为家庭和学校如何关心教育离异家庭子女以及制定有关政策的部门提供心理学依据。而且,也能帮助那些已经或将会成为孩子父母的人们,在对待和处理家庭或婚姻矛盾时,应理智与谨慎,减少苦果的酿成。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的离婚率悄然上升,家庭离异学生的教育问题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关注。家庭离异学生较正常家庭学生更容易出现性格孤僻、自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无论是父母、教育者还是社会都应该关注家庭离异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帮助他们获得健康的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离异家庭越来越多.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与行为问题逐渐成为研究关注的焦点。文章重点介绍了父母离异对子女的影响.离异家庭子女适应不良的原因及对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1.
对广西地区一些未成年普通学生与未成年犯的家庭教育状况的比较调查发现,在父母健在、父母离异、父母满足需要、父母教育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家庭不完整、父母未尊重子女需要、父母教育方法不当,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因素.父母应尽可能给孩子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加强与子女的沟通,尊重其合理需要,关心子女学习,激发其兴趣;重视孩子品行,进行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犯罪心理与健康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锋 《教育探索》2000,(9):44-44
为了解和掌握青少年犯罪心理,减少青少年犯罪,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我们对齐齐哈尔市少年管教所138名15-20岁的犯罪者进行了犯罪心理调查,了解到青少年犯罪心理是复杂多方面的。 一、青少年犯罪心理综述 1.父母离异家庭子女犯罪率是健全家庭的4.2倍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夫妻离异超过百万对。在父母离婚后, 1/3的孩子在五年内感到压抑,缺少目标和抱负。父母离异子女常出现品行障碍问题。孩子的父母,由于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对这一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误认为这些出现品行障碍的孩子道德败坏,…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由于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受到极大的伤害,极易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探索研究对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小学教育中最突出最特殊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本调查用《心理健康诊断测试(MHT)》(以下简称MHT)对广州及珠三角地区八所中学的233名离异家庭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考察,并同312名完整家庭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调查结果表明:一是离异家庭学生与完整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各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二是在离异家庭学生中,男生与女生在孤独倾向和恐怖倾向方面有显著差异,男生更倾向于孤独,抑郁,不善与人交往,自我封闭,女生则有更强的恐怖感;三是将离异家庭的男生和完整家庭的男生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在对人焦虑倾向和孤独倾向方面有显著差异。调查还发现,中学生普遍有较高的学习焦虑。  相似文献   

15.
所谓“离异家庭子女”,常指父母离异、再婚,由父母单方、老人或亲戚监护抚弄的孩子.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是一个社会问题.近年来,离异家庭子女正在逐年增多,在社会上已形成了特殊的群体.据有关方面统计,该类学生占在校人数的8-15%.由于在感情上得不到父(或母)的抚爱,在生活上缺乏更多的关心,导致了爱的残缺不  相似文献   

16.
离婚叙事与家庭关系对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父母离异会对子女的心理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这一结论已经被国内外众多研究所证实.相对于离异事件本身,消极的离婚叙事与不良的家庭关系对于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的负面影响更加严重.消极的离婚叙事通过建构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心理放大了父母离异对子女的负面影响,并通过"内化"使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得到了强化.不良的家庭关系增强了离婚事件的负面作用,使子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甚至是一生都生活在父母离婚的阴影中.如果离婚已经不可避免,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减少父母离异对于子女的负面影响:首先,建构温和的离婚叙事以取代消极的离婚叙事,给予家庭成员更多的理解与接纳,避免子女产生消极的自我认识与评价而出现心理问题;其次,父母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选择和平友好的方式离婚,同时仍尽力承担作为父母对子女应尽的抚养与教育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离婚率的迅速上升和离异家庭子女的日益增多,如何通过学校教育帮助离异家庭学生更好面对家庭变故带来的不适和伤害、尽快医治父母离异带来的创伤、维护心理平衡、保证心理健康发展是所有教育工作都应该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拟从离异家庭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学校教育应采取的对策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及学校教育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离异家庭是一种普遍的社会问题,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则是这一问题衍生出的较为突出的不良后果,要从离异家庭子女由于家庭的解体而存在着心理上的问题这一角度出发,探讨产生这一系列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以及学校教育如何来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龙梅 《贵州教育》2011,(20):21-22
一、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表现 单亲家庭是指由于死亡或离异后只剩下夫妻中一方与未成年子女组成的家庭。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主要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小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有多种,包括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家庭因素的影响存在极端:一是父母离异的孩子往往将他人视为排斥性及不可信赖的。近年来,一些关于离婚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证实,由于父母离异,常使子女的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与矛盾、多疑、孤僻、冷漠、心神不定或神经质,甚至导致心理变态及反社会行为。二是家长过于溺爱。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在家里被众星捧月似的宠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