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二战后是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二战结束后.确立了以关苏两极格局为中心的雅尔塔体系.冷战对峙局面出现,资本主义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建立并相继改革.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将这一时期世界史和中国史结合起来.便于完整而清楚地了解世界的发展趋势.也便于从世界史的高度把握中国史?  相似文献   

2.
[专题解读] 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阶段特征:①第一阶段(19世纪初至19世纪中期),以政治斗争和暴力斗争为主。②第二阶段(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建立,以合法斗争和经济斗争为主,社会主义理论出现分歧并得到发展。③第三阶段(一战后到二战时期),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国际工人运动与反法西斯斗争、民族解放运动结合起来。(4)第四阶段(二战后初期),社会主义制度从一国发展到多国,形成了与资本主义对峙的社会主义阵营。  相似文献   

3.
主题内容范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阶段特征“二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局面。在此期间,亚非拉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相对稳定和高速发展时期,但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相继陷入“滞胀”状态。50年代中期起,苏联和东  相似文献   

5.
一、设计意图说明二战后是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二战结束后,确立了以美苏两极格局为中心的雅尔塔体系,冷战对峙局面出现,资本主义获得前所来有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建立并相继改革,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将这一时期世界史和中国史结合起来,便于完整而清楚地了解世界的发展趋势,也便于从世界史的高度把握中国史。  相似文献   

6.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日益暴露.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马克思主义以此为阶级基础而诞生。第一国际的成立促使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巴黎公社革命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20世纪初.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诞生。1917年俄国十月革分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时代“二战”后,社会主义越出了一国的范围,欧亚建立起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但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出现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社会主义事业遭受重大挫折。中国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民族解放运动: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以美洲为中心的独立运动.出现一系列独立国家:19世纪中期.爆发了以亚洲革命风暴为代表的反殖民反封建斗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反帝反封建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20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以反法西斯斗争为中心的民族解放运动在亚、非、欧洲广泛展开:“二战”后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  相似文献   

7.
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属于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代,这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阶段,此后便进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对峙并存时期。中国在这一时期处于清朝走向灭亡和资本主义兴起阶段.是一个大变革时代,包括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统治。在世界资本主义潮流影响  相似文献   

8.
~~签订密约,同意外蒙古独立,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的铁路、港口等方面拥有特权等。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自近代以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维持以欧洲均势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成为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二战”后,美苏两国因实力大增而在国际关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初步形成。这是国际关系的历史性变化,国际关系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雅尔塔体系下隐藏着诸多矛盾。主要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  相似文献   

9.
刘俊利 《新高考》2006,(1):35-39
1.本专题包括的主要内容:新航路开辟和欧洲的早期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30年代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知识经济的兴起、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资本主义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0.
周葳 《中学历史教学》2007,(1):61-64,80
苏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苏俄建立之初,列宁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斯大林在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该模式曾经取得重大成就,但也存在严重的问题。二战后,东欧和亚洲的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但在发展过程中,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显露,严重阻碍了苏联及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虽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仍未从根本上改变旧体制;戈尔巴乔夫的后期改革则逐渐偏离社会主义方向,直至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在改革开放中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1.
苏东剧变后,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重又回到资本主义阵营,一大批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化,甚至一些联盟国家分崩离析。其中原因纷繁复杂,但不可回避的是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在这些国家的传播,甚至扎根泛滥,对这些国家的剧变起了很大作用;相比之下,社会主义中国虽也经历了“8.9”风波,在上世纪80年代末也曾出现过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但我党越过了历史险滩,社会主义这面大旗非但没有倒下,反而迎来了中国改革的春天,社会主义在中国日益显示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  相似文献   

12.
美国在当今世界经济中,无论综合国力,还是经济实力都是世界头号强国.尚无明显衰退迹象。二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新的发展.国家对经济干预作用在加强,宏观调控能力有所提高,成为美国经济持续低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现形式或宏观调控手段多样,交叉运用。其中.利用财政金融政策是美国最主要、最经常使用的宏观调控经济手段。其经验值得我们批判地借鉴。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下)第四章第二节“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一课,在叙述完二战后除社会主义苏联日益强大外,还有东欧8个、亚洲4个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这也就是说,二战后共有13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而在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一目,教材却未将南斯拉夫算在其内,此中缘由,得从苏南关系窥析。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外交史上,世界各大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纷纷出台各自的外交政策。英国通过传统的大陆势力均衡政策,以确保其欧洲的霸主地位。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为此制订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由于其经济实力的膨胀实行光荣摹立政策,客观上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二战后,美国为确立全球霸权,以其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推行冷战政策。许多二战后亚非新兴独立国家希望和平中立,为此不结盟运动兴起。  相似文献   

15.
刘波 《中学文科》2006,(2):31-33
【专题知识整合】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二战后,国家干预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一种经常性和必不可少的东西,资本主义社会为缓和其日渐尖锐的固有矛盾而不断进行自我调节。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次大的局部调整。一、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自由竞争为主要特征。17世纪中叶,以商业资本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确立,资本主义手工业工场迅速发展,西欧各国纷纷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到18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展开,工厂制建立,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确立,它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进入成熟发展…  相似文献   

16.
14、15世纪人类社会开始向近代迈进。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并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被压迫民族反抗侵略和殖民统治的斗争;世界形成整体后出现的复杂国际关系,构成了世界近代史的主要内容。占主导地位的是资本主义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1958年,是世界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东风压倒西风——伟大的转折的第二年,在这一年中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为明显地出现了整个人类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新局面.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出现了史无前例惊天动地的大跃进形势.社会主义阵营各国之间的团结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去年莫斯科会议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更加巩固和更加强大的历史时期,帝国主义阵营却卷入了一个新的极其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资本主义世界各种矛盾的增长和尖锐化是目前世界形势的特点之一.美帝国主义和它的软弱伙伴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内部人  相似文献   

18.
单怀俊 《新高考》2006,(2):27-31
[学法点津] 1.本专题包括的主要内容:16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早期资产阶级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趋势;20世纪上半期民主政治的反动法西斯主义的猖獗;二战后西方国家民主改革与世界政治的发展。本专题的重点是,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帝国主义阶段主要国家政治发展趋势、二战后西方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和世界政治的发展。难点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资本主义时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关系、如何评价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法西斯主义对民主政治的破坏。  相似文献   

19.
朱能 《中学历史教学》2007,(1):57-60,79-80
1929年.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考验。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来摆脱经济危机和推动经济发展,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改革提供了一种模式。二战结束至今.美国发展成为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日本在战后的经济重建与发展中形成了既有共性又各具特点的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虽然模式各不相同。但都依靠政权的力量不同程度地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促进经济复兴和持续增长,这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方兴未艾。这次科技革命就其规模、深度和影响来说,远远超过前两次技术革命。  相似文献   

20.
赫鲁晓夫在对二战后时代特点、国际局势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对外战略思想观点,其中包括战争与和平思想,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简称“三和”)思想,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思想等等。这些思想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客观现实,对苏联的外交实践、国内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这些观点也存在着不足,过分强调和平共处。对苏美关系过于理想化;对社会主义力量估计过高;由于对这些思想观点的不同认识,引发了社会主义国家间、特别是中苏间的论战,导致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