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6 毫秒
1.
据悉,在许多行业,我国员工的劳动时间几乎已经赶超日韩了。全国总工会保障工作部的有关人士指出:“当加班成了一种‘企业文化’的时候,其副作用正在迅速显现。”  相似文献   

2.
赵春梅 《山东教育》2005,(30):21-22
关注幼儿园文化建设是近年来超越幼儿园常规化管理的新话题。幼儿园文化建设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外显走向内涵、由单一走向多元,这印证了幼儿园文化正向着“广度”的统揽迈进。所谓文化的“广度”主要指捕捉园所文化问题的“广度”,观察园所文化视角的“广度”,把握园所文化信息的“广度”……一言以蔽之,对幼儿园文化的管理,不再是幼儿园管理的“附加物”,更不能是“忽略物”,  相似文献   

3.
盛行于大学生群体中的“丧文化”,是多种解压文化中表现最为持久的文化形态。从文化类型来看,“丧文化”与“躺平文化”均属大学生亚文化现象。“丧”式亚文化之所以在大学生群体中生成与传播,有其内在的生成逻辑,表现为社会发展存在的负面问题、商业资本的推波助澜、大学生的外在归因。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在青年大学生中抑“丧”扬“上”,将“上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主阵地、融入课外教育主阵地,并以“上文化”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从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引导学生以批判的思维正确看待“丧”式亚文化。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写进了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这样一个论断,有着各种各样的议论。“文化”,太厚重、太宽泛、太开放,构建一种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语文文化”,我们同样有太多的思考。本期希望站在思考的角度,反观语文及其文化。我们请来山东省的几位一线教师,来叙述自己的“文化”思考。他们是:山东省北镇中学的史建筑、张延水、张世鑫。山东省日照实验高级中学的温德峰。我们看一看在一线教师的眼中,语文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文化状态。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西方小说多以个体为主角,以追寻为线索,置人物于“途中”,在变换的时空背景上展示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和个人奋斗的主题。“在途中”的“追寻者”以及旅程模式,受古希腊自由、崇力文化和中世纪基督教隐喻文化以及“寻找圣怀”原型文化的影响和制约,表现出内在的民族文化心理和文化意识。这为读者阅读鉴赏西方小说文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所谓“文脉”,即是在长期的文化史积累、传承过程中所形成并已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核”(如精神、境界、气息、品格,等等)。“文脉”既体现在思想和智慧的层面,又必须通过具体的形式表达出来,特别是在人格的形成、修养和提升中表达出来。正是因其借助于后者,“文脉”才得以薪火相传。一个民族有特定的文化传统,其中最核心、最精致、一以传之的就是“文脉”了,  相似文献   

7.
张悦 《教师博览》2006,(10):30-32
“红段子”正面狙击“黄段子” 广东是个手机大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包括小灵通用户在内的广东省手机用户已达7000万户。作为短信文化的一部分,如何疏堵“黄段子”、“黑段子”,倡导健康的短信文化.是正在着力建设文化大省的广东非常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平 《丹东师专学报》2001,23(3):22-23,11
“屈赋”是中国北方文化与处于南方楚地文化相互交融的结果。当时楚国人采取了谦虚、广纳博采的文化精神,使文化交融发生在楚国地区,文化交隔所在地往往是新文化成果产生的地区,“屈赋”作者屈原正是及时地把握了这个时机,结合楚地民歌特色,吸纳中国北方文化精神,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巨制-“屈赋”。  相似文献   

9.
江晓红  于秋 《西江大学学报》2000,21(4):74-77,86
本文在分析语言和文化关系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定义,在强调“文化”的时候,不能离开其载体“语言”,而后者始终是外语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金鸡”是保山地区历史文化名镇,早在原始社会就是人类聚居地,汉武帝元封二年,即在此建县,集镇风范凝集浑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名胜古迹密集,多为保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教育古风犹存,历史名人众多,造成了“金鸡文化”这一传统文化的典型。  相似文献   

11.
文化认同是全球化背景下最深层次的认同,文化认同教育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深度探索”“广度探索”与“承诺”的三因素互动模型解释了个体文化认同的形成机制,发挥着文化认同教育“发动机”的作用,自上而下地为文化认同教育树起了“风向标”。“文化体验”对文化认同有着生动诠释与内在追求,是“文化探索”教育学本土化过程中的“加油站”,自下而上地为文化认同教育规划了“线路图”。以满足心理发生机制和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为重点,以“认同”与“认异”的协同发展和批判性思维的培育为抓手,由亲历与描述、思考与阐释、比较与分析、反思与重构组成的文化体验学习活动是对文化认同教育路径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2.
张海燕 《中国德育》2012,(15):58-60
我们(哈尔滨市经纬小学)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立校之本,建校之魂,围绕“人和、个性、精品”这一主旋律凝练成以教师文化、课程文化、学校文化、环境文化为主体,以“三和”“三育”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并以此引领学校德育内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个典型的“不管”校长。在很多时候对很多问题,我都“熟视无睹”或“反应迟钝”。有时该说的话,到了嘴边又咽了下去;有时该严厉的,却微笑了……  相似文献   

14.
100余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一直存在着“中体西用”和“全盘西化”两种观点。“中体西用”具有保守的特征,但重视民族的特殊性,强调民族现代化的多元化发展;“全盘西化”重视时代性,主张世界发展的趋同论, 但否认了民族性和民族文化的精华,实质上是单一模式的西方中心主义,两种观点都有局限性,但也有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思想学说纷至沓来的“五四”时期,文化保守主义者提出对西方文化要“选择得当”。其理论依据是:其一,由于民族性所在,西方的文化未必皆适合中国;其二,他们认为“提倡新文化者”在输入西方文化上存在着误区——迷信、盲从欧化,有“偏”和“隘”的倾向;其三,西方文化的构成是广博、复杂、良莠并存的。要“选择得当”,前提是对西方文化有广博的了解、深入的研究、精确的判断,并且遵循一定的标准,如“真”、“精华”、“相互发明”、“补吾所缺”、“救吾之弊”等。从理论上来说,他们的这些主张是比较理性和可资借鉴的,但是在实践中,他们却常常背离了理论上的“理性”。  相似文献   

16.
大众文化与“大众的文化”、“文化的大众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大众文化风光无限,文化个性化创造的空间一天天在缩小,主流、经典、高雅的文化何以哺育深患偏食症的大众,怎样才能避免文化生态的恶化,这是大众文化研究最重要的问题。把大众文化与“大众的文化”、“文化的大众化”之间的关系作为一个特定的考察视角,有助于形成建设性的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17.
汉字既是历史的“活化石”.又是流动的文化史。其最早的称呼叫“文”.和“文化”、“文明”共享一个“文”字,足见其关系的密切。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序》中说:“文字乃社会文化之一要征。于社会之生产状况与组织关系略有所得.欲进而追求其文化之大凡,尤舍此而莫由。”他的这番话,并非夸大之辞。“文”是独体的、不町分解的,多为象形字。  相似文献   

18.
翻开各类教育书刊,有关学校文化的内容频频出现在视野中,文化已经成了当前学校发展中校长们孜孜追求的时尚。于是,“文化”在学校遍地开花.以至于谈到学校成果时,校长们莫不以“学校文化”自居,沾沾自喜。笔者认为,对学校文化的崇尚至少应该是学校发展的一种方向,一种追求.从这个意义讲,值得额手庆贺。因为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精神.文化是一种信念,文化是一种思想。文化是若干年以后当学校人事全非的时候,仍积淀在学校中持续引领学校发展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9.
走进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特区中学,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让人目不暇接。标语文化、牌子文化、橱窗文化、广播文化、网络文化、教室文化等一应俱全。该校校长刘万清在新春开学典礼上说:“我们要打造一流的育人环境,创建‘德育文化超市,使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为此,他们在近两年中投资4.5万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美化育人环境,发挥了“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效应。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语言、文化、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指出文化“传真”是翻译的一大基本准则.接着着重阐述了在翻译中如何通过对文化“传真”度的把握,达到理想的文化“传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